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的成长密码
2013-12-31孙玲蒋集政马琤
孙玲 蒋集政 马琤
说到长沙,人们会想到一连串的标签:生态优美、历史悠久、适宜居住……享誉全国的湖南卫视从《快乐大本营》到《天天向上》,从《超级女声》到《我是歌手》,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快乐、愉悦的氛围。此外,长沙荣获“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摘取了“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城市不应是一部经济机器,而是一个宜居的幸福家园。”张剑飞认为,一个城市能否留住人、吸引人,关键要看在这里生活是否方便、舒适。在长沙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了“努力建设更加富裕、秀美、文明、幸福的大长沙”的目标,通过五年的奋斗,把长沙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活力迸发的现代中心城市,两型引领、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之都,开放包容、魅力独特的国际文化名城,生活富足、社会公平的和谐幸福家园。
富裕:一个宜居城市的基础
一个城市首先要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才会富裕,才有谈论改善其他方面的物质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率先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转移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长沙毗邻珠三角、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越、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诸多有利条件。
产业转移是一方面。任何一个引领型的城市都在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子,都有它鲜明的城市特征和引以为豪的优势产业,能够给周边城市和地区以辐射带动作用。长沙也不例外。目前,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材料制造、食品烟草等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一座消费之城,长沙的消费也一直非常旺盛,连续五年保持18%左右的增幅; 2012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4.7亿元,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
中国报道:“承接转移”是很多中部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但由此带来的环境、结构问题也不容小视。长沙如何看待“承接转移”和“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张剑飞:有人认为,产业转移项目都是沿海发达地区限制发展的项目、淘汰的项目,不宜承接和发展,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承接产业转移绝对不能良莠不分,而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产业基础实行招商选资,需要什么就承接什么。
比如,长沙是省会城市,我们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突出引进战略性的大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引进过程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的,一律不得审批通过。
治堵: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到长沙甚至更小的二三线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交通拥堵问题。曾任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院长、交通部公路司司长的张剑飞来到长沙担任市长后,长沙连续实施了五期交通疏导工程,以较小的改造投入使城区交通通行能力提高了20%以上。
现在,营盘路湘江隧道、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已经通车,南湖路湘江隧道、地铁和城际铁路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到2015年之前,长沙城市交通将达到一流城市通行水平。在治堵方面,通过优化路网结构,启用交通诱导系统,打造一批零换乘工程,减少城乡居民出行换乘次数。鼓励绿色出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和存放设施,研究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可行性。目前,长沙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通过构建广覆盖、高密度的公交网络,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到了27%,预计2014年将达到40%。
中国报道:政府提出了“畅通长沙”的概念。然而,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仍然赶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张剑飞:治理交通拥堵问题,要注意它的系统性。过去,大家一想到城市建设,往往就想到曼哈顿的高楼大厦,想到东京,想到中央商务区的CBD。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上班时间大家都到中央商务区去,下班时间大家都回到住处的潮汐式交通方式,上午赶潮,下午退潮。那么,我们在调整规划时,提倡混合用地的模式,就是在同一个片区里面既有住宅、有商业,也有宾馆、有写字楼。这样的话,尽可能地在步行范围内解决交通问题,这是解决交通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长沙市是交通部批准的“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我们将按照交通部的要求加大公交的投入,加快公交路线、公交场站的建设,来满足大运量交通的需求。在一个西方的先进国家里。同样的道路大体上通行能力要比我们高20%左右,这是因为它们汽车化时代来得比较早,大家都有一个良好的驾驶习惯。因此,我也呼吁广大的驾驶员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现有道路的效益更好地得到发挥。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沙理所当然要做理念创新和实验创新的“排头兵”。从2008年起,长沙先后投入110多亿元,实施了第一个“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那种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模式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长沙山清水秀,湘江穿城而过,生态是长沙最大的优势。事实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 高,清洁的水、蔚蓝的天、宜居的环境成为每个市民的追求。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群众期待的一种回应。
中国报道: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最重要的试验区,长沙这几年在推进试验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剑飞:在两型理念上,我们倡导“Reduce”、“Reuse”、“Recovery”的“3R”理念,养成两型习惯,做到入脑入心。比如,我们将市政府常务会议室的灯进行改造,一年节电2万多度;我们在宾馆酒店停止免费提供“七小件”,一年下来可以节约3000多万元,慢慢就形成了习惯。
在产业发展上,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
在城市建设中,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努力延长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这是最大的节约,也是最大的环保。城市建设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最小,更要考虑整个使用寿命过程中维修成本最小,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保证几十年、上百年不坏,打造精品工程。同时,坚持“修旧如旧”,对历史街巷和重点保护历史旧宅进行维护和修缮,彰显城市文化个性。
另外,要坚持“不破坏、少影响”的原则。事实上,这样的环保理念是最聪明的做法。要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尽量“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对每一片水面、每一座山体进行严格控规。环境保护,千万不能先弄坏了再去恢复,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