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2013-12-29贾梅梅
一个现代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阅读是其必须具备的一个本领,而阅读的本领是在大量的读书活动中读出来的。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因而,我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班级捐书活动,要求所捐的书是可读性强、有价值的书。我还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每周评选“阅读之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爱读书的老师才有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营造出浓浓的阅读氛围,才能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简单的事情不断重复,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让学生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很多家长反映,这样坚持一年多以后,到了读书时间,如果不让孩子读书,孩子就会觉得难受。
现在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在书包里放一两本课外书,许多孩子在假日也会自觉阅读。不少学生参加工作之后都很自豪地说:“老师,我现在还坚持阅读半个小时,因为我已经习惯了。”
三、精心推荐,提高质量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如今的课外书籍包罗万象,良莠不齐,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低。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如我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功能,分年级段开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阅读。
此外,我们还结合语文教学,向学生重点推荐读物。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学生学习了《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篇课文后,教者可以向学生推荐《上下五千年》等历史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了《海伦·凯勒》后,可以推荐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海伦·凯勒的精神点燃学生的心灵之光。
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在推荐读物时,教师要注意推荐学生感兴趣的书,推荐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书,推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书,引导他们博览群书,吸收多方面的知识。
四、加强指导,提高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阅读课文时,教师要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步骤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可根据书的厚薄,向学生推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章节,让学生读通、读懂,达到会读的程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要设立目标,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理解、感悟阅读材料,从而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五、充分展示,增强效果
1.在班级开展“三分钟课外阅读点滴汇报”活动。阅读体验是激发兴趣的源泉。以前,我在每节课前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让全班同学分享阅读的快乐。现在,我继续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提高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另外,这种展示也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意义的理解,也是教师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
2.利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向同学推荐好的文章、书籍,或者介绍书籍、报刊的主要内容,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的阅读课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开展“大手牵小手,家庭共享阅读”活动。我通过校信通、家长会等沟通方式,让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家长为桥梁,能扩展孩子的阅读空间,保持良好的阅读氛围和保证阅读书籍的质量。
六、读出思考,体现深度
“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因此,阅读时既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人生思考。”我将这句话送给学生,告诉学生:读出思考,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我以“读出思考”作为阅读指导的更高追求。如我要求我们班的孩子在结束一个阶段的阅读之后,完成一份读书卡,内容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或者人物评价。我还在学生之间开展推荐好书的活动,学生在写出推荐理由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这样做既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又能将一本本好书推荐给更多的孩子,可谓一举两得。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可见,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摆到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认真对待,努力实践,将学生的自觉阅读转化为自主阅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