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风险管理 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全面提升货运安全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
2014-01-06
(中国铁路总公司 运输局,北京 100844)
1 建立货运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条件
全路货运组织改革已经正式实施 1年,在安全压力大、改革任务重的情况下,全路货运系统创新实践、奋勇攻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证了货运组织改革的顺利实施,提升了货运管理和服务质量。特别是 2013年底以来,各铁路局深入贯彻中国铁路总公司决策部署,围绕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加强专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建立货运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条件,为货运安全风险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1.1 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货运安全平稳有序
2014年上半年,各铁路局坚持“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以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重点,全面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实现了货运安全平稳有序。全路未发生货装责任一般 C 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杜绝了责任旅客列车行车事故和危险货物运输责任事故;核实超偏载率同比下降93.7%,超偏载检测装置和轨道衡误报率同比分别下降 43.5% 和 20%,经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审核制票比例达到 99.87%,均达到或超过了 2014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
(1)深入推进管理规范化。规范并强化货运安全管理,制定下发了《货运系统安全专业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和《铁路局货运处室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新颁布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暂行规定》,起草《货运安全管理规则》,适应性修改完成《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专用线 (专用铁路) 货运安全设备设施暂行技术条件》、《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路装卸作业组织管理规则》,增补钢材类货物装载加固满载定型方案19个,停止执行5个原铁道部规章文电,废止52个文电。
(2)扎实推进作业标准化。按照工作要点,各铁路局完成作业指导书范本制订工作,完善了货运、装卸、物流、抑尘等各工种的作业标准。为贯彻落实《总公司关于规范车间班组台账表报管理的意见》,起草了《货运班组台账表报管理办法》,力求按照“精简、必须、实用”的原则科学设置各种台账,保证干部和班组长集中精力抓好现场安全控制。
(3)狠抓安全专项整治。各铁路局有序开展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专项整治,加快推进超偏载检测装置、轨道衡等计量安全检测设备配置和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三级联网系统建设,建立健全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维修维护机制,北京、呼和浩特、西安等铁路局已经发文明确设备维修维护机制。为期2个月的装载加固专项整顿取得了成效,整顿期间未发生责任装车质量不良的事故。
(4)进一步规范安全检查工作。起草《铁路货运安全检查工作标准和规范》,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和强化现场控制为重点,明确货运安全检查重点内容,建立问题销号制度,与专项整治、挂牌督办、考核评价相结合,健全货运安全工作常态化检查机制。实行安全红线管理制度,对严重超偏载等问题进行了严格控制。
1.2 加强货运基础管理,促进货运服务规范化
(1)推进营业厅优化整合。各铁路局根据《关于优化整合铁路货运营业厅的意见》,从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优化功能区域设置、窗口服务综合化等8个方面入手,组织站段 (货运中心) 逐个分析,分类制订营业厅优化整合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积极组织推进,进一步丰富了服务手段和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整合后的窗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昆明铁路局组织摄制了《货运营业厅服务规范》视频,从营业厅环境、仪容仪表、服务礼仪、职工行为、投诉处理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服务范例7个方面进行了展示。
(2)提高货运投诉处理质量。2014年各铁路局高度重视货运服务质量投诉,完善制度建设,投诉处理效率有较大提升,投诉满意率提高到 95%,达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2014年5月开发了货运电商系统投诉管理应用功能,在北京铁路局取得了较好试点成果,实现了12306网站线上投诉、投诉工单自动流转、各级主管部门实时监控投诉处理过程,7月1日拟在全路正式推广应用。
(3)探索完善货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货运组织改革和服务质量管理要求的不断深化,为更好地反映各铁路局在服务质量方面的工作,完善了《货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优化调整了评价指标。
1.3 强化设施设备改造,改善货运服务硬件条件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尽快改善铁路货运基础设施条件的3年规划,2014年以来加快了短平快改造项目的实施,货运系统更加深入地参与项目设计、审查,强化了货运物流服务功能和货运设备配置。目前,已经完成滨江、满洲里等17个货场项目的可研审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11个铁路局召开了现场对接会,相关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将大大改善货场状况。同时,全面落实承运人确定重量的新要求,按照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全覆盖的目标,组织各铁路局研究提出管内相关设备购置项目投资补助申请。
1.4 加大装卸管理力度,提高装卸服务质量
