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的生命线

2013-12-29滕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7期

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受到学生的兴趣、情感、注意力、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取大量机械、重复练习的方法,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从而使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让学生以游戏、比赛、抢答、小组内互相编题等方式训练,还可以出选择题、判断题以及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练习,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对计算的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可运用“找朋友”的游戏,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找出朋友,使它们的结果和是10。教师课前在纸牌子上写好数字,上课时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告诉小朋友:谁纸牌上的数字和你纸牌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谁就是你的好朋友。让学生分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活动,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非常重要。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作业认真、仔细的习惯。一些学生计算错误,大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看错题目;抄错题目;计算后不检查;等等,致使计算的正确率降低。如何才能让学生变得细心呢?我是这样做的:布置少量作业,批改时先看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做对,就做出评定;如有错误,则先不批改,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教师依然做出全部正确的评定。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由于订正后还能得“优秀”,学生很愿意去订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练习效果越来越好。其次,计算时要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要整洁,字迹工整。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批改作业及时、规范、认真等。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计算时还要让学生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不要和别人对答案,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三、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为了让学生熟练计算,形成计算能力,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并不是要学生大量地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由易到难。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要让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兴趣。如“小鸽子送信”、“找朋友”等,都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在□44÷37这道除法算式中,在□中可以填写哪些数,使商是两位数?填写哪些数,商是一位数?通过这种填空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商的位数的确定方法。

四、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练习

多位数笔算都可以拆分为相应的多道基本口算题。如果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题也就错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口算训练。从第一册10以内加减法,到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又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环环相扣,而整数加法的“凑整法”更为以后的乘除法口算训练、小数分数口算训练做了铺垫。其次,要持之以恒,要“天天练”,不能中断。学生的口算技能一旦中断和退步,会加重此后口算训练的任务。最后,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口算形式。我的做法是在每天上课的前五分钟,充分利用开火车抢答小组比赛同桌互出题目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这样,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使学生具有新鲜感,能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简便计算

简便运算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在平时的计算中,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题的数字特点,通过思考,合理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能用简便算法的一定要运用简便算法。如125×16×25,要求学生用(125×8)×(25×2)的方法来简算;275-88-12要根据减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严格要求,坚持训练,让学生的计算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