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示语中的隐喻解读

2014-01-02龚维国

关键词:汉英小草隐喻

陈 丽,龚维国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公示语中的隐喻解读

陈 丽,龚维国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广义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方式,是两个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公示语虽然“字义浅显”,但同样具有隐喻机制。公示语的隐喻基于语义顺应,在跨域投射中逐渐产生语义冲突,最终在解决语义冲突的过程中,形成新的隐喻意义。身体体验成为跨域投射的基础。正确解读公示语中的隐喻,需要把握公示语的告知,劝说和警示功能。

隐喻;告示语;认知

H315.9

A

1673-9272(2014)06-0148-03

2014-10-18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湖南省环保类公示语的语用及汉英翻译研究”(编号:12C0179)。

陈 丽(1974- )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翻译。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哲学家Mark Johnson发表了Metaphor and Cognition一文,再次阐述了他与George Lakoff所提出的隐喻认知说[1]。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出发,隐喻是两个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是概念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映射的过程。这个过程含有始发域、目标域、经验基础和映射四个因素[2-3]。2004年胡壮麟出版了著作《认知隐喻学》[4],2005年蓝纯著作《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5]问世都标志着隐喻研究在我国的热络。既然隐喻是人类认知的手段,强调从熟悉到陌生的隐射过程。那么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告示语是否存在隐喻现象?如果有,又当怎样解读呢?

戴宗显、吕和发(2005)主张,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6]。罗选民、黎土旺(2006)指出,公示语最主要的特点是字义浅显,文字简约,文体恰切。从风格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简洁、规约和互文的特点,并具有意动和“收言后之力”的特点[7]。如果公示语“字义浅显”是否意味着隐喻没有必要被应用在告示语作品中呢?其规约性和隐喻的固化阶段是否一致呢?

二、隐喻产生机制

Aristotle在Poetics(《诗学》)中指出“最伟大的事情是成为隐喻大师。这不能学自他人;这是天才的体现,因为一个好的隐喻是从相异中找到相似的直觉感觉。”既然是天才的体现,那么隐喻的创生阶段是对稍纵即逝的灵感的快速把握。这个灵感经历了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相似性被凸显或者被创造。第二阶段是固化阶段。个体的长时间使用是隐喻的习惯,群体的长时间使用是隐喻的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是隐喻的固化阶段。

在环保类公示语中,KEEP OFF THE GRASS是经常被评说的例子。中文有如下表达:[8-10]

(1)请勿践踏草地。

(2)爱我、护我, 别踩我。/ 请爱护花草。

(3)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青青小草,足下留情。/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花有意难开口,人有情莫动手

(4)小草在生长, 请你爱护它。/ 花草在成长, 请勿打扰。

(5)小草微微笑, 请您绕道走。/ 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 小草微微笑,请您走便道。

(6)小草有情踏之何忍。/依依芳草,踏之何忍?!

(7)感谢你对花草的爱惜。

(8)爱护绿化, 享受自然。

对于这些告示语,人们由最直白最简单的第(1)句开始,到第(3)组开始注重“情”字,第(4)组句子突出小草的“生命”,而第(5)组加入了押韵的手法,第(6)组用反问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第(7)句则从原来的禁止性告示语向感谢性告示语转变,语气更加柔和,到第(8)句中间强调了绿化与自然对于人类生活的美好。从中,我们看到物我两分向物我统一转化,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爱护小草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由于绿色是自然的特征,是生命的象征,所以绿色就是可以带来“享受”的快乐感觉的。“小草”作为隐喻中的始发域,投射到目标域中的“快乐”这一抽象的概念之中,合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当然人类就不忍心践踏小草了。这样,隐喻的投射过程逐渐完成,并固化为一种规范或者模板式语言。

从英语表达而言,“Mind you don’t tread on the green meadow.”或者“Don’t tread on grass!”比较生硬;宁波美术馆的翻译“love me, protect me, don’t trample on me”、“cherish the grass with care, enjoy the nature”、“the grass is growing, please cherish it”和“please cherish the fl owers and grass”太过简单;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植物园里的文字是“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充满了人性的关怀;而吴伟雄教授的“Grass so fair needs your care.”富有韵律之美,人性之美,也是极具隐喻认知的翻译,其中的“fair”一词所产生的效果极佳。可见,公示语的“字义浅显”并不妨碍隐喻效果的产生,通过隐喻,公示语的提示、警示效果反而能更好地体现。

牛新生曾经提到,在宁波日湖旁的房地产有两则广告:“日湖畔, 休闲氧生大宅”和“公园, 就是回家的方向”。但是英语翻译有问题,分别是“Lakes Recreation Oxygen grows the Large Residence”和“Park, is a homing direction”。牛新生建议译作“Large Houses by the Lake Give You Refreshingly Carefree Life” 以 及“The Park is Where the Home is”。[11,14]

