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体会

2014-01-03谢夏南郑德玲陈翔杰

现代医院 2014年7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谢夏南 郑德玲 陈翔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综合症,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中医认为本病是阴津极度耗损之证候。我院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地输注胰岛素的同时,结合以益气养阴为法的医院协定处方治疗35 例DKA 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0 年3 月~2013 年3 月的住院患者67 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 例,男23 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76 ±8.90)岁;病程(12.87 ±4.58)年;BMI(24.22 ±1.93)kg/m2;血糖(26.28 ±6.45)mmol/L;pH 值(7.12 ±0.16);CO2CP (9.8 ±2.6)mmol/L;尿糖(++ ~++++);尿酮体(++ ~++++)。对照组32 例,男21 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35 ±9.25)岁;病程(13.23 ±4.82)年;BMI(24.10 ±1.76)kg/m2;血糖(25.75 ±6.76)mmol/L;pH 值(7.09 ±0.18);CO2CP (10.3 ±2.8)mmol/L;尿糖(++ ~++++);尿酮体(++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1-3]:糖尿病本身症状加重或新产生糖尿病症状并且伴有脱水、呼吸深大等酸中毒表现;血糖升高,介于16.7 ~33.3 mmol/L 之间;血pH 值<7.35 或CO2CP≤15 mmol/L;尿糖、尿酮体强阳性。②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者[4]:咽干口燥,口渴多饮,倦怠乏力,多食,烦热,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无力或细弦。③经本人或(和)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排除低血糖昏迷、急性脑血管意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性酸中毒、并发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以及不配合治疗、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等。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液与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观察疗程为72 小时。①将50 U 普通胰岛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 予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治疗,胰岛素的用量为0.1 U/(kg·h)。当患者血糖下降至<13.9 mmol/L 时,同时按照葡萄糖:胰岛素为4∶1 的比例给患者补充葡萄糖溶液,并视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泵入的剂量,连续给药至患者酸中毒纠正并且尿酮体转阴且能正常进餐后,在决定停用静脉注射胰岛素前1 h 改为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三短一长”方案)②积极补液,补钾、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的中药治疗,使用医院协定处方:西洋参15 g、黄芪50 g、麦冬20 g、石斛20 g、玉竹15 g、生地20 g、知母15 g、葛根15 g、丹参15 g、丹皮10 g、甘草10 g。躁热内盛者加黄连10 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 g,神志改变者加郁金15 g、石菖蒲10 g。以上药物由中药房调配后统一交煎药室煎药液约500 ml,分3 次口服,日1 剂。

1.4 观察指标

两组的总体治疗有效例数,血糖达标时间、酮体转阴时间、酸中毒纠正所需时间、胰岛素平均日用量。①每小时监测指尖血糖,以控制在10 mmol/L(持续3 次血糖测定)为靶血糖值。②每隔2 小时检测尿酮体变化,直至尿酮转阴。③每6 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酸中毒纠正时间。④每天记录患者胰岛素使用量。⑥将末梢血糖≤3.9 mmol/L定义为低血糖,记录每例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次数。

1.5 疗效判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①显效:治疗24小时内症状缓解,尿酮体转阴,血pH 值、CO2-CP 正常。②有效:治疗24 ~72 小时症状缓解,尿酮体转阴,血pH 值、CO2-CP 正常。③无效:治疗72 小时以上症状略有改善,但尿酮体转阴,血pH 值、CO2-CP 未正常。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病例总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观察组能更快控制血糖,明显缩短尿酮消失所需时间及纠正酸中毒所需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人均低血糖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0.01),见表1。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显效19 例,有效14 例,无效2 例,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13 例,有效10 例,无效9 例,有效率71.88%。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各种参数变化的比较 (±s)

表1 两组各种参数变化的比较 (±s)

注:两组治疗后有效例数比较1)p <0.01

项目 例数(n) 糖达标时间(h)尿酮转阴时间(h)酸中毒纠正时间(h)胰岛素日用量 人均低血糖次数观察组 33 15.83 ±3.431) 38.52 ±8.431) 49.95 ±8.561) 41.87 ±6.321) 0.62 ±0.481)对照组 23 22.38 ±2.78 54.65 ±9.56 63.87 ±9.78 56.45 ±7.53 1.62 ±0.81 t 值7.58 6.67 5.65 7.85 5.79

表2 两组治疗后转归情况对比 (n)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目前在治疗上主要以胰岛素为主,积极补液,补钾、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血糖下降平稳,波动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也可明显减轻工作量[6]。

中医认为,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DKA 是消渴病阴津极度耗损的危重证候。阴虚无力制阳,则阳气躁动而生内热。燥热反灼津液,克伐正气,则进一步加重、发展为气阴耗损。燥热煎熬营血,血液粘滞,复因正气虚弱,鼓动无力,故血液运行缓慢不畅,体内浊毒蓄积,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本病。气阴耗损是本,而躁热、血瘀、浊毒内滞是其标。有报道指出本病以气阴两虚,燥热内盛为多见,约占64.2%[7]。故在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法治疗,兼以清热解毒活血。方中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黄芪补气生津;麦冬、石斛、玉竹养阴生津;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知母生津润燥;葛根生津止渴,升清阳;上述滋阴药与补气药合用,共奏气阴双补之效以治其本。而丹参、丹皮活血行滞以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代谢;黄连清热泻火解毒,清上中焦之热;郁金、石菖蒲开窍醒神;竹茹除烦止呕,共治其标。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周俐等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调节抑制氧化应激和AGEs 的形成,降低胰岛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8]。有研究表明:黄连、知母不仅有降糖作用,而且均具有降酮作用。丹参、人参、生地、黄连、麦冬等还能对抗DKA 时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损害,从而起到抗氧化应激作用[9]。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基础上,根据现代药理有针对性选用以上中药,对DKA 病人的临床治疗有现实意义。益气养阴法联合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DKA,中西结合,相得益彰,能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更快控制血糖,明显缩短尿酮消失所需时间及纠正酸中毒所需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PAOLISSO G,SCHEEN A J,GIUGLIANO D,et al.Pulsatile insulindelivery has greater metabolic effects than continuous hor-mone administration in man:import anceof - pulse frequen - cy[J]. J Clin Endocrinol Mctab,1991,72(3):607 -615.

[2] 陈家伦,宁 光,潘长玉,等.临床内分泌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07 -1111.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 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9 -20.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33 -237.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0 -41.

[6] 刘 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28 -29.

[7] 李春英.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酮症240 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07,9:626 -627.

[8] 周 俐,张曙辉,于 珍,等.黄芪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7,5:82 -83.

[9] 单 鸣.对中西医结合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J]. 中国中医急症,2000,1:26.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尿酮体“±”或“+”代表啥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