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紫薯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2013-12-30刘婧
刘婧
【摘 要】本文以紫薯作为原料,结合福建闽派黄酒的酿造工艺,采用红曲酿造,优化了红曲紫薯酒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水平。最优发酵条件为:经酶解预处理后的紫薯汁,添加0.10%酵母、10%红曲在20 ℃发酵20天所得红曲紫薯酒感官品质最好。最优条件下,红曲紫薯酒总糖3.25 g/L,非糖固形物4.8 g/L,酒精度8.4% vol,pH=3.84,总酸4.30 g/L,氨基酸态氮0.75 g/L。
【关键词】紫薯;红曲;发酵
一、引言
紫薯(Solanum tuberosum)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外,因其含有十分丰富的花青素类色素、硒、多糖、植物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而成为当前农产品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我国虽是世界甘薯最大供应地,但是只有40%用于人类消费和工业用途,其余的都用作动物饲料。
红曲,是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也一直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产品。红曲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多种酶与糖,尤其功能性成分Monacolin K,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调节人体异常血脂,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肾脏,预防癌症。红曲代谢能够产生大量乙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类,以及β-苯乙醇、异丁醇、正丙醇、异戊醇等对酒类风味影响较为明显的物质,添加红曲的酒液能获得更好更持久的香气,因此红曲非常适合酒类发酵。福建省具有悠久的红曲黄酒酿造历史,酿造工艺相对完善,对于开发酿酒新原料,新工艺具有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以紫薯为原料生产出的紫薯酒,以其优良的感官特性和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糖等保健功能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闽派黄酒以红曲为其特色菌种,生产出的黄酒具有悦人的色泽和香气,且兼具保健功能。因此本文在传统闽派黄酒工艺基础上改良原料,以紫薯代替大米为主要原料,添加红曲进行发酵,探索新型保健酒开发的可能性。
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材料
紫薯 市售
α-淀粉酶(酶活力>3700 u/g)
果胶酶(酶活力 30000 u/g)
糖化酶(酶活力>105 u/g)
柠檬酸
分析纯安琪酵母 市售
红曲 市售
葡萄糖、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硫酸亚铁、次甲基蓝、氢氧化钠、甲基红、盐酸、甲醛均为国药分析纯
(2) 实验仪器、设备
AB 204电子天平 上海台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Delta320酸度计 上海摩速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恒温水浴锅 成都赛可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二)实验方法
(1) 工艺流程
紫薯蒸熟→加水打浆→淀粉酶液化→果胶酶水解→糖化酶糖化→过滤→清汁发酵→添加红曲和酵母→发酵→倒罐→灭菌→装罐
(2)酶解处理
紫薯蒸熟与水1:1混合打浆,之后依次用α-淀粉酶在pH=5.8,70 ℃下处理85min,添加量5.6 u/g;果胶酶在pH=4.8,65 ℃水解12 min,添加量15 u/g;糖化酶在pH=4.8 60 ℃下处理53 min,添加量180 u/g。
(3)最佳发酵工艺的研究
1.不同发酵时间对主发酵的影响
将酶解好的紫薯汁添加添加10%的红曲,0.10%酵母,在20 ℃发酵5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以酒精度和总糖含量作为指标,研究发酵时间对主发酵的影响。
2.不同温度对主发酵的影响
将酶解好的紫薯汁添加10%的红曲,0.10%酵母,分别在16 ℃、20 ℃、25 ℃、30 ℃,35 ℃发酵30天,以酒精度和总糖含量作为指标,研究温度对主发酵的影响。
3.不同酵母添加量对主发酵的影响
将酶解好的紫薯汁分别添加0.05%、0.10%、0.15%、0.20%、0.25%的酵母,在20 ℃发酵30天,以酒精度和糖含量作为指标研究不同酵母添加量对主发酵的影响。
4.不同红曲添加量对主发酵的影响
将酶解好的紫薯汁分别添加5%、10%、15%、20%、25%红曲,在20 ℃发酵30天,以酒精度和糖含量作为指标研究不同红曲添加量对主发酵的影响。
5.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
6.指标的测定
按照GB/T 13662-2008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样品理化指标。
7.红曲紫薯酒感官评定
根据酒的外观、香气、口味和风格对红曲紫薯酒的感官进行评价,随机将样品分给10名实验室人员进行品评,每项满分10分,总分40分。最后分数为总分平均得分,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红曲紫薯酒感官评定标准
Table 1 The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red starter and purple sweet potato wine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表2 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Table 2 The influence of fermentant time on the effect of fermentation
