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破百万亿意味着什么?
2013-12-31郭田勇孟娇
郭田勇 孟娇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孟 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一直快速增加。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40.34万亿元,2013年3月末我国M2扩大至103.61万亿元,M2存量和增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短短五年间M2增长了2.56倍。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相比,我国M2增长速度存在过快的趋势。
原因何在?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各种宽松政策不断推出,国内经济开始出现反弹。投资、消费需求增加,出口规模扩大,贸易持续保持“双顺差”。在经济持续向好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出现超额增加,并伴随着通货膨胀。M2增长如此之快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对于我国而言,M2增长如此之快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巨额外汇占款。2003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收支多年双顺差:先是贸易顺差明显扩大,随后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继续增加。持续的双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2003年,我国外汇占款仅为3.48万亿元。而至2012年年末,我国外汇占款额达到了23.67万亿元,占M2近25%。外汇的大量流入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压力变大。为维持币值稳定,央行只好在外汇市场以本币购买外汇,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最终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内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
信贷高速增长。按货币银行学原理,银行信贷具有多倍的货币创造作用,在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中,银行信贷成为我国广义货币M2的主要来源,信贷投放的增加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额为9.59万亿元,2010年、2011年新增贷款分别为7.9万亿元和7.47万亿元,2012年新增贷款额也超过8万亿元,信贷规模的高速增长对M2的快速增长给出了一定解释。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货币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很多之前不参与市场交易的商品逐渐进入了交易环节,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如土地、房地产、矿产资源等。这些市场同商品市场一样,需要大量货币进行交易。近年房价从恢复性上涨到现在的畸高房价,还有包括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吸收了大量货币,间接推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货币流通速度同样影响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对于同一经济体,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相反,货币流通效率越低,货币量的需求就越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生产能力依然落后,资金周转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政府投资效率低、占用货币量大,因此对货币资金需求较高。
“全球性”量化宽松政策影响。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为刺激经济增长,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释放流动性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美元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流动性增强。美元贬值,人民币则相对升值。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只有通过投放本币来实现汇率稳定,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国内流动性。
M2是通货膨胀的晴雨表吗?
2007年我国物价水平开始出现上涨趋势,通货膨胀随之出现,CPI指数一度达到5%以上,物价水平居高不下。面对物价上涨与M2快速上升同时存在,许多人将通货膨胀归因于M2的高企,并因此得出结论:货币超发必将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有人将M2/GDP用于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货币超发的指标,并将其当作预测通胀的工具。
然而,从国内外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货币量的超发与通货膨胀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M2/GDP也不能作为预测通胀的有效指标。金融危机后,美国为刺激经济增长,不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货币投放量大大增加,但美国物价却未现上涨反而下跌;日本的M2一直远远高于GDP,2011年M2/GDP更是达到241%,但迄今仍在努力走出通货紧缩;俄罗斯的物价指数已经超过10%,但M2/GDP仅为43.9%。由此可以说明,M2高企与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间并不存在确定关系。
从我国实际经济情况来看,M2的高速增长对物价的上涨确实存在一定影响。通过分析以往M2和CPI数据可以证明二者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这种现象越早期越明显。但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影响通胀的因素变得繁多复杂。一国物价水平不但受国内因素影响,国外的经济变动同样会对本国物价水平产生影响,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便会受到影响,继而将这种价格上涨趋势传播到其他行业。同样,大量国际热钱流向本国楼市股市,流动性的过剩也会导致通胀压力加大,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
因此,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能单独透过M2值或M2/GDP作出判断,应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人民币升值和CPI指数同时上涨现象,即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种现象看似矛盾,但仔细分析两种经济现象各自的原因,可以发现我国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具体原因包括: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使得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不应求,人民币自然升值;我国实施的高利率和西方国家的不断降息使得大量外资流入,人民币升值;作为外汇储备大国,国际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充满信心,升值预期较高。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通货膨胀与汇率间存在反向关系,即本币汇率上升,通胀得到抑制,物价水平下降;同样,通货膨胀严重将导致本币汇率下降。但是,从两种经济现象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相互促进关系,这也将解释为什么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同时存在。
一方面,随着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形成强烈预期,使得大量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资本市场,楼市、股市持续上涨。国际资本在不断推高人民币汇率的同时,也在央行实施的人民币结售汇制度的安排下带来了中国货币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产生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一直以来将物价稳定作为首要经济目标,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央行将采取各种货币政策予以缓解。如近两年央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从而使得借贷资本成本上升。然而,与此同时,美国等一些大的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复苏纷纷实施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政策,国内外利率的倒挂使得国际热钱看准中国,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出现供不应求,从而人民币被迫升值。
目前而言,无论是M2超额增发、通胀压力上升或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都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全面性分析,并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化解当前难题,保证我国经济能够长时期健康、稳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