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2013-12-29李德芳何宏米

红旗文稿 2013年24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2013年11月11日—13日,由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编辑部、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和海南大学联合举办,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高层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党委宣传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90余人参加会议。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作了“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的主题报告。会议紧紧围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一、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与会代表着重阐述了对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的理解,阐释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重大任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总结、理论深化,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行动指南。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国际干扰与国内策应交织在一起、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史问题与现实政治交织在一起、学术研究与政治渗透交织在一起、合法外衣与非法行径交织在一起、公开渠道与隐蔽手段交织在一起等特点。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不能有丝毫放松。中国的意识形态之争,实质上是中国道路之争。

二、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内涵及其关系

与会代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专家们认为,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之间,管理权是具体的领导权,话语权是管理权的具体抓手。从权力生成机制看,话语权是基础,管理权是保证,有管理权才有领导权。

有的专家认为,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紧密相连,根植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之中。掌握话语权需要三个条件,即意识形态工作为之辩护的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的现实条件、意识形态工作所宣传教育的思想理论主张的彻底性的理论条件和意识形态工作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合理性的工作条件。同时还需要破除两个瓶颈:一是破除单向简单化理念,全面把握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样态;二是破除重覆盖轻渗透、重整体轻差异的模式,开创显性与隐性、应急与预警相统一的局面。

有的专家指出,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避免孤立地看待“三权”之间的关系。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对西方话语权的追逐、对国内问题的曲解等问题。部分研究者热衷于以西方理论构建学科,淡化马克思主义在学科构建和学科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一些学科领域和研究者片面夸大、盲目提高西方学界的研究成果,将过去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的成果贴上过时、僵化等标签,甚至边缘化;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鼓吹价值中立等观点,回避指导思想问题;部分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宣传工作口头重视、行动轻视。对这些现象应当高度重视。

三、关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建议

如何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与会代表通过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少建议。

1.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专家们指出,意识形态领域从来就不是一块净土,“冷战”结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形式上更加隐秘。当前,国内多种思潮相互激荡,新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新左派等都有自己的声音,社会上还有很多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没有基本了解,不追求逻辑证明的人,他们抓住个别的观点随意演绎,制造出很多不和谐声音。还有很多来自国外势力或国外势力指使和支持的言论,使得普通百姓,特别是青年人无从鉴别。要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潮。其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二,必须深刻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分析研究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其三,必须切实改变文风,提高理论的针对性、战斗性。

2. 强化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与会专家提出,要不断加强基层的意识形态工作。一是要处理好若干关系,如大道理与小道理、堵与疏等,科学把握舆论导向;二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信服;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与会专家强调,在面对一般群众时,更适合探讨多样化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3.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会专家指出,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工作贯穿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之中,关系着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新的全球性话语环境中面临诸多挑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生产和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青年学子聚集的场所,必然是各种思潮聚集之地。由于国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对高校不断强势渗透,高校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重视专业课教师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上的重要作用。要主动了解学生诉求、遵循教育传播规律和实现教学话语体系的转换途径。要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使大学生从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和道路的理解。

与会专家强调,高校教师主导着高校讲台,对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个别老师思想偏激,一味批判,给学生造成中国处处黑暗、无可救药的印象;有的盲目跟风,对网上传闻和谣言不加甄别,直接拿来当作课堂案例和研究论据;有的言必称外国好,给学生灌输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合理的,只要是中国的就是落后可笑的观念。青年学生一旦树立这样看问题的视角和思维,谈何树立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谈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我们的下一代靠得住,首先要让高校老师靠得住。要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研修培训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组织领导干部和专家对高校教师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组织国情市情民情调研活动,让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了解真实国情,倾听真实民意,客观理性地看待当代中国,对青年学生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4.高度重视网络文化传播。与会专家强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去主动占据网络空间,那么必然会有大量其他的社会思潮乃至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去利用它们。高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掌握并使用各类主流网络平台或社交软件,开展多渠道、多类别的网络平台建设,使网络成为在大学生中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渠道,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网络空间主动发声、积极作为。特别要创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网站,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上网活动中,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不同的网络平台应该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5.着力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与会专家认为,知识分子在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过程中发挥着建构或解构的重要功能。要特别关注知识分子群体的新情况、新特点与新动向,把握“团结”与“引导”两个关键。对广大知识分子,首要的是团结,同时要加强引导,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参与实际工作,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聪明才智。

6.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与会专家认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人文、地域等因素的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与内陆地区面临共同的问题之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问题,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问题十分突出。宗教极端势力在思想领域的蛊惑和煽动、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极端宗教思想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民族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国家利益的突出性、地域分布的复杂性、发展基础的滞后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特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7.加强中国梦的教育宣传。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梦的阐释和传播,可以体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一致性,体现意识形态的话语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接受状况出发,高度凝炼,科学阐释,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活动提供强大动力。专家们认为,要重视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机结合,注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把握好党的理论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掌握多元性中的话语权;要把握好党的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掌握多样性中的话语权;要把握好党的理论与文化生态建设的关系,掌握多变性中的话语权。

8.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与会专家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抓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如果党员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散布错误思潮和政治谣言,影响将尤其恶劣。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和争夺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站稳政治立场,做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中流砥柱。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党员干部理论和政策上的优势,积极上网引导社会舆论,开展舆论斗争,决不能放任自流、漠然处之。这其中,公务员又是坚强的主体,各级公务员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内化到具体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