由图2可知,酒样总糖含量在发酵前10天迅速下降至4.36 g/L,之后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略有下降但基本稳定在3g/L左右;酒精度随着发酵天数增加而增加,第20天时达到最大值7.2% vol,之后酒精度随着发酵结束略有下降;pH值在第10天迅速下降至3.68之后稍上升至3.93,发酵第30天降至3.77,下降幅度不大。
发酵5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的酒样感官评分分别为:14分、20分、26分、32分、34分、28分,因此发酵时间宜选择在20-25天。
(二)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表3 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如下表)
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effect on fermentation
由表3可知,酒样总糖含量在25 ℃以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酵母繁殖加快,总糖利用率高,酒精度随之升高;超过25 ℃酒样总糖含量开始有所回升,酒精度开始下降。16 ℃和20 ℃时酒样色泽艳丽,香气柔和,且口感清爽;温度超过25 ℃酒样pH下降,开始产生一点酸味,pH值下降,超过30℃酒体发酵过快,使得酒液酸味过大,影响口感,发酵温度过高不利于酒样香气的形成。
发酵温度为16℃、20℃、25℃、30℃、35℃的酒样感官评分分别为:30分、33分、26分、25分、28分、28分。因此发酵温度以16 ℃~20 ℃为宜。
(三)不同酵母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表4不同酵母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Table 4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yeast addition amount on the effect of fermentation
由表4可知,酵母添加量0.05%的酒样酒味不足,口感略淡;酵母添加量0.10%的酵母在发酵结束后产生的酒精度最大,酒样酸度适中,香气纯正;酵母添加量0.15%的酒样口味偏酸,香气不纯净;添加量超过0.20%,酵母将糖分主要用于自身生长,酒精产量减少,酒度降低,香气较杂,口感偏酸,因此酵母添加量以0.10%为宜。
(四)不同红曲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表5 不同红曲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Table 5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d starter addition amount on the effect of fermentation
由表5可知,红曲添加量5%的酒样发酵缓慢,酒味较淡,口感偏酸;红曲添加量为10%的酒样具有较悦目的色泽,酒味适中,口感平衡;红曲添加量超过15%之后酒样酒味较浓,但是随着红曲添加量的增大,红曲颜色逐渐加深,红曲味盖过紫薯香气,且酒味发涩发苦,故选择红曲添加量为10%为宜。
(五)正交试验
根据上述单因素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如表6:
表6 发酵工艺正交试验
表7 方差分析表
由表6、表7可知,发酵温度对红曲紫薯酒发酵效果影响最为显著,最优工艺参数为B2D2A1C2,即酵母添加量0.10%,红曲添加量10%,发酵时间20天,发酵温度20 ℃。
(六)发酵工艺的验证
对最优发酵工艺生产出的红曲紫薯酒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所得结果如下:
总糖3.25 g/L,非糖固形物4.8 g/L,酒精度8.4% vol,pH=3.84,总酸4.30 g/L,氨基酸态氮0.75 g/L。
以上指标符合低度保健酒的品质要求,且具有悦目的色泽和柔净醇和的口感与愉悦的香气,酒体协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此类酒品的要求,具有一定市场竞争潜力。
四、总结
本研究以紫薯为原料,通过用α-淀粉酶、果胶酶、糖化酶依次对紫薯浆液进行酶解,采用纯液态发酵;研究酵母和红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红曲紫薯酒发酵过程的影响,优化红曲紫薯酒发酵工艺,最后得出:经预处理后的紫薯汁,添加0.10%酵母、10%红曲在20 ℃发酵20天所得红曲紫薯酒感官品质最好,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最优条件下,红曲紫薯酒总糖3.25 g/L,非糖固形物4.8 g/L,酒精度8.4% vol,pH=3.84,总酸4.30 g/L,氨基酸态氮0.75 g/L。
红曲紫薯酒色泽鲜艳,香气典雅,口感清爽,酒精度低,纯天然无添加,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增加了其保健功能,正好符合了市场低度保健饮料酒的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红曲紫薯酒原料易得,将其结合闽派黄酒瑰宝-红曲,并在传统黄酒酿造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不增加设备,利于规模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杨巍,黄洁琼,陈英,等.紫薯的营养价值与产品开发[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08):41-43.
[2] G. Padmaja.Uses and Nutritional Data of Sweetpotato[M].The Sweetpotato.2009, 189-234.
[3] 朱效刚. 红曲功能性成分分析及发酵法生产的研究[D]. 江南大学,2006.
[4] 王旭亮,王德良,刘桂君,等.红曲代谢产物的测定及分析[J]. 酿酒科技,2009(09):119-121
[5] 黄艳霞,杨立明,林子龙,等.福建省紫甘薯的研究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福建农业科技,2012(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