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凭什么喜欢数字出版?

2013-12-29肖璇

出版广角 2013年17期

自从所谓的纸书无用论和实体书店消亡论被吵得风生水起,就三五不时地听到有朋友弃传统出版投奔数字出版。看着那些人风风火火地奔向数字出版各个岗位,仿佛中了大奖的样子。我曾经看过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为什么提它?数字出版是内容产业的一个非常好的职业趋向,但是就行业成熟度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来说,现在远远不是一个值得争相奔涌的时机。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在选择蹦蹦跳之前,你知道数字出版是什么吗?

在传统的出版行业里,具有编辑和版权的工作经验,跳槽到数字出版行业机遇会更大。这一点,在各类数字出版企业里呈现的是相对统一的态度。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岗位跟内容本身的接触程度最深。但是,如果从数字出版或者准确的定位在数字阅读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个人的意见反倒与此大相径庭。

所谓的数字阅读,其根本的关键点应该是内容与用户的更深入契合,从而使内容比原本的印刷形态得到更好地传播和更多地阅读关注度(注:在数字阅读当中‘读者’的概念是要比纸书时代更宽泛的,所以我习惯在阐述数字商业相关的话题时把这个词换成‘用户’)。但是,这需要从业者对于内容的判断和价值评估,以及对读者本身的阅读心理需求的把握,这远远不是文字编辑和版权编辑能够驾驭得的。所以,在选择换一条职业轨道重新开始之前,建议你最好能认真地评估自己在未来的“剩余价值”,是否与当下对自己的评价基本持平,哪怕这个变化只是行业内的工作方向变动,也最好掂量清楚再作打算。

其次,数字出版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技能,跟现有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数字出版是不是个好方向已经毋须讨论,但是我认为有必要提前提醒那些想要跳槽的人们:如果一个好的商业方向,在你的职业生涯期之内都看不到开花结果,那么你就必须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还要加入这个阵营。因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当有限的时间里不一定大于新行业的成长速度时,你就没办法保证享受足够多的回报,这样的努力是否值得?所以,做数字出版之前需要掌握的首要技能,就是能清晰地判断发展形势,起码这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负责。

说到工作内容的差别,并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大体上来说应该有这么几类:一个是传统出版业的工作流程,往往是以一本书几个月的周期来安排的,加上调拨和上架等中间流程时间就更长,而数字出版及内容传播的速度频率是传统出版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就导致了工作能力层面上,对于数字出版人的工作节奏和迅速反应的极高要求。另一个差别听起来更有趣一些,当出版社遇上作者的时候,往往是指导其写作风格和内容结构的导师角色,而当数字出版人遇到出版社的时候,同样是为了得到内容而沟通的双方身份却往往又是出版社占尽甲方的风头。抛开具体细节不谈的话,光这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对于个人心理层面的波动和影响,就够人平复好一阵子。

说了这么半天,看上去似乎是在一个劲儿地泼冷水,好像一副不希望别人跳槽成功的嫉妒样儿,其实你还真别误解。就这事本身来说,要我说不管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和梦想投身于数字出版,首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清空自己的行业存在感,这些都是挡在人们自信心面前的洪水猛兽。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尽早让自己接触、了解、熟悉终端读者和用户,试着分析他们的阅读心理需求然后,再把分析结果有效地反馈在数字内容的制作以及推广上,这对于数字从业者的标准职业要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