为适应货运组织改革后装卸回归主业的需要,各铁路局建立健全了铁路局、站段 (货运中心)、车间各级装卸管理机构,加强了货装统一指挥能力,创建了装卸服务品牌,使装卸服务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例如,成都铁路局创建了德阳“韩大嘴门吊班”、“小诸葛装载加固班组”等装卸服务品牌,太原铁路局树立了“李斌装车作业法”、“西韩岭装载机管理”等装卸品牌,北京铁路局对因服务质量问题产生路风不良反映的委托装卸队伍实行退出机制。加大装卸设备投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 2013年底下达 90 178 万元专项投资计划、安排购置 1 268 台装卸机械的基础上,2014年计划拟购置 3 606 台装卸机械设备,这些项目到位后,将基本扭转装卸设备落后的局面。
1.5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货运安全保障水平
稳步推进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三级联网系统建设,在北京铁路局丰台西、双桥2个车站试点,系统运行平稳后已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铁路局部署,正在开展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站的试点。编制完成各铁路局和重点货检站货检系统建设的可研报告,已经通过审查或正在进行审查,并提出了货检手持机无线组网的方案。组织制定了《货运专业安全监控技术近 3年发展规划和监控设备运用管理制度》,提出了《铁路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平台方案》和《铁路货运站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方案》,为建设统一的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1.6 存在的不足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实施以来,货运安全仍然存在违章装卸作业、装车质量不良、货检责任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铁路装卸专业化管理亟待加强。在铁路装卸业务回归主业后,存在专业管理力量不足、相关制度和办法落实不到位、装卸管理机构不健全等现象,从承担的装卸作业量来看,委托装卸占 66.8%;从市场份额来看,2013年铁路装卸实际完成作业量占货物装卸总量的23.5%,2014年1—3月铁路装卸作业量占比已经下滑到 20.5%;同时,装卸收入也下滑严重,2014年1—5月国铁装卸收入月均同比下降 32.8%;从装卸机械作业比重来看,2014年第一季度装卸机械作业比重由 2013年的80% 下降为73.1%,装卸机械完好率也由 2013年的96.7% 下降为85.3%,全路除北京、沈阳、上海、南宁等铁路局有一定的自主维修能力外,其他铁路局均采用委外维修。二是安全应急能力有待强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对突发事故的统计、分析、总结,进一步强化应急基础工作,加快应急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三是货场经营管理不适应市场需求。目前全路2 490个货运站有货场,场站资源丰富,经营潜力很大,但目前货场资源闲置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是物流服务功能不足,配套的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货场功能总体不适应市场需求,很多货场不具备班列开行条件;另一方面,经营意识、管理方式、服务手段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2 强化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的规范化
中国铁路总公司高度关注应急处置工作,特别是当前危险化工原料和物资运输量快速增长,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敏感时期,反恐防暴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应急管理和建设,做到居安思危,应急有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1 增强应急意识
充分认清铁路运输危险货物的风险和管理难度。目前铁路运输的危险货物不仅种类多,而且涉及面广。铁路危险货物分9大类、5 000 多个品名,在运的品名近750个,比较常见的是易燃液体和腐蚀性物质。现有危险货物站内办理站72个,专用线接轨站1 255个,危险货物专用线 (专用铁路) 1 832 条,共用单位790个。2013年危险货物日均装车 5 068 辆,约占装车总数 4% 左右,其中罐车比例达 90%。如此庞大的管理范围和作业数量,安全风险极大。据统计,我国“十一五”期间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 490起,其中运输环节占 3%;每起液体泄漏事故平均导致 1.2 人伤亡,每起气体泄漏事故平均导致 2.3 人伤亡。因此,各铁路局应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全面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社会负面影响。
2.2 加强应急管理
一是建立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应达到多层次、多种类,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应急预案应细化到危险货物的具体品名。二是按照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要求,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构层面应上下统一、层级分明、职责明确。三是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四是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各项货运安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相关规定,定期开展应急培训,相关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做到熟练操作、从容应对,提高基层第一反应者的救援能力。同时,做好应急资源的调查、整合和准备,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资源的数据库和调用、协调方案。
2.3 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装备
根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发展变化,尽快修订、补充、完善各级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更新应急施救信息网络;应急预案应突出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组织机构与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关键要素。在修订应急预案时,按照情况的不同,细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确保相互衔接、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专用线 (专用铁路) 货运安全设备设施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根据货运安全日常工作、现场检查和事故应急救援需要,配置数码相机、便携式危险品检测仪、便携式轮重测定仪、便携式探伤仪、便携式棉花回潮率测试仪、扭力扳手、限界检查尺、测速仪、强磁堵漏仪、超声波探伤仪等必要设备和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完善应急救援资金保障机制,保证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运用、维护、检修等需要。
