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

2014-01-03李荣杰梁俊雄吕博文莫俊强赵德明

现代医院 2014年7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抗凝心绞痛

李荣杰 梁俊雄 吕博文 莫俊强 赵德明

临床研究分析证实:梗死前心绞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2]。对于临床确诊为梗死前心绞痛的患者,急诊处理的质量会直接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3]。为进一步探讨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急诊处理要点与方法,本组选取我院自2012 年3 月~2013 年6 月期间,急诊科所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共计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之上,探讨不同急诊处理方案的要点及其效果,表明以常规治疗配合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抗凝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 年3 月~2013 年6 月期间,急诊科所收治的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共计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分组方法形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为:对照组30 例,男19 例,女11 例,患者年龄40 ~78 岁,平均年龄(59.2 ±1.6)岁;观察组30例,男20 例,女110 例,患者年龄43 ~80 岁,平均年龄(58.9 ±2.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30 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就诊并确诊为梗死前心绞痛针状后,给予体位护理。平卧状态下给予高流量吸氧治疗,合并进行心电监护。用药方案为:0.5 mg 剂量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1 次/天,10.0 mg 剂量消心痛片,舌下含服,1 次/天;针对治疗期间症状严重的患者,给予盐酸杜冷丁50.0 mg 剂量,静脉注射给药,1 次/天。针对治疗期间出现精神紧张症状的患者,给予安定10.0 mg 剂量静脉注射治疗,1 次/天。

1.2.2 观察组 观察组30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如下治疗方案: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给药剂量为0.3 g,给药途径为温开水送服,给药频率为1 次/天。同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给药剂量为500.0 ml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20.0 ml 复方丹参注射液,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给药频率为1 次/天。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 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处理结果对比示意表 n(%)

3 讨论

临床实证研究资料显示,临床上梗死前心绞痛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其一为不稳定型梗死前心绞痛;其二为恶化型梗死前心绞痛;其三为自发型梗死前心绞痛[4]。以上各类梗死前心绞痛疾病的发病率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病多出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间,临床上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可能性较大,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关研究证实,50%以上比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期均表现为梗死前心绞痛症状)。在本组60 例患者当中,疾病发作过程当中不同程度上的存在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无法及时满足机体心肌代谢方面的要求,因此诱发患者心肌突发性缺血。缺氧问题可能性较大[5]。不但如此,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受到凝血因子含量增加(严重时造成凝血因子活化反应加剧)的因素影响,导致抗凝因子结构异常问题表现突出,促凝机制与抗凝机制间的关系失衡导致患者血流速度减缓,黏度降低,由此可能诱发包括包括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在内的多种疾病。

在本次对60 例梗死前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过程当中,对照组30 例患者仅给予基础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基础治疗之上,同步给予阿司匹林抗凝、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案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机制在于:第一,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方案中,能够通过酰基部分和血小板内环氧化酶结合反应的方式,控制血小板的激活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扩张血管,阻止血栓生成,从而达到抑制急性心肌梗死的目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30 例患者中,共5 例(16.67%)患者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低分子右旋糖酐作为典型的多糖类聚合物,静脉注射给药下,对于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具有确切的干预效果,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控制并逐步降低血液黏度,同时具有见效速度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对于抑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而言效果突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30 例患者中,共2 例(6.67%)患者演变为心力衰竭,2 例(6.67%)患者演变为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我院急诊科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数据充分说明: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急诊治疗中,通过扩冠、解痉、抗凝综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有良好的控制价值,缓解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1] 马炳辰,付 研.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超敏C -反应蛋白与缺血预处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0):884 -886.

[2] 刘锦华,戴 睿.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4):273 -275.

[3] 苏德淳,王 珂,范书英,等.多次发作梗死前心绞痛对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影响的探讨[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9):657 -659.

[4] 孟繁英,朱亚彬.慢性心绞痛史及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57 -1259.

[5] 张俊平.梗死前心绞痛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冠脉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85 -486.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抗凝心绞痛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