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口头评价
2013-12-29庄丽娟
一、评价的误区
1.“俯视式”评价
“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禁锢着不少教师的心灵。在课堂中,有些教师仍高高在上,放不下架子。教师的口头评价缺乏真诚,为评价而评价,评价时往往是单向的、干瘪的、无力的,无法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这样的课堂常常索然无味、死气沉沉。
2.“地毯式”评价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倡鼓励,反对批评”,那么就干脆多表扬,不批评。这样的立意虽好,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知识点的难易之分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味赞扬反而适得其反。如果鼓励得太多、太滥,每个回答的孩子,无论自身水平的高低和问题的难易如何,都得到充分的赞扬,这会使口头评价失去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3.“脱轨式”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开放式教学使孩子的思维被充分的激活,课堂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时,有些教师缺乏应变能力,抓不住孩子灵活多变的思维主线,这样的口头评价就不能对症下药,而且常常会错过精彩的知识衍生点,失去知识拓展的机会,最终不能发挥口头评价应有的导向功能。
二、思考和策略
综上所述,评价的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每个孩子的发展,教师应掌握评价策略,灵活运用评价机制,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抛砖引玉。
1.策略一:一片期望暖人心——评价的激励性
激励性的口头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习的兴趣,内化其人格,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学生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我们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能说得更明确些,大家就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吧。”如果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用委婉的口气说:“我看得出你在积极思考,虽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没关系,你再好好想想。”如果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很有道理,我们可以欣喜地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你的提问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在这样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不断地鼓励下,课堂变成了另外一番风景: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回答问题时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学习的动力更足了,更愿意接受老师的评价了,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也更积极了。
2.策略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评价的针对性
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的表现都进行千篇一律的评价,评价应有针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评价尤为重要。譬如有的学生有进步,教师要及时肯定;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错,教师要在全班同学中推广;有的学生的见解富有创造性,教师要赞扬他善于动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在教学“长度和长度单位”时,我分小组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测一测校园道路有多长。我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A层学生,我着重评价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能力,如:“××同学能采用目测的方法得出比较正确的数据,真不简单,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数学家哦。”对B层学生,我着重评价他们在小组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如:“第三小组能通过集体的力量用米尺、卷尺、竹竿等物品测量,老师很欣赏你们的表现。”对C层学生,我着重评价他们在测量中表现出来的细心,如:“瞧,××同学量得多仔细、多认真,他肯定能测量出正确的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各层学生都获得了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老师表扬我了,我成功了。”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评价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为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基础。
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奋斗激情,在反复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3.策略三:一根红线缠绵始终——评价的赏识性
赏识教育应该针对每一位孩子。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一位教育家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带来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赏识对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想法有时很幼稚,也许和教师的意图不符,教师仍要给予关注,予以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赏识性的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得更好的信心。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评价,能让教学充满创造色彩,充满灵性和文化底蕴,会使主体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从而托起数学教学的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