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好数学
2013-12-30吴瑶
吴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这样做不仅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施愉快教学,涉及到诸多因素,现仅从情感、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谈一些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情感因素
人是最富于情感的,而情感又是最容易相互交流和感染的。愉快教学的核心就是情感问题。一切教学活动,都应鼓励和激发学生乐观向上、不骄不躁、充满信心、热情积极的情感。
(一)以爱唤爱,促进爱的迁移
“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欲使“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事实使我认识到,如果教师总是板着面孔训人,使学生处于恐惧心态,就会视教师如洪水猛兽,躲之尚唯恐不及,哪里还敢亲近老师?更甚者,产生逆反心理,偏不听“你”的课,偏不做“你”的作业,你又能奈他何?课讲得再精彩,又有什么意义?因此,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处处关心学生,对学困生多巡视、多提示、多辅导,多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二)表扬鼓励,增强自尊自信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马卡连柯说:“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欢乐。”而表扬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看到“明天的欢乐”,从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和练习中的错误,我首先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和正确的部分,再提示、启发他们思考错误部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信心十足地站起来,心悦诚服地坐下去”。特别是对学困生,哪怕只有一丁点“闪光”,也要及时进行鼓励或表扬,尽管他们无法赶上优生,但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总会一步步前进。
(三)师生平等,创造研讨气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本身的认知活动,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教学中我对于浅显内容,经常让学生登台讲课。对于应用题,学生的思路和算式有时很离奇,连我一时也想不通,但我从不武断地否定,而是课下和学生共同探讨。为了鼓励学生据理力争、摒弃盲从,我还常常提出错误的推理和结论,与学生展开辩论。每当我真的出现失误,学生提出时,我总是虚心改正,向学生表示感谢,以鼓励他们主人翁的意识。这种平等研讨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二、教材因素
赞可夫说:“要以知识的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只有当知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时,学生才乐意去学。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趣因素
较之于语文,数学虽显得抽象、枯燥,但也潜藏着许多新奇有趣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掘,并引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学生初学小数乘法,由于受整数四则计算的影响,大多有“越加越多,越减越少,越乘越大,越除越小”的思维定势,当老师提出“有没有越乘越小的题”,学生会感到疑惑和新奇,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发掘,巧设悬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思维能力。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价值功能
当学生认识到知识对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作用时,就会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内动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把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把超市食品的价格、小区每家每月的用电量、学校的发展等实际情况编成练习题,带进课堂,不仅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把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渗透于知识学习之中。
三、教法因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在教学中,从过程、方法、内容到语言、表情、手势时机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以新颖的构思,吸引学生去听、去看、去想、去说、去做。
(一)语言和语气力求生动形象和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的准确生动、语气的多彩感人,在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区别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我边用手势比划,边用押韵的排比句解释:“长度一条线儿,面积表示一平面儿,体积表示一个块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分得清记忆深。
(二)多媒体操作,力求准确和有序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电脑操作并思考:“每切一刀,萝卜有什么变化?一共切了几刀?最后变成什么形体?”然后边演示边提问,使学生有序地看到:切一刀,出了一个平面;切两刀,出了两个平面、一条棱;切三刀,三个平面、两条棱;切四刀,四个平面,四条棱;五、六刀分别切两头,依次出现五个平面、八条棱、四个顶点和六个平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最后成了长方体。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六个面的形状、大小、十二条棱的长短,学生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同时欣赏到操作程序的美。
(三)练习的形式力求活泼新颖
练习,是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机械、呆板地大量做题,与效果往往不成正比,甚至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设计练习时,除了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巧叫学号提问学生。在“数的整除”一章的练习课上,我提问学生时不叫姓名叫学号。比如“学号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的,请说出24的最大约数。”“请4和6的最大公约数,说出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每当老师提出一个学号,全体学生都会积极判断是不是叫自己,把单纯的指名变成了群体思维,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练习密度。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教小学,要把知识讲清并不难,难的是利用各种因素,激发儿童的积极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生动愉快地学好数学。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