2.4 强化应急演练
抓好平战结合、专兼结合,每年至少组织1次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演练。2014年未开展演练的铁路局,三季度内要组织1次货运安全应急演练,总结经验,完善预案,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演练中注意:符合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切合运输实际,针对所涉及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演练;以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为出发点;保证参演人员及设备设施安全。
2.5 开展应急研究
目前,青藏线格拉段等海拔超过 3 000 m 的高原铁路已经可以办理危险货物运输,通过铁路运输的液化天然气、放射性物质 (物品) 等性质特殊的危险货物运量也逐渐增大。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科研部门和技术专家立项研究相关事故的应急救援技术及环保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完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功能,研究运用物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实现重点危险货物运输动态监管、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发挥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专家的作用,完善专家技术保障机制,组织专家参与调查研究、应急培训和演练评估活动。
3 提升货运安全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对策
2014年货运管理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在《2014年铁路货运管理工作要点》中已经明确,对照任务进度目标,货运管理工作仍有许多工作还要加大推进力度。全路货运系统应集中力量,细化措施,一并抓好落实,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3.1 继续深化货运安全风险管理
3.1.1 深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作业标准化工作
(1)落实《铁路局货运处室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规范并强化货运专业管理,以管理规范化货运处带动并全面推进站段 (货运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管理能力。
(2)以规范完善作业指导书为抓手,全面开展现场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的清理、修订和完善工作。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车间班组台账表报管理的有关规定,适应货运组织改革发展需要,强化货运基础管理,规范货运班组台账表报设置,减轻货运班组负担,促进作业标准化。
(3)做好规章制度的宣贯落实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将陆续完成货运规章的修订印发工作,各铁路局应及时组织提出本单位的补充规定和细化措施,清理公布有效、废止文电,开展相关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全员全覆盖适应性培训,按要求改进管理思路、改变管理手段、改革作业方式,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要求,促进管理规范化和作业标准化的落实。
(4)抓好“两化”示范品牌的创建和推广。2014年底前,每个铁路局打造1个货运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处室、1个货运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站段 (货运中心),在每种类型货运班组中打造1个作业标准化示范班组、岗位,并形成规范和标准,以现场会等形式在全局推广,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将通报有关情况,择优全路推广。
3.1.2 加快推进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专项整治
2014年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专项整治目标是配齐补强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对既有技术状态不良的轨道衡完成达标改造,建设三级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平台,健全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日常维修维护机制。
(1)配齐补强设备。2014年11月底前,铁路局在主要装车站、重点货检站配齐轨道衡、超偏载检测装置、汽车衡、装载机称重装置等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9月底前,完成其中重质散堆装货物装车站、年运量50万t 以上车站轨道衡、装载机称重装置或超偏载检测装置等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工作;对既有不达标的轨道衡全部完成联网达标改造,11月底前纳入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各铁路局抓紧做好设备的选型选址、招标采购、配置建设和检定联网等工作,做到保质保量、期到必成。
(2)全力推进信息化。按照目标要求,2014年11月底前完成中国铁路总公司、18个铁路局 (公司)、72个重点货检站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三级联网建设和应用工作;铁路局在及时完成系统建设立项和可研批复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并加快做好制定初步设计、明确货检手持机无线组网方案、补强检测监控和服务器存储设备、规范统一接口等各项工作。10月底前完成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平台联网建设三级试点。11月底前,各铁路局至少选取1个典型货运站,实施货运站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纳入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平台联网监控。
