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默的十五秒

2013-12-29许露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1期

课间,大多数学生在走廊上靠追逐打闹来打发时间。我前去上课。

走过1班时,男生们倚墙而立,挤眉弄眼地一起喊 “老师好”。走过2班,一男生一女生从后门杀出,女的追,男的逃,差点把我撞倒。3班门外女生们吵闹不休。我无奈地挥挥手,示意进班。

“呆X,逃什么逃!”女生的粗口着实吓了我一跳,窗外有一男生和一女生正拉扯着,全班看看我,哄地笑了。整整2分钟啊,男女生都很投入,围观学生也很坦然,而我却很纠结:怎么处理?

铃响了,一切归于静止。

我把本打算讲的试卷放到了一旁,说,“今天我们还上‘关键词’!刚才课间走廊的情形,能用两个关键词概括么?”

全班愣了一下,笑了。一好心的学生提醒:“老师,关键词讲过了,该讲文言文了。”

我一言不发,发纸。众人无奈,开始提笔。

3分钟后,我收上来词语,抄在黑板上:

烦人、喧闹、刺耳、吵闹、混乱、聒噪、疯狂、无聊、鬼哭狼嚎、乐此不疲、喧闹不止、嘈杂、活跃、哀鸿遍野、鸡飞狗跳、滑稽、荒诞、人声鼎沸、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噪音轰鸣、哗众取宠、震耳欲聋、灯红酒绿、鱼龙混杂、萎靡、颓废、乌烟瘴气、河东狮吼、大闹天宫、心乱如麻、群魔乱舞、格格不入、混吃等死

一边抄,下面一边大笑不止。

“首先,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来分析吧。”我说。

片刻工夫,大家一致认可:除了“活跃”可以算褒义词,“乐此不疲”“人声鼎沸”“人来人往”“人山人海”“格格不入”算中性词外,其他基本是贬义。

“词语是能显示我们人类的喜怒哀乐和情感、道德、价值的。”我扫视了全班,接着说,“1个褒义5个中性28个贬义词这样的比例,说明绝大多数人对刚才走廊上的情形是持否定态度的,词语透露了你们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但……”我停了几秒,“为什么每天都这样呢?”

下面一片沉寂。我抬眼看了看钟,15秒。

15秒后,我继续。“其次,我们再从词语准确性来分析。我的题目是让大家用两个词概括走廊上的情形。黑板上的,哪些词语不当可以最先排除?”

“灯红酒绿!”某生翻着词典说,“它要么指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要么指夜晚都市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用它来形容学校不当。”

全班忍不住又笑了。

“是啊,刚才的走廊是学校还是娱乐场所呢?是光天化日还是繁华夜晚呢?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个词?我们不妨推推词的背后思维活动的轨迹。”我再次停下,“学校都成什么地方了,唉!”我轻轻叹了一口气。

全班再次沉寂了,15秒。

“还有什么词不恰当?”我接着问。

“‘人来人往’不当,‘人来人往’指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学校走廊是用来课间休息的不是应酬的,所以不当。”

“‘哀鸿遍野’不当,它是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这里使用对象不当。”

七嘴八舌中,同学们认真地讨论了这34个词语的自身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词语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及感情色彩,以前所未有的认真与热情,直到下课铃响起。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索我这堂课的意义所在:掌握了34个词语?成功地化吵闹为宁静?还是……

我清楚地记得那节课,有过两次沉默的15秒。据说,“15秒打动对方”是商界的一条著名法则,很多广告也以“黄金15秒”为限,因为15秒钟是人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的临界时间。而在这沉默的15秒里,我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想什么呢?是否对那对男女生的言行感到一点点的局促?是否对自己平日的举止有了一丝丝的羞愧?还是有点想痛改前非好好学习了?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真愿我的这节语文课如薄薄的冰刀,扎向他们心口,最后化作甘霖,与血交融。因为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起于文字,达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