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催开“三性”之花,绽放适性课堂

2013-12-29裴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3期

对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来说,让“三性”(指儿童天性、学生个性、人的人性)之花在“三适”(指适合学科、适合课堂、适合学情)中绽放,是强化口语交际、构建适性课堂教学理念的关键点。强化口语交际是构建小学英语适性课堂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从小学生生理、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对未来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趋势,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尊重“三性”、强调“三适”符合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口语交际又是语言技能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如何强化小学英语课堂中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这又离不了对课堂主体——小学生本体的调查和研究。因此,尊重儿童天性的多变化,要求在开展课堂口语交际活动时能激发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化,要求在进行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时能兼顾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因材施教;尊重人性情感化,要求在英语课堂强化口语教学时能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由此可见,尊重“三性”符合新课程发展的理念。

学习英语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强调适合学科,显然就是要求教师注重小学英语学科口语教学的实际;强调适合课堂,要求教师注重对小学英语课堂中口语交际活动的思考和创新;强调适合学情,要求教师注重分析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等,并采用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三适”的提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尊重“三性”、强调“三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要了解小学生生理、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就要先了解小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我国6~12岁儿童一般处于小学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人在生理上的发展仍处于未成熟并不断成长时期,如身高、体重、脑重等。在埃里克森(E.H.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小学生多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6~12岁)。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儿童在小学阶段具有的特质。这些特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该阶段给予儿童必要的鼓励和赏识教育,并认清儿童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性本质,明晓儿童对形象性、趣味性事物的兴趣度,这样才能在具体教学实际时做到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认知发展规律的要求。而这些都是尊重儿童天性、强调适合学科的具体表现结果。

尊重儿童天性、学生个性、人的人性,就是要了解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道路,不能以共性代替个性、以普遍代替特殊。强调适合学科、适合课堂、适合学情,重点不在于教育教学模式的趋同化、归一化,而是要探寻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深度挖掘每一位孩子的潜能,并使之发挥极致,达到“最佳发展区”,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两者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教学本质规律,同时也符合小学生个体的发展规律。

三、尊重“三性”、强调“三适”顺应英语教育趋势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教师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问题的关键。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开口讲英语并能通过英语来交际,这就要改变过去哑巴英语、应试英语的模式,不能为了学而学,而要让小学生真正喜欢学英语并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和快感。构建适性课堂把强化口语交际作为重点,很显然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那么,如何来强化课堂口语交际呢?有学者根据小学生和英语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要培养他们形成四个学习英语习惯、掌握四个学习英语策略的观点,即开口习惯、模仿习惯、正确书写习惯、器官并用习惯;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开口讲英语才能避免更多哑巴英语的发生,模仿说英语才能引导他们在语言交际中得到启发,正确书写英语才能为灵活运用英语打下基础,多器官并用是为了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让学生从英语学习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为他们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争做现代化公民做准备的。这四个习惯的提出,从本质上来说,是尊重儿童天性、学生个性、人的人性最形象最直观的表述。

如果说习惯是基础,那么策略就是保障。认知策略,需要教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违背他们自身发展意愿;调控策略,需要教师适时适量地计划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掘儿童的天性,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交际策略,需要教师时时鼓励学生与不同人交流,克服交际障碍,在与人交流中慢慢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资源策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新时代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新媒体来接触英语,了解英语,在文化学习中提升语言学习的能力。

总之,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适性课堂起源于适性教育,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理论根源和前提。两者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强化口语交际是为了更好地构建适性课堂,为学生服务;尊重儿童天性、学生个性、人的人性,是为了遵循构建适性课堂内因发展;强调适合学科、适合课堂、适合学情,更是为了突出构建适性课堂外因发展。由此可见,尊重“三性”、强调“三适”在强化口语交际、构建适性课堂的过程中辩证统一,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