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能性”教学设计

2013-12-29张明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7期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过程:

一、渗透新知

师:元旦快到了,老师想在我们班选取一位“幸运之星”,条件是摸到红球,名额只有一个。让谁摸最公平?

生1:让班长摸!

生2:从名片盒中任意抽一张,抽到谁,谁就上台摸球。

师: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既公平,又节省时间。

师(举起名片盒摇一摇):猜猜看,可能抽到谁?

生3:可能是我。

师:一定会抽到你吗?为什么?

生4:不一定,因为也可能抽到别的同学。

师:从写有全班同学名字的盒子里任意抽一张名片,每一个同学都有被抽中的可能。

二、教学“一定”“可能”“不可能”

1.确定摸球人

师:谁将获得上台摸球的资格呢?(师从名片盒中随机抽取一张名片——××)他现在是“幸运之星”了吗?为什么?

生5:不是,他还没摸球,而且必须摸到红球!

2.教学“不可能”

(师准备道具,即在一个透明空塑料盒内放入两个绿球)

生6:这样放不公平,都是绿球,不可能摸到红球。

师:难道一点点摸到红球的可能都没有吗?(几名学生试摸,结果摸出来的全是绿球)

师:事实胜于雄辩。看来,在全是绿球的盒子里,真的不可能摸到红球。(板书:不可能)

3.教学“一定”

(师更改放球策略,往盒中放入两个红球)

生7:这样放的话,任意摸一次,一定是红球。

师:果真如此吗?(学生摸球验证)

师:实践出真知。看来,在全部是红球的盒子里,任意摸一次,真的一定是红球。(板书:一定)

4.教学“可能”

师:怎样放才合理?

生8:把两个红球和两个绿球都放进去。

生9:放一个红球和一个绿球也可以。

生10:只要放红球和绿球的个数一样就行。

师:为什么?

生11:因为这样放,既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绿球。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教给我这么一个既公平合理,又富有挑战性的放法。

师(向盒内放入两个红球和两个绿球,并用布将盒子盖住):下面,掌声有请××同学摸球!(学生摸出了绿球)

师:虽然“幸运之星”没有诞生,但另一颗明星却在冉冉升起——××,你是当之无愧的“参与之星”。(师亲手给生带上奖牌)

5.小结

师:其实,有没有成为“幸运之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还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确定的,它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而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它可能会这样,也可能会那样,这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慢羊羊一边放铅笔,一边说:“我的动作太慢了!小朋友们快帮帮我吧!”

要求1:任意摸一枝铅笔,一定是绿铅笔

游戏规则:先默读要求,然后小组内商量笔筒里该放入什么颜色的铅笔。(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完成后把笔筒端上讲台)

师:同学们,请用你们智慧的眼睛欣赏每组的作品,有什么发现?

生12:全部是绿铅笔。

师: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只放绿铅笔?(生答略)

师:英雄所见略同。只有笔筒里全部装绿铅笔,才能确保任意摸一枝,一定是绿铅笔。

要求2:任意摸一枝铅笔,不可能是绿铅笔

(同样是学生小组内商量,然后装笔,师巡视)

师:这次你们想说什么?

生13:第3组不对,他们只装了红铅笔。

生14:第5组只装了蓝铅笔。

师:你们认为呢?

生15: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要求是“不可能抽出绿铅笔”,只要笔筒里不放绿铅笔,就一定不可能抽到绿铅笔。

师(问生13和生14):你们现在想说什么?(生答略)

要求3:从“一定”“不可能”“可能”中任选一词提一个要求,再根据要求装铅笔

师:你们提的是什么要求?笔筒里是怎么装铅笔的?

生16:我们的要求是“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绿铅笔”,装的是一枝红铅笔、一枝绿铅笔,还有一枝蓝铅笔。

师:符合要求吗?(生答略)

师(指另一小组作品):这里只有2枝红铅笔,猜猜看,他们提的是什么要求?

生17:从笔筒里任意摸一枝铅笔,不可能是蓝铅笔。

生18:任意摸一枝铅笔,一定红铅笔。

师:一种装法,多种要求。你们的智慧让老师由衷地敬佩!

四、生活中的“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经历了“抽签”“摸球”和“装铅笔”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如“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今天老师(可能)要表扬我”等。你也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吗?

生19:今天放学可能是爸爸来接我。

生20:星期一过了一定是星期二。

……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例子。(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各图片依次呈现,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然后课件显示答案)

(1)月球(一定)围绕着地球转;

(2)明天(可能)会下雨;

(3)西瓜(不可能)长在树上;

(4)今天是12月27日,明天(一定)是12月28日;

(5)弟弟的年龄(不可能)比哥哥大;

(6)正义(一定)战胜邪恶;

(7)2012年奥运会上,刘翔(可能)得冠军。

(解决此题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声音,即“一定”和“可能”,师请双方阐释观点)

生21:刘翔是世界上110米栏最厉害的选手,所以他一定能拿冠军。

生22:我承认刘翔很厉害,但是运动场上出现意外也很正常啊!

师(问认为是“一定”的学生):现在你怎么认为?

生21: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师:虽然答案有误,但你希望刘翔为国争光的心情,大家非常理解。感谢你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调。

师(对认为“可能”的学生):“刀不磨不快,理不辩不明”,感谢你让我们在迫切希望刘翔夺冠的同时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8)张老师用转盘摇奖,(可能)中一等奖。(课件出示转盘)

师:为什么不是一定中一等奖?

生23:除了一等奖以外,老师还可能中二等奖、三等奖。

五、拓展延伸

师:我究竟能得几等奖呢?(点击转盘按钮,指针停在三等奖区域)谁还想试试?(从名片盒中任意抽取4名学生上台摇奖,点击按钮前先让其他学生猜猜可能中什么奖,摇奖结果是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师:转盘上明明有一等奖,可几个人玩下来,怎么一个一等奖也没有?

生24:一等奖区域最小,所以转到一等奖的可能性也最小。

师:说的真棒。如果时间允许我们继续玩下去,转到几等奖的小朋友最多?(三等奖)为什么?(生答略)

师:看来,生活中的事情不仅具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还有大小之分呢!

六、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把这些知识讲给父母听吗?你打算怎么说?先说给老师听。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