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3-12-28顾海东

化学教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校本化学课程

顾海东

(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在结构与内容上被划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和选修课程Ⅱ。 选修Ⅰ是国家已经规划好的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Ⅱ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以校本课程形式出现,供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发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高中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认真研究课程方案,借鉴和吸取先进的经验,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尝试、探索、实践,现介绍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结合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那么,如何有效地结合,我们总结如下几点:

1. 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兴趣

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来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知识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注意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理念之一,结合生活实际也是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因素之一。 开发《化学与生活》这样题材的校本课程,一方面内容很充实,另一方面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一方面处于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另一方面承受着繁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不仅家长关注学生的营养和健康,而且很多商家也把目光描准了这一市场,推出各种各样的保健产品。 面对鱼目混珠的保健品市场,我们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又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各种保健品》见图1,围绕化学组成、功效、制取、从食品获取途径等方面开展教学,既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又使学生懂得了应该理性对待各种保健品。 另外还开发了类似的化学校本课程《食品添加剂》、《食品保鲜技术》等。

图1

2. 结合社区资源

启东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北侧,南临长江,东、北靠海,有独特的江海资源,同时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经济和科技较发达,各类资源很丰富。 结合启东滨江临海的特点,我们开发出了《盐场晒盐工艺及盐卤综合利用》《启东江海水样测量》《壳聚糖生产与利用》等具有海洋气息的校本课程。 其中《启东江海水样测量》吸引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围绕下面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表1 不同地方样本的各项指标测量

表2 不同时间(随潮水而变化)水样的各项指标测量(启东港)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又能获得参与调查的机会,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3. 结合学科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设置了如“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的栏目,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带而过,有些教师置之不理,没有达到栏目设置的目的,为此我们化学教师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又和我们本地资源相关的内容, 选择其中一些发展为校本课程,如高中新课程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2节中的“科学视野”中“甲壳质”,我们开发为《壳聚糖生产与应用》,原因是一方面我们滨江临海,虾蟹产量很高,有丰富的甲壳质,另一方面我们当地有一家壳聚糖生产的公司,规模较大,科研研发能力很强,产品种类很多,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同样,我们又结合新能源知识开发出了相应的校本课程《启东风力发电》等。

4. 结合热点新闻

新闻是化学科学、社会生产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课程资源之一,重视挖掘新闻中的化学课程资源则显得十分重要,不同类型的新闻蕴含了不同的化学信息。 我们利用不同时期的热点新闻开发成校本课程,有助于让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探悉新闻中涉及的化学知识。 结合夏秋季干旱,开发《人工降雨剂》校本课程;结合冬季雪害,开发《融雪剂》校本课程;结合水灾、地震等灾难事件,开发《各种消毒剂》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发形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探索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才能体现出本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发形式上突出三个重点。

1. 借鉴和改编

开发《化学与生活》校本编程,这方面的科普材料很多,且科学全面,可借鉴运用,我们选用了南京师范大学周志华教授编写的《生活·社会·化学》素质教育读物一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时安排等情况,选择以下几大主题进行校本课程的编写: ①食品与化学,②日用品与化学,③衣物与化学,④材料与化学,⑤人体与化学元素,⑥环境与化学。

2. 团队协作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高中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学时间又长,如果个人编写课程负担较重,且编撰能力有限,难免有偏差。 团队通力合作开发一个校本课程,任务较轻,完成速度快,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并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和优势。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量,完成后集体审议,交流不同意见,协调知识点,及时修正,就能打造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在校本课程《各种保健品》开发时,我们先确定编写的主要内容目录,然后将各节安排给高一、高二、高三备课组,化学教研组汇总稿件,并在一起将编写好的内容交流修改,分别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统稿形成质量较高的文本。

3. 各方参与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它植根于现实的教育情境之中,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所在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既是校本课程存在的理由,也是校本课程成立的条件。 校本课程的内容很多是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或当地资源相关的, 它可以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若要使校本课程具有多样化和本土特色, 必须保证多向畅通的资源渠道,需家庭、社区、社会大力支持。 首先,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是课程的有机成分,其次,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也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启东江海水样测量》中水样的采集,一部分是由学生利用双休日、假期采样得到,由学习时间限制, 更多不同时间的水样由学生委托家长采样。再者,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需要社区、企业的帮助,我们在编制《壳聚糖生产与利用》 时,走访了当地的知名生物制品公司,得到了他们很多帮助:带领参观车间现场,提供大量资料和实物样品,允许学生假期参观和给学生讲座等。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我们编写的十几个化学校本课程会同学校的其它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由学校按照本校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其中化学校本课程有丰富多样的教与学活动。 具体形成如下:

1. 文本阅读式

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各种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这样的文本材料对于具有阅读能力的高中生来说,采用文本阅读式比较合理,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在读中悟、悟中得,通过预习、质疑、解读、练习、想象和拓展等环节,使学生充分领会校本课程的主旨。

2. 图文展览式

学校强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以实物、图文为主要载体的展板。 校本课程《壳聚糖生产与利用》实施时,我们拍摄虾、蟹系列图片、车间中酸碱处理流程、再加工流程、壳聚糖产品多种衍生产品等图片;壳聚糖化学组成、 各种生物制品的成分以及在工农业、医疗等方面成果的文字介绍,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实用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特色,热爱家乡。

3. 实地体验式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重视实践活动的落实,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 我们带领学生来到海产品冷冻加工厂, 参观氨制冷车间和制冰车间,了解氨制冷剂和盐水制冰工艺;观看紫菜加工车间,了解烘干及紫菜调味加工、先进保鲜技术,感受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益处,认识知识的价值,体验工人劳动者辛勤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

4. 情境互动式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情境活动的设计,强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如在《各种消毒剂》中设计了多样活动情境。 教师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消毒剂样品,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消毒剂分为强氧化剂类、蛋白质变性类、细胞渗透类,这些样品如何归类? 哪些消毒剂可以用于饮用水消毒? 应如何利用?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产品,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积极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使校本课程内容更丰富,课程目标更集中,活动气氛更浓厚。

5. 实验探究式

实验是化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重视实验研究, 开展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启东江海水样测量》除了水样采集,绝大多数教学都在化学实验室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测量结果。 在《食品包装中保鲜袋成份分析》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保鲜袋开始的成份,日久后的成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使学生得出这样结论:除氧剂主要成份为铁粉,除湿剂主要成份有的为生石灰,有的为硅胶。 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使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应该是有机结合、交叉相融、灵活使用、动态生成、不断创新的关系,应视具体情况有效地进行。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会

1. 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满足了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激发培养了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已有的个性特长,又寻找和挖掘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新的特长,从而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扩展了学生生活经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从而走向成功。

2. 有效地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开辟了用武之地,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从开发过程中的切磋研讨、 制定目标、 确定课程内容到编写课文、教学实施,教师参与其中,拓宽了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 不断地充实完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拓展性和连续性,它在开发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内容生成,不断有新的现象出现,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面世,因此要继续挖掘,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进行后续开发,使之成为持续生成的,品位不断更新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开放性作业的实施,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拓展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供参考,要靠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因此,它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我们的尝试、探索、实践才刚刚开始,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深切地懂得还有许多的研究内容等待我们去探究,还有许多的资源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开发,学生的潜能还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未来世界等待大家去创造。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求索。

[1] 宋心琦等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选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 毛文新. 利用本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12):12~13

[3] 傅秀熙, 施文德. 挖掘社区课程资源 多途径实施校本课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1):27~29

猜你喜欢

校本化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