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数学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数感形成
2013-12-29黄健新
数感是人们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人们对数的直觉感知,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数感。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以促进学生的成长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历练双基形成,积淀数感基石
学生对数的认识以及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自觉地运用数学思考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的形成过程,正是数感培养的关键期。
1.说一说,经历数字抽象过程
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说自己身边的数,读出生活中遇到的数。如:自己的生日、体重、物价等。学生通过对具体数的感知和体验,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实现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过程,这样在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的同时也为学生建立数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数一数,感知数与数的联系
数是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在数数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能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如教学100以内的数时,基于对2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感知比20大的数。这看似简单的数数,不仅让学生数出了100以内的数,而且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又如在教学非整千四位数时,让学生按规律填数:3480,3500,3520,( ),( );5700,5600,( ),5500,( )。学生通过数数,找到其中的规律,很容易就能填出括号中的数。
3.估一估,体会数学的生活性
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估计意识。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猜猜一把蚕豆、黄豆各有多少粒?为什么黄豆比蚕豆多?让学生明白数量与体积的关系。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就是依靠估算解决的。例如从学校到报亭56米,再到少年宫24米;从学校到超市31米,再到少年宫45米;从学校到邮局17米,再到少年宫65米。问:李明从学校到少年宫走哪条路最近?这就需要李明先估算一下三条路各几十米后,再做出决定。这样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根本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计算出三条路各多少米之后进行比较,再做决定。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之后,学生的数感也能得到相应的培养。
4.动一动,萌发解题策略
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如在教学100以内数时,让学生数出100根小棒。由于方法不同,数得有快有慢。结果出来后,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数法进行比较,提出:你怎样数能既清楚又快速地看出是100根小棒。于是学生就提出十根一捆,两捆就是二十根……十捆是10个十,就是100。又如小玲和小红一共有63本课外书,小红课外书的本数是小玲的2倍。小红和小玲各有多少本课外书?初看题目无从下手,此时教师提示: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画图马上就知道63本课外书其实是3份线段,由此可以算出1份的本数,也就求出了小玲的课外书的本数,从而也可以算出小红课外书的本数。在这里学生对具体问题用数学方法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自然得到培养。
二、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各需发展
学生是单独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合作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合作中,不仅能挖掘个人内在的潜能,还能培养集体合作精神,迸发出集体智慧。如在数学活动课中就可让学生合作研究100万张纸有多厚?一层楼房高度大约3米,那100万张纸叠在一起大约有几层楼房高呢?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讨论、比较、分析,数感就在此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也是数感形成的具体体现。
三、活用生活资源,全面发展数感
教学资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生活是知识的来源,赞科夫说:“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由此可见:生活经验是教学最好的原材料,最好的资源。
1.取于生活,建构数学模型
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去表达、交流。如教学“认识千克”、“认识克”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初步建立1千克、1克的质量观念。这样,学生感受到知识不是空洞的,是活生生的,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2.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利息计算后,针对1000元存三年如何存最合算这个问题,学生根据不同利率在通过计算后就会选择恰当的存钱方式。又如在教学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后,提出“大船限乘4人,小船限乘3人,租大船每条6元,租小船每条5元,42人去租船,你有几种租船的方案?怎样租船最省钱?”学生能根据条件列举出租船的方案,同时计算出租金,再通过比较得出最省钱的租船方案。
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数学教学的新领域,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一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