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
2013-12-29徐洪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劲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面对习作时唉声叹气,为难发愁,说穿了就是对习作没兴趣。
1.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兴趣
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对生活有了兴趣,就会处处留心,仔细观察,积累大量的感知材料。如现行小学课本每册有三十多篇文章,在精讲课文的同时,教师应扩大阅读范围,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科普读物和童话故事,使学生入耳、入目、入心,有话想说。看电视、听广播,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校园、家庭、社会是积累材料的好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兴趣点和亮点,使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取材,发现美,捕捉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对兄弟姐妹、邻里乡亲产生不同的情感,对学校和街道旁的一草一木心生爱怜,情感涌动,既想写又能写,对习作便不会望而生畏了。
2.多参加活动,激发兴趣
对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有一吐为快的冲动。如教师可每周开展校报或班报评比活动、习作小组交流会、佳作朗诵会、故事演讲会等活动,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从课堂中学到的观察方法,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事及时写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如街上骑自行车的人撞了行人,骑车的人是扬长而去,还是扶起被撞的人呢?被撞的人是据理力争,还是破口大骂呢?对这些实例,注意观察,及时记录,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进去,便是一篇记叙文了。又如三个小学生经过一个花园草坪,其中两个学生要抄近路踩踏草坪去超市,第三个学生对他们说“青草依依,踏之何忍”,第一个学生就放弃近路绕行去超市,第二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抄近路踩踏草坪。看到这个情景,学生随时记录下来,写作时不就有素材了吗?
二、片断辅导,多练多写
写好片段,是写好习作的基础。一个精美的片段犹如一颗宝石,令整篇文章熠熠生辉。那么怎样进行片段的训练呢?
1.进行扩充
如我以“体育活动多么精彩”为中心句,布置学生先观察再续写。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与逻辑性。
2.在阅读教学中随时练笔
《争论的故事》里的最后结局:“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兄弟俩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学生写道:“兄弟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傻了眼,哥哥挠着头说道:‘太可惜了,刚才咱俩先把大雁打下来,再争论怎么吃就好了。’”
3.演练结合
教师可以模拟生活实际,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之中,使7a69813bd07ce410532c4b06c7a53834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练笔,如用小品表演招待客人等。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谈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形式多样的片断练习,学生多写多练,熟能生巧,笔下生辉,写出上乘之作,并从写作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彻底克服怕写作的缺点。
三、放飞想象,鼓励创新
新大纲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练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花瓣飘香》这篇课文对小女孩带一盆月季花回家给妈妈的情景未作描述,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想象小女孩和妈妈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并以《小女孩将一盆月季花带回家》为题,写一篇短文。另外,写童话故事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如学习《鹬蚌相争》后,教师可以出题《鹬蚌不争》,让学生想象鹬蚌不争会是怎样的景象。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赞美家乡的巨变、学校的整洁、社会的爱;还可以凭借幻想进行习作,如让学生写《铅笔和刀子》《小狗上学》《长大后的我》等,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神奇美妙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进而发展思维,提高习作能力。
四、重批改,善于捕捉闪光点
教师及时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习作,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喜爱。评讲时巧妙、恰当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激励更大。教师应多方位地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对立意、选材、结构、用词、书写乃至标点等,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修改。教师可以以写得好的文章为范文,利用作文讲评课进行分析,找出优秀句子和片段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换文章进行修改,取长补短。讲评以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重新写一遍,看学生的进步有多大。这样做可以使优生和差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总之,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采用一种或者其中的几种,应坚持不懈地探索,找出最佳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灵活运用,养成写日记和随时记笔记的好习惯,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