APP下载

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4-04-15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吴银宝张永亮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动物科学

孙宝丽,谢青梅,付晓兰,吴银宝,2,张永亮*

(1.华南农业大学 动 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 州510642;2.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 广 州510642)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正逐步从传统的、落后的、粗放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畜牧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熟悉动物生产整个产业化生产体系、掌握计算机、英语等知识,具备利用信息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熟悉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理念和国内、国际畜牧饲料生产、动物福利等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1-2]。目前在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弱化,管理相对滞后,造成学生所获得知识以专业基础理论为主,与生产实际接触少、距离远,实践、创新能力相对不足[3-4]。因此,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和管理能力,适应未来畜牧业生产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十分重要。本文中动物科学专业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1 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1.1 重理论,轻实践

动物科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或仅从课程或学科考虑教学实践,未能结合实际生产条件而综合进行。这种情况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离,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5]。只有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

1.2 重技术,轻管理

传统的动物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以技术型人才为主,管理型人才缺乏。随着生产技术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现代化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随着畜牧行业的进一步产业化和国际化,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备动物遗传繁育、动物营养、动物生产和饲料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开拓与售后技术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应熟悉国内外动物生产、饲料生产、动物福利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1.3 重生产,轻环保

长期以来,由于畜牧业对环境质量重视程度不够,重生产开发而轻环境保护,导致畜牧业发展至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动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从源头上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工作水平的人才培养显得更为重要。积极推进保护环境与生产开发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动物生产产业,综合利用产业资源,全力推进环保意识转变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1 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用

充分发挥动物科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平台的作用,平台所有实验室(包括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各类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学生课外小组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提倡学生结合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自拟实验课题,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实验资源,实现实验室的真正意义上的共享[6]。

2.2 建立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践(实训、实习)-创新实验“四位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动物科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心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等三个梯度设计实验,保证实验内容实用创新、无重复,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同时平台利用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将科研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如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教学实习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毕业论文(实习)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等[7]。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修完必修实验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团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在中心开放的实验室完成实验。同时将学生的课外创新训练贯穿于本科实践教学的全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7-8]。

2.3 建立了学校-基地-产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

动物科学专业提出将“将专业课堂从校内转到校外”的改革思路,逐步将学校、基地和产业(用人单位)共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体,由学校、基地、企业三方协同开展以下工作:(1)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养殖业的技术要求和校外基地的教学承载能力制订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2)协同实施专业课教学。将专业课教学从教室搬到校内外基地,以学习养殖技术为核心,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和校内外基地的技术人员协同实施现场授课[9]。(3)协同指导专业实习。学生分小组制订实习方案,在基地和实习点分阶段实施,校内教师和实习点的技术员协同指导,并组织现场考核。(4)协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课考试与考核成绩由校内外教师共同评定,以独立完成养殖生产环节的技术操作和解释技术原理为考核的重点,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5)协同开展毕业生的质量调查。以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和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

2.4 设立“双导师制”,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鉴于一年级学生对专业背景、课程特点及专业技能要求等了解不够,尚不具备独立安排学业进程、选择课程、规划个人未来职业和发展目标的能力。同时,鉴于以往学生在低年级时非常缺乏与专业老师的接触,在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高年级后仍缺乏对专业的足够认识,个人发展目标也不明确。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动物科学在全面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和操作技能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的改革。动物科学学院制定了《本科生双导师制实施办法》,在二年级上学期,向学生公布每位导师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与个人特长,由学生自主填报志愿,并经导师面试把关,为每一位学生安排校内和校外本科生指导老师各1名,每位老师分别指导3~5名本科生。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实施,不仅能在学习、生活、科技活动、实践活动、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在与校内外双导师的长期接触过程中,还能受到导师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设置“企业班”,定制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基地、产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合作优势,满足企业与行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本专业先后与三家大型企业合作,分别开办了以培养“营销骨干”为目标的“扬翔班”、以培养“技术管理骨干”为目标的“温氏班”、以培养“未来企业家”为目标的“创业班”。这些“企业班”均量身定制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了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增加法学、管理类、经济类课程教学与实践,组织一系列如:与企业家对话,企业实地考察,参加展览会、创业模拟演练、产品营销、企业文化、职场规划、商务礼仪等培训活动,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10]。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这种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满足了企业与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有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与个性化发展。

[1] 谢青梅,吕红霞,付晓兰,等.动物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6):173-174.

[2] 李万军.动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107.

[3] 付晓兰,孙宝丽,谢青梅,等.动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6):1-3.

[4] 桑润滋.制定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意义及实现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4(3):4-6.

[5] 李助南.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90-192.

[6] 裘立群.建立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9-132.

[7] 罗洪林,谌剑波,王 剑,等.刍议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2):33-35.

[8] 李 滨,王 芳,宋瑛琳,等.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27):194-195,207.

[9] 白文林,尹荣焕,罗光彬,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156-158.

[10] 唐胜球,乔 灵,董小英.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2):92-96.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动物科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萌动物榜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动物可笑堂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