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及其矫正

2013-12-29葛小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3期

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背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它是道德范畴内的某种错误或过失行为。许多教师常常因学生的一些品德不良行为而烦恼,为矫正他们的品德不良行为而操心。笔者作为一名小学品德课教师,既感到自豪,同时又感到任务的艰巨。笔者认为,小学生中出现品德不良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回避的,我们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应和班主任紧密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探讨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表现、成因和矫正途径,努力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迷途知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

一、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表现

1.认识模糊不清。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其他任何行为一样,都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反映。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认识上的主要特点是模糊不清,观念颠倒,是非不分。他们把敢于上课讲话、敢于用拳头打架的人当做“粉丝”,看成“英雄”;把学雷锋、学先进的人当做“傻瓜”;把帮助别人和教师做事的叫做“拍马屁”。这种认识初期还不稳定,倘若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形成种种根深蒂固的认识。

2.情绪反复无常。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情感上,一是逆反心理严重。他们往往失去成功的信心,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十分反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二是反复无常。他们在犯错误受到批评教育时,也感到痛心,事后却又感到无所谓;有时感到周围的人都很好,有时又感到周围的人对他都不好;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得到别人的夸奖后也会信心十足,但一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又像瘪了气的皮球——心灰意冷;有时和同学合得来如知心朋友,有时又相互攻击不理睬,失去正常情感。

3.意志脆弱。这些学生坚持性比较差,他们经过批评教育后也会后悔,但终因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朝三暮四,常有反复,自制力很弱。若在教师正确教育下,他们也有改正不良行为的强烈愿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严格要求自己,产生一定的效果,然而稍受外界影响,又会故态复萌。

二、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形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家庭中,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百依百顺,放纵迁就;有的父母长期外出做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使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长任其自然发展;有的父母离婚或重组家庭,家庭关爱不够,对孩子放松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苛求而对自己放荡不羁,不能做出榜样,教育无效。上述家庭,对孩子都缺乏真正的爱或爱的表达不当,过多过少的爱都会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2.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因素是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学生的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受到冷漠排斥所致。这种情况往往与学校、教师有关,如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对学生要求过高,缺乏同情关怀,学生身心受到损害,使学生不良行为不断发展。

3.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小学生年龄小,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弱,社会上的一些恶习,如聚赌、斗殴以及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录像厅所播放的涉及黑社会或黄色、淫秽内容的录像,会慢慢侵袭和毒害孩子们毫不设防的幼小心灵。

三、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矫正

1.热情关怀,消除师生对立情绪。在班级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经常受人歧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遭受挫折,往往带着对立的情绪看待学校,看待教师,看待同学。这就造成了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巨大障碍,消除障碍的关键是给他们以热情的关怀。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点燃他们内心的“闪光”火苗。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其心理经常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他们听到的常是训斥,在家庭和学校都不讨人喜欢,因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往往固执己见,坚持错误,不肯改正;但他们有时也想改好,有上进心,表现了可塑性极大的特点。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他们,发现每个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长处,做到扬其长,避其短,加以指导和培养,下工夫把他们引上正路。

3.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发挥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聘请校外辅导员,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除此以外,还应建立家长学校,发挥家教功能,增进家长育人知识,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4.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班集体的心理气氛时刻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行为,对转化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好学上进,可以促进学生奋发进取。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置身于良好的班集体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心情会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对转化不良行为的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矫正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改掉坏习惯建立好习惯的过程。习惯往往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正确分析其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合理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措施,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卓有成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每一只迷途的羔羊找回正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头挺胸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