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光伏产业走出困境的方程式
2013-12-31王凤娟
本刊实习记者 王凤娟
清明假期,就职于某光伏企业的张萍放弃和家人出游的机会,在家自学光伏系统集成相关知识。“公司近期已经辞退一些员工,在职员工的工作量也明显不饱和,甚至不允许员工加班,不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她担忧地对记者说,“多学点知识,以后跳槽也容易些。”
在夏天即将来临之际,光伏从业者和行业观察家们却深深地感受到了难以抵御的寒意。就在不久前,曾经是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破产重组。这个曾经是国内最大、最早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现在却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黯然破产。这究竟是一个企业偶然的沉浮,还是整个光伏产业要面临的必然挑战?
朝阳产业的困境
美国加州研究机构iSuppli的报告显示,2008年,光伏产业的利润率高达40%。以第一太阳能公司为例,2007年到2009年的毛利率在45%到50%之间,净利润率则维持在27.9%到31%。
“近两年,各地大规模发展光伏产业,企业多了,利润却越来越少。”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很多小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昔日,企业家在光伏产业诱人利润的吸引下纷纷试水;如今,光伏大鳄尚德破产重组,国内光合、赛维、保利协鑫等光伏领军企业均出现大幅亏损状况,一些小型光伏生产企业无奈选择裁员、停产。
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以及应用系统方面。硅料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来自高纯度的多晶硅。据了解,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却要平价销往国外。硅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被垄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少数企业手中,技术难关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光伏产业在利润分配上则是上游占大头,高纯度硅料价格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企业大部分利润被成本抵消。
内有近忧的同时,光伏产业还遭遇来自欧美国家的“外患”。去年10月,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了“双反”调查,欧委会将于今年12月5日至7日公布对这两起案件的最终裁决,这引发了欧洲光伏进口商恐慌性拒绝中国光伏产品。在中国光伏产能中,出口量占95%,其中70%出口于欧美。欧美市场的紧缩,使光伏产业的危机进一步扩大。
比“双反”更可怕的是资金链的断裂。近年来,一批中国光伏“巨头”的快速崛起得益于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一旦市场低迷,高额的资产负债将成为企业融资最大的障碍。江西龙头光伏企业赛维仅去年到期金融借款就高达20亿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为省内的光伏企业向央行行长周小川“要钱”。他说:“所有的银行都不对光伏企业贷款,弄得我们很难受,周行长要是能对我们的企业支持下就好了。”
光伏产业作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省企业遭遇资金链断裂,难怪省领导要紧紧抓着行长诉苦了。由于国家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可以申请到相应补贴。各个地方为拉动地方经济,在资金、税收和土地上开出优惠政策,扶持民营企业投资光伏产业,引发了企业低成本产能快速扩张。各地政府面对本地光伏企业的落寞,也应该有一些反思。
如何走出困境
中国众多光伏企业面临艰难的调整期。人们不免担忧,光伏产业如何走出困境?
事实上,国家的政策已经开始改变。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五项政策中明确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
据了解,备受关注的光伏全产业链产品市场准入条件可望于上半年出台,这是工信部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若干意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准入条件将从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环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数字,作为引导未来光伏行业良性发展的硬性指标。
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困境,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仍是重要环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金淦说:“中国企业只有做好自己,投入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具备对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
“我相信一个企业不应该怕市场。”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继凡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采访中表示:“光伏行业的优秀企业能持续发展,甚至在这一轮的调整整合中得到更多的机遇。”企业在市场规律下,实施兼并重组或许能更好地调整企业内部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必将是一个逐步实现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实现光伏产业的优化配置。
对于一个主要依靠出口的企业,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多样化的应用市场是一条发展的路。光伏产品如何能得到国内市场的青睐?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建议,在市场方面应加强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自给式太阳能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向消费品转变;引导企业向光伏终端产品发展,开发多样化的应用系统,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产品应用多样化;支持企业加强对小型系统的研发力度,完善标准体系,创新投资和推广模式。
以国内市场的放量增长来消解过剩产能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国家政策支持、优化产业配置、掌握最新核心技术都是重要因素。但目前最紧要的是以国内市场的放量增长来消解过剩产能,使光伏企业突破困境。
光伏分布式发电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而且还有效解决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此前也曾撰文指出,“自发自用”模式是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如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推广屋顶光伏系统等分布式电站项目,可解决大型电站发电并网难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落脚点,光伏企业结合城镇化在国内市场作出尝试。在河北保定,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正在研究光伏产业如何紧扣“美丽中国”为公司寻找新的机遇。他认为,中国城镇化最需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企业必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从新能源产品的制造者转变为能源综合利用方案的解决者。
为此,英利与相关单位合作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城镇化与绿色建筑结合的研究机构。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已将太阳能发电、采暖、雨水回收等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中,提供最便宜的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其第一个能源综合利用的试点已在河北省涞源县落地。
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搭乘未来城镇化建设的“顺风车”。新型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光伏产业可以为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新的能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