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绎理性课堂,巧用演示法教学

2013-12-29凌朝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7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往往不被教师重视,原因在于,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相对易懂,并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教学过程。然而,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开端,是一切后续数学知识的基础。小学高年级数学更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奥数题进入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这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它不是具体的工具形态,而是一种无形的方法工具与渗透力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演示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是由教师主导的演示,还可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演示。本文将从教师演示、学生演示与演示练习三个方面来分析理性课堂的演绎。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演变到今天,教师的这种主体地位仍在,但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呈现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主要分为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

1.实物演示

实物演示是较为基础的演示法,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将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抽象的数学知识,给学生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体验。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时,教师出示标准的圆柱、圆锥的实物模型,再找一些与之相近的形状,如矿泉水瓶、水杯等,让学生加以区分。课前预习时,教师可布置学生一项作业,寻找身边的圆柱和圆锥,并带到课堂上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等都是有利的。

2.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演示较实物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它以动态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展示实物展示所达不到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动画、视频、图画以及清晰的文字等。

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图:A班共有5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到100分的学生有5人,100分以下90分以上的学生有10人,90分以下80分以上的学生有20人。根据表格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还可以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相配合,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百分数的乐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演示

困扰教师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怠惰,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省,是不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环节没有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是不是教学方式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是不是过分注重讲解,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选择创设情境与演示法相结合的方式,由学生来为学生演示。

例如,在讲解与行程有关的问题时,光用语言来描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两个学生,分别是A同学、B同学。A同学与B同学分别面对面站在讲台两边,教师提出问题:A同学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向B同学走去,B同学以每小时3千米的速度向A同学走去,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两人何时才能相遇?教师分别让A同学与B同学向讲台中央移动,当两人相遇时,让学生仔细思考如何解答。这样的演示生动形象,以学生的演示为主体,其他学生觉得新奇便会被牢牢吸引住,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以巩固练习为主的演示

巩固练习是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总结、学生练习的收尾工作,是对知识点的小结,在演示法中不可或缺。练习演示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将书中的例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另一种则是教师将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黑板上解出题目,这种方式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的效果,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给学生预留恰当的练习题,分为必答题和选做题。必答题主要为大多数学生设置,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把根基打牢,这样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更有难度的知识进行讲解。选做题是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基础知识已经掌握,急需进一步的提高,如果教师一视同仁,便耽误了这些学生进步的好时机。

综上所述,在现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理解错误,盲目地运用演示法,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这种偏差需要教师警戒。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让演示法起到促进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的作用,演绎理性的课堂,而不是致使学生沉浸在演示法创设的情境中,导致思维偏离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细心观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知识点的捕捉上。同时,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单调的,它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如情境创设等。演绎理性课堂,巧用演示法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究思维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