(3)强化系统运用。开展系统运用质量综合治理,各铁路局超偏载检测装置、轨道衡误报率下降20%,超偏载检测装置与确报信息匹配率达 95% 以上,轨道衡故障率下降 10% 以上。
(4)健全设备维修维护机制。按照专业化、集中化的原则,针对超偏载检测装置、轨道衡、装载机称重装置等设备及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明确维修维护主体,建立专业维修维护队伍并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设立维修维护、定期检修和更新改造专项资金,并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3.1.3 做好货运安全专业管理考核评价工作
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全面实行各专业安全管理考核评价,为推进这项工作的落实,4月货运安全专题电视电话会议上对一季度货运安全管理进行了试评,指导相关铁路局针对暴露出的薄弱项,及时查找根源并整改问题;根据工作动态,再次对 1—5月货运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试评。从主要减分项看,责任事故、设备运用方面扣分大,部分铁路局在轨道衡误报率和故障率方面减分较多,特别是在当前承运人确定货物重量的情况下,更要强化轨道衡运用,确保达到整治目标。因此,各铁路局应高度重视,将考核评价作为提升本单位货运安全管理水平和货运安全质量的重要手段,做好考核评价、原因分析、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建立等各项工作。同时,加强红线管理规定的落实,对6个货运安全红线问题,铁路局应制定办法,细化制定专门防范措施,重点加以盯控,对触犯红线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2 全面加强装卸管理工作
3.2.1 强化专业管理
(1)健全机构。各铁路局应结合货运组织改革后的新变化、新要求,建立健全装卸管理机构,履行铁路局装卸安全、技术、设备、业务、教育、经营、委托等管理职能;站段、车间明确装卸主管领导,车务站段应设置专业科室负责装卸管理工作。
(2)充实力量。铁路局、站段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装卸专业管理人员,装卸车间应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加强装卸专业技术干部的培养、选拔,严格任职资格条件,专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现场工作经验,胜任装卸管理工作。
(3)加强基础管理。根据装卸管理体制、工作特点,建立健全装卸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建立装卸生产统计分析制度。有装卸业务的站段应将装卸内容纳入《车站工作细则》,制定《装卸管理细则》。
3.2.2 强化装卸安全
(1)根据货运组织改革后的装卸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的变化,修订完善各级装卸管理部门、各管理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管理职责明晰;将劳动安全、机械设备安全等装卸安全纳入货运安全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评价。
(2)针对近年来新的设备和作业方式,组织专门力量补充、细化、完善装卸各工种和不同作业项目的作业标准,科学制定装卸各岗位作业指导书,形成规范的作业标准体系。
(3)强化安全现场控制,细化装卸作业现场盯控制度,充分利用货场视频监控系统,加强作业过程的检查、监督,加快推广应用桥门吊视频监控系统、流动装卸机械视频监控系统、装卸防护信号监控系统和装载机称重装置监控系统。
3.2.3 加快设备更新改造
(1)合理配置。新建货场和既有货场改造的装卸机械配置计划,应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技术安全可行性论证,使装卸机械配置数量与货运量增长相适应,既满足运输需求,又避免闲置浪费。
(2)综合配套。装卸间休室、食堂、浴室、动力电源、机械库及维修间等生产生活设施与货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既有货场未达标的,尽快补强改造,改善条件;推广应用装卸机械配套的属索具,充分发挥装卸机械效能,扩大作业范围。
(3)科学选型。集装箱、散堆装等专业货场应配备专用装卸机械,综合性货场应配备多功能装卸机械和可更换属索具。按照“门到门”和集装化运输需求,适量配置特殊功能叉车、汽车吊、随车吊等特种装卸机械。
3.2.4 创新维修维护机制
(1)提高自主维修能力。各铁路局研究设立全局或区域性的专业化装卸机械维修、培训基地,具备装卸机械大修及以上资质;车务站段设立装卸机械维修车间或专业维修班组,具备装卸机械二级保养和中修能力;车间或装卸机械较多的货运站应有专职装卸机械维修人员。建立装卸机械维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装卸机械主要零配件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保证设备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2)积极探索修程修制改革。以专业化、集中修、状态修和智能化为目标,探索装卸机械和属索具修程、修制改革;推广应用先进检测诊断手段,加强装卸机械的运行监测,实现设备健康监测与故障自诊断;对大部件、重要受力零部件、安全关键部件等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
(3)加强装卸机械运用管理。规范设备交接班制度,建立健全设备故障停机考核制度;加强装卸设备设施维修费用专项预算管理,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合理储备维修配件。
3.2.5 优化劳动组织
(1)强化自有队伍建设。加强铁路路工、派遣用工管理,大力发展铁路自有装卸队伍;根据装卸机械特点和货运量,按照“一人多岗、一职多能”要求,灵活配备装卸机械作业人员,提高装卸劳动生产率。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运输、货运、装卸一体化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车站装卸作业效率管理和监控力度;对装卸管理人员在安全、设备、效率、质量、效益等方面专题考核,个人收入与绩效挂钩;推行装卸职工计件工资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加强委托装卸管理。依法完善、签订委托装卸协议 (合同),指导、帮助委托承包企业加强管理,维护装卸作业人员利益,稳定装卸队伍;规范委托装卸市场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淘汰或整合小、散、弱的企业,选择有实力的装卸搬运企业参与铁路装卸作业。
3.2.6 深化装卸品牌建设
建立健全装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装卸职工文明装卸、优质服务标准,根据不同货物品类、不同装卸作业方式,核定装卸作业时间标准。开展装卸服务明星、红旗装卸设备、示范装卸班组、标杆装卸队等品牌创建活动和劳动竞赛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进一步提升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将客户满意度测评、客户服务中心投诉受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反映出的装卸服务质量问题纳入货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清算收入挂钩考核。