房地产商的广告当然要突出告知功能,特别是本地产的“好”,尤其是不同寻常的“好”。于是这两句话的隐喻效果就这样产生了:

上述两条告示语的意外之一就是:我们的房子给你健康、温馨和美丽。其言后行动就是购买房屋。

三、隐喻的效果

按照人类认识的规律,隐喻的扩展沿着从熟悉到疏远的关系扩展,海因(Heine)等人曾将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域排列成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等级,认为人们进行认知域之间投射的基本轨迹为:

人>物>事>空间>时间>性质。[12]

我们认为告示语的隐喻认知应该以人为核心产生向心力,这是隐喻告示语的产生标准。

1.告 知性

例如:环保木材Forest-friendly building timbers

环保木材不是用来进行环境保护的木材,而是生产加工出来的木材没有环境污染,对人体无害。我们从自身的社会经验入手,理解深刻的是具体名称朋友(friend),其次才是抽象概念友谊(friendly)。为了理解新的环保概念,我们用熟悉的friendly一词来比喻环境对于人类自身的意义,这种朋友和环境的相似性就凸显出来,那就是他们对说话者自身的好处。所以环保木材可以用“environment-friendly building timbers”。

2. 劝说性

例如“衣食住行, 有龙则灵”是建设银行发行龙卡时的告示语,丁衡祁( 2001: 23)将其译作: Your everyday life’s so very busy, But our LongCard can make it easy.[13]

衣食住行体现了汉语名词化特征,反映的是整体观念,不用特别区隔成clothes, food, accommodation和transportation, 丁教授的翻译把握了整体观,对衣食住行的中心意义作了很好的解读,所以翻译为“everyday life”是匠心独具的。“龙”在中西文化的认知差异,使得“dragon”一次不适合出现。从认知经验来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名句,映射主人不因陋室而默默无闻。“衣食住行,有龙则灵”的“龙”当然指建设银行的龙卡,意思是有了龙卡就可以降幅显灵。为了和“busy”进行对比,并且押韵,丁教授用来“easy”一词,令人赞不绝口。在经验的作用下,衣食住行被整合为“生活”,busy和easy的倾向性选择,让人们对“LongCard”的效用充满期待。告示语的劝说性效果显露无遗。

又例如:水是生命的源泉,请节约用水。这句话将节约用水的行为被合成为对生命的保护,劝说效果明显。

3. 警示性

危险是需要远离的。所以在告示语中,警示性效果往往通过空间隐喻来表达。以人体为界标,对于危险物体或者情况的疏远跟亲近就成为自身安全的判断标准。因此在表达警示性语用效果的时候,告示语往往用“away”,“off”,“out”之类的词汇。

例如:

远离火源,Keep fi re away;

请勿触摸,Hands away;

禁止入内,Off limits;

禁止穿鞋,Shoes off;

请勿接近,Keep out。

通过这些例子,关于规约性的翻译范式可见一斑。汽车尾部的标贴“别吻我,我怕修”,就可以用Keep Off或者 Keep Distance来表示。

四、结语

隐喻认知旨在揭示人类认知解读的规律。对公示语中的隐喻解读也应该是隐喻研究重要的内容之一。虽然,公示语在用词上简洁明快,但是在认知机制上,仍然体现了隐喻的投射特征。通过对告示语的隐喻理解,我们可以形成规约性的翻译思路,从而提升告示语的英汉翻译水平,促进人文交流与融合。

[1] Johnson, M. Metaphor and Cognition[A]. In Gallagher, S. and Schmicking, D. (eds.), Handbook of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2010: 401-414

[2] Lakoff, G.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Lakoff, G. 1987. Women, fi 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 蓝 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7] 罗选民,黎士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 66-69

[8] 蔡朝晖,刘宇松.隐喻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7(4): 178-179

[9] 陈新仁.汉语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 (4):58-65.

[10] 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57-59.

[11] 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7-50.

[12] 石毓智.《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5,(2):17-22

[13] 丁衡祁.英汉/汉英翻译的“特效处理”[J].中国翻译, 2001, (6):23-27.

[14] 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1):38-40,64.

[本文编校:罗 列]

Metaphors in Sign Language

CHEN Li, GONG Wei-gu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 China)

Generalized metaphor is cognitive manner of human being, as well as semantic mapping between two semantic domains. Although sign language is “simple and obvious in word meaning”, it is provided with metaphor mechanism in like manner. Begin with semantic coherence, the metaphor of sign language creates semantic conf l ict between the source domain and target domain, and by solving the conf l icts, new metaphorical meaning is created. While in the process, embodiment plays a role as basic for the cross-domain mapping. To understand the metaphor in sign language, we shall focus on the function of notice, persuasion and warning of the sign language.

metaphor; sign language ; cognition

猜你喜欢

汉英小草隐喻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牛小草的牛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小草也会疼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