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2013-12-30杨丽华
杨丽华
数学思维能力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时代就应努力培养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数学教学,这是实施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方式,而数学课的教学又是实施提高数学思维的主渠道,为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单纯为学生掌握知识而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注重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说,启蒙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实施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实物演示是必须准备的,在运用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在观察中记忆与思考,逐步引导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位置和形状,然后逐步摆脱具体的事物,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在没有实物的条件下也能想象出事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这就有了空间思维能力。在讲解圆锥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全面积时,我事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圆锥是由一个扇形围成的,使学生体会怎样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一个立体图形,再将学生准备的圆锥沿母线剪开得到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扇形。在此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实践使学生把实物抽象为形体,加深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学生就会感到很容易掌握。在直观教学中应注意不要只为了教知识而使用各种教具,而应在教具的使用过程中,起到引导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效果。首先能摆一摆,仿照样子摆出各种形状;而后搭一搭,仿照各种实体搭出各种形体来;再让学生想一想,还能摆出或搭出什么形状、什么形体。这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模式,是通过一定的规律认识而得到更深、更广的认识,要求有严密的推理性和逻辑性;发散思维是能通过一定的规律或认识而运用到其它方面的能力。这两种思维的训练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与传授所能达到的,传统教学拘泥于课本知识,学生死记得多,而思考得少,运用得少,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现在,发展学生的概括思维和发散思维就不能只传授知识这么简单了,必须有更广、更新的途径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数学教学就是根据时代的特点,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数学知识融于社会生活实际之中,让他们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认识程度,同时,对于数学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有好处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引用一些实例,让学生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认识与理解事物的发生与发展原由,用数学思维去透析事物的本质。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在盖房子时,要在门框、窗框斜着钉一根木条,这是为什么?在讲解概率时,天气预报说某天的降水概率为90%,而这天并未降水,难道是天气预报不准吗?在讲圆时,提问: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数学还原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良好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应用,而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就能有目的的加以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就会有突出的表现,得到锻炼,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数学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课内外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具体应用,把数学知识应用于有目的的实践中去,学以致用,体现出数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在实践中,学生用脑思考问题,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就会调动自己的数理思维和创新思维,依据什么样的理论去做什么样的事,创造出什么新的思想或新的事物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设计并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组织学生放风筝活动,在活动中要求测量风筝的高度,同学们就会开动脑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培养具有很多的内容和方法,通过什么方式去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思维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更好的方法,并运用到教学中。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