3.3 加快推进集装化运输工作
针对到达成都铁路局卸车集中、袋装货物卸车效率低的问题,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太原、沈阳、乌鲁木齐、兰州、昆明等铁路局开展了集装化试运工作。试点局在配合散粮入箱、吨袋运输、软托盘和硬托盘运输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查找了制约集装化发展的主要症结。问题集中反映在:没有深刻认识到推进集装化对于实现装卸机械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主动性不强,有畏难情绪;缺乏技术标准,集装化货物品类分散,运量较小,从产品下线到运输流通环节的集装用具尺寸、规格多样,多为一次性使用,铁路集装化没有标准;政策不到位,缺少有效的推动集装化发展的价格政策、回送政策、激励政策,相关企业积极性不高。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在研究制订针对性措施,全力推进集装化。
(1)提高加快推进集装化运输的认识。各铁路局应统一思想,清醒地看到推进集装化运输,对外是适应物流市场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生产企业和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拓展铁路门到门服务、降低全程物流成本、提高铁路揽货能力的需要,对内是提升铁路装卸效率、有效减少劳力使用、充分发挥装卸机械作用、提高装卸质量、加速车辆周转、更好满足货主对装卸服务和运到时限要求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压缩铁路运输成本。充分认清发展集装化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推动集装化运输。
(2)梳理制订本铁路局集装化运输实施方案。开展集装化运输现状摸底调查,对目前集装化器具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以 2013年货票数据为依据,积极走访重点客户,全面梳理管内、跨局可以实施集装化运输的具体品类、发到局、发收货人、办理站、运量及拟采用的集装化器具等情况,研究形成本铁路局下一步集装化运输工作具体推进项目实施方案,并提出需要给予的政策支持建议。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划到2015年底,成件包装货物集装化运输比例达到 90%以上;2014年底前成件包装货物年发到量20万t 以上的装卸车点,力争全部具备集装化运输条件。
(3)率先推进管内集装化运输。结合本铁路局实际,实行项目制管理,细化工作目标和责任人,切实抓好管内集装化推进方案的落实,在管内率先实现集装化,确保到 2015年管内成件包装货物集装化运输比例达到 80% 以上,力争 90%。
(4)主动做好跨局集装化配合工作。加强铁路局间的沟通协调,为跨局集装化运输方案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支持,组织相互间开展试运,不断拓展集装化运输范围。
(5)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相关政策制定与落实。各铁路局成立专门团队,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相应联系协调、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工作考核等机制,负责集装化标准制定与集装化运输工作的推进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相关部门指定专人收集整理各铁路局工作方案和推进动态,尽快制订鼓励支持全路集装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全路集装化运输工作健康均衡发展。
3.4 积极推进货运场站转型发展
(1)制定场站经营发展战略。货运组织改革后,货场转型升级需求尤为突出,各铁路局应突破原有的货运场站经营理念,了解掌握管内城市工业物流规划,根据城市空间、经济优势、产业布局,形成货运场站规模布点需求,制定场站经营发展战略。一方面,发挥既有大中城市枢纽内大型货场的区位优势,以运输物流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服务于客户和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对存在运输物流需求的货运场站盲点,依靠地方政府,抓住机遇,规划新建具备物流功能的货运场站。
(2)完善场站规划建设。各铁路局对管内适合铁路发到货源的结构、分布、货运场站、专用线能力与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查找货运场站能力瓶颈,结合发到货源的物流需求,规划货场、物流中心布局和建设,强化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拓展场站服务功能。货运部门作为用户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升话语权,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文件要求,与设计部门紧密沟通协调,对接好各项货运物流设施设计工作。
(3)构建物流服务网络。根据《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中的布局方案,各铁路局应加快落实铁路物流节点规划布局,尽快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地区性3个层次的铁路物流节点网络。发挥路网整体优势,着力推进货场间多形式的联网合作,并以服务流程标准化与信息共享促进铁路物流网络化经营。优化区域货场分工,避免恶性竞争;推进跨局货场合作,构建“门到门”物流服务体系。针对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大客户,建立网络集群式服务模式,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
(4)加强货场基础管理。各铁路局对于货运场站新增的物流功能,应尽快摸索制订相应的作业标准和管理办法,逐步将其融入现有的货运管理中,构建全新的、完整的铁路货运管理体系。积极打造货场服务品牌,依托品牌班列与品牌营运项目,积极争取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称号,推进货场及员工形象标识更新换代,提升货场对外服务水平,塑造良好形象。
4 结束语
货运系统全面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实现全年货运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十分繁重。只有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务实高效的作风,细化工作推进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严把落实,才能全面提升货运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铁路货运安全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