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3-12-27盛国
摘要: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关键是“双赢”,通过校企合作服务型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并在平台的基础上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真正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C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11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建立起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保持鲜明特色的最佳选择,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校企合作现状分析,真正建立在优势互补、体现“双赢”基础上的合作形式少之又少。大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寻求教育合作,特别是从企业方面分析,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训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这样的合作模式,必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关键是“双赢”。在“双赢”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师生交流、专兼职教师互动、技术服务、顶岗实习、就业服务、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持续更新的方式,将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渗透在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需求的过程中去,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看到前景,得到利益,从而保证校企合作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
一、服务型校企合作平台构建的思路和架构
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以校企合作基地为基本形式,采用虚实结合,校企人员共同参的方式组建,设基地办公室一个(可不驻地),下辖项目开发组、项目实施组和项目支撑组等职能部门,其中后三个部门可根据业务涉及领域及特点灵活整合院校优势资源组成团队(如图1所示)。基地管理层由学院和企业相关领导兼职担任,其他职能部门人员根据具体分工由院校教师兼职或专任。
其中,管理层设主任一名,由院校推荐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基地年度工作计划,负责与企业领导层的沟通协调,积极促进各类项目意向的达成,监管项目实施质量,负责基地人事调动安排,负责基地各项制度审核等;同时设副主任若干,由合作企业推荐担任(一个企业一名),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年度计划和业务情况,向基地提出服务需求,提供校企合作项目,配合主任监控项目实施质量。
二、服务型校企合作平台的运行机制
在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领导下的主管院长负责制等多种形式的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从运行机制上解决长期以来责任和权力模糊、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够紧密、难以持久的瓶颈问题。另外,校企合作平台的运行方面可以根据高职类通信院校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从技术服务、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并制定教学目标和经营目标,如图2所示。
技术服务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维护、产品研发、技术咨询等一系列企业所需的技术项目,它是校企合作普遍拥有的一种服务功能。一般由企业提出需求申请,合作平台组成项目开发组与企业进行具体沟通,并根据企业要求制定项目服务方案,由项目实施组具体实施。如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与台州电信共建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的基础上,派驻基地办公室,办公室长期由4位教师和20名学生轮岗组成,轮岗学生主要是通信线路专业每届的大二学生在第四学期自愿报名组成。基地主要完成台州电信城域主干网的规划和FTTH驻地网的工程设计,自2010年进驻企业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平台在培养师生的同时赢利200余万元,也为企业驻地网设计进度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业务培训主要是高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能力提升、员工资质认证、新技术培训及新员工业务培训的服务形式。如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开展的特种作业高处作业登高培训12期,台州电信装维人员培训8期,台州电信运维人员培训1期等。
人才培养就是要有效利用合作平台,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吸收企业提供的前沿技术为企业培养符合现代各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院校要把握为合作企业培养人才的机遇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会,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资源(包括实训项目和实训环境)将教学过程融合进去,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参与过程中学习所需专业知识,充分感受企业文化,最终达到与企业的零对接。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实际项目的实施。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生适应阶段(为期两个月),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以边学习边工作的形式实施以往完成的工程项目,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适应企业化运作模式,学会应懂的专业知识和工具(软、硬件),熟悉整个工作流程;第二阶段为实际操作阶段(为期三个月),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工作组的形式,分组完成实际项目,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提升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第三阶段为独立操作阶段(为期三个月),带队教师根据实际工作能力选拔一批技术过硬的学员作为领军人物,采用以好带差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助独立完成各个工程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带头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基于校企合作实训平台的“绍兴移动驻地网建设工程”、“台州、绍兴电信光缆工程设计”等项目的不断实践,对通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对推进通信工程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通信工程系相关专业正在根据此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项目的教学形式进行总结提炼,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基于平台,完善“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强化职业技能为重点,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准职业人。“全程职业化”模式的核心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三个平台为基础”,即: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构建的课程体系平台,以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为载体的学生实践锻炼平台,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的实训平台。在每个实训平台,课程组织以项目为载体,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展开,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以及职业能力设计任务模块,设计单元实训任务和综合实训任务。实现学生从入学开始即一脚踏进学校,一脚踏进企业。
1.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从学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介绍行业发展动态和岗位要求,请优秀毕业生讲述自身成长经历;将学会做人作为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将素质培养作为作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将诚信、礼仪、行业规范、团队精神等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言传身教,吸收优秀企业文化进入校园、课堂,按职业人要求培养学生;让学生参观通信施工类企业,通过工学交替等活动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加快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化。
2.以校内虚拟公司为载体的学生实践锻炼平台。在学生学习课程期间,建立若干以师生合作组成的虚拟企业,这些企业以企业的分公司形式运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平台,学生进入公司进行通信工程施工、维护、工程设计等项目的工作,完成项目洽谈、项目实施、成本核算等实际工作,提前体验职业岗位工作。
3.以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为依托,通信技术专业具有台州电信、绍兴电信等企业作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工学交替、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的良好平台。平台具有“6真”特性,即:“真环境”、“真岗位”、“真任务”、“真要求”、“真员工”和“真产品”。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和灵活的学期设置获得实际的企业岗位实践体验。
四、基于平台,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1.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体化教学团队
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与工程师角色互换的机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聘请渠道。在学生实训时,工程师参与实训教学,以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都可参加工程设计及施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创建双导师团队,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通过工学结合,改革专业教学模式,设置典型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设计施工过程。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校外施工现场为依托,由工程师、教师组成双导师团队,以项目制组织课程教学,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校内具有深厚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深度参与企业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维护工作,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并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学习新技术,很快成为行业专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或企业的聘用证书,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在与企业深度长期的合作过程中,院校可以积累丰富的人力资源,并组成一个行业专家库,让这些专家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充当学生的指导教师,提升行业专家的教育水平,然后聘请这些专家作为院校的兼职教师,参与日校教学,这样以企业专家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就建立起来了。
另外,利用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可以准确地获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知识的更新等信息,这些信息为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更新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借助这个平台,院校可以获得丰富的前沿知识内容和实训项目,对课程内容的编排提供重要的资料。
3.校企联合,创建具有职场氛围的岗位训练基地
以双赢为前提,采用政府投入、企业捐赠、校企共建等多种途径,完善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的实训环境,形成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的通信综合实训平台。为师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实现学历教学、培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资源共享、环境一致”的“一体化”实训环境。
五、基于平台,实现“学、导、训、产、研”二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依托服务型校企合作平台,按照企业运作模式,学生实行“岗位制”。“学”:根据每个岗位下达任务,学生首先自主探究学习、研读、相互讨论岗位任务书和岗位任务实施指南,明晰任务要求、制定任务实施步骤、学习任务涉及知识和技能点;“导”: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启发、诱导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训”:问题迎刃而解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岗位专业技能,工作任务需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产”、“研”:随着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够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同时参与企业或教师项目产品研发。
通过服务型校企合作平台,承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与应用技术型科学研究;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创业,借此将企业任务、科研项目、创业项目融入教学内容,并依照实际工作过程,实施“学、导、训、产、研”一体化教学,其内容不仅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还会根据企业实际要求予以拓展,并融入规范的职业资格标准。
六、结语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可以实现双赢的举措,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加强校企双方的互动及资源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既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高校)研究课题“构建服务性综合实训平台,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号:SCG434)的研究成果,主持人:盛国]
[盛国: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浙江大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