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走进探究性学习

2013-12-29杨小春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1期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得以绽放,教师不再包办代替,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 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对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但是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渲染,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固有观念,让探究性学习跟学生若即若离,学生并不能真正走进探究性学习,学生与探究性学习很少有交集,主要原因是这种学习方式还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尝试寻找身边的教育资源,利用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一、让探究充满灵性

新课程的实施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体验,呼唤动态、创新、生成的课堂,导致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给教师带来弹性的教学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上的开放性、活动内容的不确定性、学生反应的个体化差异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等特性使其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多。在此意义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注定是动态、生成、开放的活课堂。

在刚开始上《我的低碳生活》主题研究的开题指导课中,我就像教学自然学科一样,在第一节课时,先将低碳生活的很多概念介绍给学生,然后列举了生活中很多不低碳的现象,以及如何做好改进措施,自己感觉讲得很全面。但是在让学生列举需要研究的问题时,发现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差距很大,学生要么就是没有问题,要么就是依葫芦画瓢地回答我曾经提过的那些问题,学生始终被圈在我无意中给定的框架里面,而不是主动去探索,这违背了探究性学习应该学生是研究的主体这一理念。学生还沉浸在考试学科寻找标准答案的世界里。

在这次实践后,我认为首先需要学习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接下来的那堂课中,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别把自己的思想局限于一个范围,从各个方面先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低碳现象,及时肯定学生有意义的回答,对于一些学生看似无意义的回答加以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身边的事情说起,到作深入考虑;从简单的事例开始,到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可能会引发的影响。在分析温室效应形成原因时,学生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表明汽车尾气对大自然的危害,甚至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造成物种的灭亡;在分析白色垃圾时,学生知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如果每个人少用一个购物袋,那么地球就会舒缓一分钟;等等。让学生充分在思维的海洋中徜徉,让学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学生从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入手,对生活中遇到的各个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了各种调研方式,让自己的话题更有说服力,也让自己的材料更为丰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好方法;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成长。也许这样的课堂不是最有深度的,但一定是学生自己的。

二、让探究具有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对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教师的领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活动,否则,学生活动很可能会因无目的性而变成一盘散沙。教师的指导还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的专题指导课,如开题研究指导课、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课、调查问卷制作指导课、问卷总结指导课、访谈法指导课、中期报告撰写指导课等很多内容。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学生在进行《常州历史文化研究》的主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需要面对面采访一些人,我就及时开设了访谈法专题研究指导课。课上首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杨澜采访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视频,通过视频不仅让大家心灵得到一次洗礼,而且让大家观摩了一次高水平的访谈。看完视频,我请同学思考访谈与谈话的区别,让学生制订访谈提纲,现场模拟进行访谈,并请大家提出访谈的关键点。整节课学生都在实践、尝试,尽管学生的回答还不是非常全面,但是学生知道了访谈时必须注意的一些礼仪,访谈时要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还要学会追问,以便深入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学生学习访谈也并没有到此为止,课后仍继续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更全面的访谈知识。后来学生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访谈对象的好评,这次专题指导不仅及时解决了学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新的知识。

我们还在调查问卷指导课中将一些正规的调查问卷拿来分析,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组成部分,调查问卷问题设置有哪些要点,以及学习一些正规的调查问卷报告如何撰写。然后学生自己制作调查问卷,互相评论自己制作的调查问卷优缺点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让探究融进生活

学校经常会有些主题活动,学科教学中有一些教育契机,我们综合实践教研组都会“趁火打劫”,布置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

例如学生秋季走进溱湖湿地公园,我们根据这次活动的特点,制作了探究性学习选题参考,如旅游自制快餐食品的合理搭配、社会实践与秋游的比较、溱湖湿地生态保护现状调查研究、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调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状况研究、溱湖公园自然风光之美、里下河地区水乡之美、走近溱湖八鲜等。学生在游玩中,也能带着研究的态度去探索,每次活动都会有很多精品研究报告。

暑假的时候我们还布置不确定主题的研究报告,学生可以自选感兴趣的主题,有需要的学生可以申请相关老师进行指导。每年交上来的作品都是五彩缤纷,有研究校门口交通状况的,有研究常州公交的,有研究常州开放式公园的,有研究小区物业管理的,还有部分学生请老师支持到实验室做一些研究。部分优秀报告还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大奖,如2009年《对舒肤佳、滴露肥皂杀菌性与抑菌性的研究》获得省一等奖,2010年《“禁塑令”真的禁塑了吗》获得省二等奖,2011年《一滴水中的常见微生物调查》获得省二等奖。

探究性学习这门以学生为主导者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重视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中找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目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通过课程的推进将探究性学习理念扎根于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自身要有自觉地接受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在研究中学会反思,勇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我们要让学生走进探究性学习,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的各门学科中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2]姜平.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与校本化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EB/OL].http://www.doc88.com/p-692583883043.html

[4]崔相录.研究中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胡永生.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