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4-01-06吴朝香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5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幼小衔接学习习惯

吴朝香

【摘要】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小衔接工作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果这个衔接做得好,孩子就会很快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如果这个衔接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幼小衔接 生活自理 规则意识 培养 学习习惯

1.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幼小衔接工作容易走入两大误区:一是片面性衔接,即重视"智育"的衔接,忽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二是突击性衔接,认为入小学前半年衔接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幼儿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走入这两大误区是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首要问题。

2.做好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1 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为了消除儿童进入小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教师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附近小学,向孩子介绍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等。使他们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

2.2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 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了,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作为教师和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学具,整理书包,这些看起来简单活,其实需要孩子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等。

2.3 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造成了部分孩子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不能适应。例如,有的孩子课堂上老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2.4 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如爱看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听讲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许多人认为这是小事,"树大自然直"嘛。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很重要,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可以通过给孩子讲他崇拜的人是如何奋斗的故事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需与动力,把孩子学习动机与理想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去培养。

2.5 效率意识的培养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孩子非常懂事听话,可是做事慢慢吞吞,作业经常最后一个完成。对于天生慢性子的孩子,在入学前要进行时间效率意识的培养。做一些有时间控制的操作训练,包括做完一个游戏,画完一幅画,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6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孩子进入小学后,在全新的环境里,需要认识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让孩子学会谦让、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争抢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总之,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必要的知识,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幼小衔接学习习惯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