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因青岛而精彩
2013-12-31高鑫
本刊记者 高鑫
世园会的青岛模式
对于世园会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来说,青岛的世园会,不仅是青岛,也是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的一次机会。在让中国人看见世界最新理念的同时,也把中国最新的对于园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探索成就展现给世界。
区别于西安世园会、中国台湾花博会等同类盛会,青岛将如何独树一帜?在给世界带来新的惊喜的同时,又将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这是世园会建设者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世界一流、中国时尚、山东特色、青岛品牌”是本届园博会的目标定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园会的建设者们坚持生态环保的衡量标准,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自然创造”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对“让生活走进自然”的诠释,也贯穿于世园的规划设计全过程。
相对于国内已举办的几届世园会来说,独有的滨海风光以及山地型地貌特征是青岛世园会园区最显著的特征。选址百果山,在延绵起伏、地势复杂的山地举办世园会,考验着设计者和建设者们的智慧。
因地制宜,因循自然,“天女散花、天水地池、七彩飘带、四季永旺”的总体规划创意汲取中华智慧依山就势,赋予了241公顷的世园会园区几分浪漫主义色彩。“大师创造,团队协作”下形成的世园会规划设计和场馆创意,传递着融天合地的理念与当今最新科技的再创造,全面传播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这里,寸土、寸水、寸石、寸木、寸绿都精雕细琢。
世园会的规划设计中,充分结合了百果山原有的水库、河流、山地、林地等自然空间要素。延绵的山脉化身为贯穿园区南北、长2800米、落差达百米的“鲜花大道轴”,从山脚向山顶望去,绚烂的鲜花大道仿若从山顶倾泻而下,扑面而来。“天水地池”景观根据原有园区内水面现状进行再设计,景观配置上,更是因势造景,充分利用原有山地及台地,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在施工中,建设者们尽量避免对周边山体及绿化植被的破坏。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运用最新的尖端科技,让本来寸草不生的裸露山石长出植被。
除了山地特色,植物馆中设置的海洋植物展区是世园会历史上的一大创举。除了展陈青岛海洋中的特色海洋植物,考虑到世园会的国际性,执委会还派专家到日本海域、北美海域引进特殊的海洋物种,将让游客在欣赏园艺景观的同时,体验到蓝色海洋的美丽。
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少不了科技的助力,本届世园会中的科技创意更拉近了人与世园的关系,从第一次实现建筑全部覆顶绿化到主要园区实现全蓝牙等无线网络全覆盖和指标系统一体化;从能自动识别真伪的高科技门票到能够利用手机为终端,带着游客逛世园的自主移动智慧导游系统;更不用说场馆、园区建设中蕴含着节约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就连曾经肆虐青岛的浒苔也变废为宝,由浒苔和海带为原料生产出的海藻肥将作为高效肥料供世园会使用。
美丽中国的世园实践
一个美丽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构造。特别对于被高速经济一路牵引的中国城市,也许更应该探索绿色发展之道。
“五洲聚会、中华团圆”,241公顷的世园会园区为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所有省(市、区)与企业搭建了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独一无二的平台。
一步一表情,一园一故事。主题区的中华园、花艺园、草纲园、童梦园、科学园、绿业园、国际园浓缩了园林世界的精华,体验区则以茶香园、农艺园、花卉园、百花园、山地园为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亲身感受田园乐趣的去处。齐鲁的桑蚕文化、北京的老四合院、芬兰的北欧风情、荷兰的风车郁金香……各地园艺精华浓缩于此,诠释对于“让生活走进自然”主题的理解。以月季为创意的主题馆,通过展示齐鲁文化和青岛城市变迁,让人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园艺文化中心让植物担纲主角,用第一人称讲述“我”的故事,展示植物与园艺文化,表达“人与自然融合”的主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月上贺兰”构思,展示了黄河腹地的富饶和塞上江南的秀美,呈现一个开放、多彩、融和、富饶与充满安静、祥和的新宁夏。泰安展园的总体设计规划以传承泰山石敢当文化为主题,在保留现有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景观要素与山、林、文化等有机结合,考虑雨水循环利用、废旧材料的利用,充分体现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而更多精彩,还待游客来发掘。
以“绿色产业的未来”为主题,为参展企业搭建传播品牌、展示产品和技术平台的绿业园,在历届世园会中也是首创。绿业园以“萌芽绿叶”为布局肌理,集纳了15家企业,倡导科技、活力和未来之声,充分展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以低碳为核心的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及特色园林园艺精品,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绿色环保科技、感受绿色健康生活模式的机会,也让更多企业从绿色经济中探寻商机。
一世园,一城事
世园会,对于青岛的意义远不止是举办一场节庆活动那么简单,而在于为这座城市认识绿色和发展绿色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坐标和视野。世园会虽然不能改变一座城市,却足以催动一个城市的谋变,为整个城市的纵深发展打通“任督二脉”。
倘若不是举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名不见经传的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不知还要沉寂多久。其所坐落的青岛北部地区虽位于青岛腹地,但与沿海一线相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都相对滞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带动北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也需要一个提振“品牌之都”高端休闲服务、交易会展、绿色产业的“强心剂”。
世园执委会执行主任、青岛市副市长王建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早在2007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后奥运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就提出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希望使其成为接续奥运影响力、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会见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原主席杜克·法博时也曾表示,举办世园会不仅能提升青岛的城市知名度,对于城市生态理念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青岛世园会举办时间虽然只有六个月,但后续利用和新区建设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将大大加快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带动周边旅游、会展、文化创意、金融商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新的动力。
为充分发挥世园会的带动作用和外部效应,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投入在园内、效益在园外”和“立足眼前建世园、着眼长远建新区”的总体要求,在世园会及其周边规划建设世园生态都市新区,作为全市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启动区和带动区。青岛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青岛世园生态都市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机制,启动了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世园生态都市新区与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新机场被列为青岛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十大重点区域;《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将世园生态都市新区与红岛经济区、中德生态园列为三大重点战略地区。
2012年7月,世园生态都市新区概念规划国际方案面向国内外进行征集,共收到国内外63个(含联合体)设计团队的报名资料,并确定了荷兰、德国、瑞士、天津及东南大学五家入围。2013年2月,同济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规划设计专家的组成评审组对作品进行初评,并对东南大学的方案给予高度评价。方案因循生态保护的发展理念,将世园新区按照“园、林、城、区”的建设时序主次展开,以构建区域生态按群格局为开发前提,并对其中的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分不同梯度进行保护、建设和开发,特别是注重利用地势地形,让自然山川和城市景观协调相宜、自然融合,构建“十里青山半入城,点点西塘好人家”的生态宜居家园,也为青岛的城市发展构建一个生态模本。
5A级风景区,融文化、居住、商务为一体的世园生态都市新区……由核心点百果山森林公园开始。世园会和世园生态都市新区,将成为青岛全新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形成“南有八大关、北有百果山”、“南有奥帆中心、北有世园景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带动城市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