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堂“探究”实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

2013-12-29王兆群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12期

[摘 要] 本文对课堂“探究”实验的设计策略进行探析,以期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探究”试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促进

《新课程标准》有这样的内容:理想的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实现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为目标. 相应地,学生学习数学可以通过这样的几种重要的方式来实现. 实施“探究”试验,要能够建立有效的课堂活动,从而有利于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其设计策略如下.

■ 巧妙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立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以此来凸显课堂“探究”实验的魅力,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思考机会,根据学生原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定位学生近段时间里的一个发展区,同时对新知的教学起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所以,在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实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同时通过课堂“探究”实验的活动来促使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和理论.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实验. 例如,教师在教授“有理数的加减”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对教学情景进行设置:为了让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一班和二班要进行足球比赛,一班在上半场的比赛过程中输掉了一个球,比赛的得分是1∶2,其中一班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又以3∶1的成绩赢回了两个球. 试问,在整场足球比赛的过程中,一班累计净胜的球是多少个?同学们可以用数学式子来对其进行表示吗?

之所以这样设计活动的情景,是因为小学里学生曾经学过加法、减法运算,以及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足球运动. 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创设情境教学,学生能相对容易地得出运算结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印证了我们所要探讨的《新课程标准》的第二点要求. 另外,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应考虑实际的生活,例如,教学内容中的利率问题、测量问题,还可通过讨论太阳升起来的现象来说说直线和圆的关系;做生意时,也可以利用概率的问题来进行预测,预测是否有亏本的现象;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采用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来对比各个商家的货物等,所以,教师在教授的时候,都要选择比较生活化的题材,要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来学习数学.

■ 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培养学

生探索能力

由现代认知理论可以知道,学生主动地建立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学习,同时,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自己数学认知的过程,也是学生参加数学活动以及内化自己经验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平台. 其中的一个策略就是,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以此对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行培养.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可以给数学例题“变脸”,即变式教学. 例题的变式教学非常普遍,给例题“变脸”包括的内容也非常多,有变图形、变题型、变条件等,下面说一下通过给题型“变脸”来达到给例题“变脸”的目的.

例题 假设x为整数,求证:x(x+1)·(x+2)(x+3)+1是完全平方数.

通过分析,这道题是代数中完全平方知识的证明题,假如我们延伸完全平方的有关知识,通过另一种方法来反映这道题的实质,就可以顺利地把题型进行转换. 对题型进行“变脸”的方法中,第一种是把所求的因式进行分解;第二种是解方程x(x+1)(x+2)(x+3)+1=24;第三种是已知■>5,然后解出这个不等式.

这个案例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创设“探究”数学实验室的活动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做数学成为一种可能. 通过变题型来获取相同解题思路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以及想象、活动交流来积累很多相关的经验知识,能让数学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好地形成,这是体验教学思想的形成,因此创设“探究”式课堂实验室是设计教学活动惯用的一种策略. 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题型时,都不会慌乱,处变不惊,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 深入挖掘数学教材知识点,激发

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要把数学教材的知识点挖掘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内驱力进行激发,能够使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 在创设初中数学“探究”式实验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工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把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转变成比较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授“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时候,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他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这位教师让1位学生站起来,接着让和这位学生在一条直线上的学生站起来,最后所有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第二个活动是:这位教师让两个同学站起来,接着让和这两位同学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最后是这一排的学生都站了起来.

这个案例设计的目的是,学生会在这种简单的比较喜欢的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也有乐趣,把那种枯燥的数学教学的内容通过“探究”的实验课展现了出来,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概念和结论,有力地促进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 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促进学生

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创设“探究”式课堂时,要创设相对开放的空间,体现出创新的意义. 因为通过创设“探究”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那种来自生活和现实世界的数学活动,不管是在时间、地点还是内容和方式上,都能为学习者提供创新的才能,所以数学课堂活动要在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 开放性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收获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同时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深层次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比较活,具有生命力.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多方面互动的体系,使学生能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调出来,从多方面理解知识. 其次,教师应把课本上提供的资料进行综合和加工,为学生创设一种丰富的、多样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再次,教师还要在“探究”实验课堂中注意学生的活动,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多方面互动的实验活动,师生和生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很好的探究学习的共同体,师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全方位地得到发展. 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参与活动的调控者. 尽管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活动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控,要选择合理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如对存在的偏差进行交流.

■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

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要积极促进“探究”实验活动开展. 而要想促进“探究”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就要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关系. 例如,在小组中有的学生表现得特别不积极,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其进行热情的鼓励和支持,有的学生却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此时,教师一定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和谐的小组合作关系,为开展“探究”实验活动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传授知识时更贴近学生. 有人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数学课也应该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的对象. 而要创设这样的课程,就要从实际出发,找出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对象,建立有效的“探究”实验课堂,在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总的来说,加强课堂“探究”实验活动,一定程度上给初中数学拓展了更广阔的途径,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利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现自己的平台,通过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有力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