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

2013-12-29谭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3期

最近一段时间,从上到下,各级各类教育类比赛不再进行优质课竞赛,而开始注重基本功竞赛。我认为,基本功竞赛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众所周知,参加优质课竞赛的老师总是一节课上了若干次,并且每个学校都会成立一个磨课组来打磨这节课,可以说这节课是一个学校众多数学老师智慧的结晶,只要这位老师长相不差,能表演,在这么多老师的参与下基本上都能成功。而基本功竞赛则不同,可以说是老师单枪匹马进行的。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通常分为通用技能(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理论常识、数学学科知识与常识、教学实例评析)的竞赛。纵观近期我所参加的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我发现很多数学教师在数学学科知识这一块欠缺太多,长期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尤其突出。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很多老师平时懒得钻研,有的连五、六年级的数学题都要想好长时间才能做出来。如前不久某市举行的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出现了下列题目:请你用5、5、5、1这4个数算24点。绝大多数老师的思维都停留在整数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算不出来,一位曾在市级优质课竞赛中上过这一课并荣获一等奖的老师,用了半个小时也算不出来。试想一下,如果她在上这一课,孩子们自由出数时,正好出到这一题,她是不是就告诉孩子们这一题算不出24点呢?其实这一题如果用分数或小数来算不就解决了吗?即5×(5-1/5)=24。赛后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这一题的正确率,还不到30%。这是怎样的一群数学教师?同一份试卷中还有这样一道题:已知正方形ABCD(如图),E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E、DB,求S1∶S2∶S3∶S4=( )∶( )∶( )∶( )

考场中很多老师很急,怎么做?有些老师的结果为:1∶2∶4∶6,真不知他们有没有检查,最起码①和④的面积和应与②和③的面积和相等呀!更多的老师是将这一题空在那儿。

纵观这几次的基本功竞赛,我觉得有些老师的数学学科素养有待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是指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理念下互动生成的课堂对教师的数学学科素养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但要能马上辨识出学生的结果是否正确,而且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能立刻讲解出正确的结果。怎样提升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呢?

一、研读课标,把握内涵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对整个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有所了解,并且对数学课标的要求十分清楚,知道每个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都是循环教学的,有些老师工作了一辈子只对个别年级的教材熟悉,对其他年级的教材接触得不多。还有些老师平时对教材的钻研不到位,只会就题目讲题目,不会触类旁通。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标准是指标,是大方向,研读课标是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关键,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研修数学课标,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的内涵、纵向与横向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起到指导的作用。

二、广泛阅读,丰富自我

在很多人眼中,人们觉得小学数学知识很简单,不过是“1+1”的数学游戏,不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不需要更多的数学积累。修改后的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靠老师们仅有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尽管没用到函数、极限等知识,但是我们应有这样的知识储备。

读书是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教育教学书刊。教师要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文化底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教师要有“长流水”。众所周知,语文教师必须广泛阅读,才能引领学生在书海里遨游。我觉得数学教师更应该加强阅读。由于受所教学科的限制,数学教师阅读的机会较少,学科文化很低,受书本知识的限制,慢慢地头脑中的理论越来越少,感到越来越茫然。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凝聚并积淀了一代代人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数学教师应该加入“好书伴我成长的行列”,读数学教学实践的书,读数学学科文化的书,读文学名著,在读书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学科素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厚重、开阔、深刻,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也能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

三、立足课堂,历练提升

教学中,教师要守住课堂这个阵地,认真提升教学素质。初登讲台的教师给人的感觉与老教师是不一样的。优秀教师能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而保证教学顺利进行。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获得这种机智呢?

首先,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教师要教好课和处理好各种偶发事件,必须以这“三熟”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熟悉教材和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三熟”,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在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后迅速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得快而且自然。教师重视每一堂课,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会在听课、出课、评课等活动,慢慢总结出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不同的问题。

其次,研究一些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研究,是培养研究者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方法。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经常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要想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教学案例。这方面对年轻教师的帮助尤其大。所以,我们要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时,我们要做好笔记,记下别人的长处,记下自己感触颇深的教学环节,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研究过后要写教学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促进我们快速地成长。

四、重视比较,不断完善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对比新旧教材,查漏补缺。自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对新教材的有些单元的知识把握不好,如新教材中出现的平移、旋转、数学广角等新知识。教师要认真研修课标,钻研教材,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知识补偿教育。这不仅能学习以往尚未清楚的数学内容,还能培养从数学科学的视角审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习惯,避免出现数学科学错误。

教师的职业正走向专业化,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的学科素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学生的成长。新课程为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2011年版的新课程理念,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学科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