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悟出写作捷径

2013-12-26王细英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9期
关键词:作文素材

王细英

摘 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始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效开发和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素材、悟出写作方法、融汇写作语言,是学生快速学会写作的有效捷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作文素材;写作语言

近年来,在各种考试中,作文分值几乎占到近50%。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占有相当的比重。但一提到作文,教师头痛,学生更是畏之如虎。师生都有“为作文而作文”的困扰。以往,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常常脱节。一堂课里,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但收效甚微。那么,教师该如何将课文分析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让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诵读教材,不断积累作文素材

人的创作灵感绝大多数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是,在三点一线的狭小空间里,学生视野狭隘,积淀不厚,如果让他们仅从生活中去获取素材,他们的“素材库”定然是匮乏的。学生一旦缺少写作之“米”,自然就会陷入“言之无物、写之无情”的困惑。入选我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章,

我们在初读时,如果能对那些优美的文句,反复吟诵,仔细品味,就会受到一些语言美的熏陶。因此每学一篇新课文,先要求学生预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段画出来,大声读几遍,体味那份优美,最好能背下来,或用小本子认真地摘抄下来。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到老师讲授课文时,他们其实已经熟悉课文,讲到动情处,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放声朗诵起文中的优美词句来响应老师的演讲。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词句积累越来越多,语感也越来越强,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头脑里构建一个品种繁多、

“粮米”充足的素材库,学生写作的内容自然就会丰富起来。

比如,语文教材中大量的经典格言、诗词名句是学生作文立论、引论的素材,如: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真挂云帆济沧海”。

又如,在讲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的可歌可泣的精神的理解,安排了一次以“爱国”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作文前,让学生回顾、搜索、整理出现在教材中歌颂爱国情怀的诗句、散文、小说,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将其转换为论据加以运用。因为有了储备已久的写作之“米”,此次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训练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为习作增文添彩,有机地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二、总结归纳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素材库中堆积了各种“米”,他们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了。可是学生该如何将这些“米”制作成可口的“饭菜”,这就涉及“怎么写”的技巧问题。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出于名家之手,不仅在内容、形

式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技法,

如:结构安排、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这一范本,引导学生多理解、多思考、多借鉴,大胆发扬“拿来主义”精神,让教材中的写作技巧为我所用。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是首尾呼应的佳作。开头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能使文章围绕“背影”这一中心自然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文章的结尾再次强调了“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样写不但与开头呼应,而且能帮助读者更深地理解题旨,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样的文章结构在教学中也能便于学生模仿。这种首尾呼应的文章往往是我们写回忆性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方式。学完《背影》,就让学生练习写《父爱》《母爱》。教师既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写作技巧进行适当模仿,又鼓励学生将模仿与创新相结合,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格。

三、借助语言赏析,扮靓写作语言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如烹饪,素材是米,技巧是柴火,那么语言便是成功写作的调味品。

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语言,不仅是作家智慧的结晶,也是开启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要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就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赏析课文中的佳句。可赏析教材中巧用修辞手法润色语言。学习运用比喻,增添文章的诗意美;学习运用拟人,增添文章的灵性美;学习运用排比,增添文章的气势美。还可以赏析教材中巧用四字短语的手法,装饰文章语言,提炼文章的文化含量。

1.修辞手法(比喻)的巧妙运用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以“一江春水”为喻,使抽象无形的愁绪有了载体,变得形象可感,写出了胸中忧愁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2.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

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没有渲染,却表现了父爱子的深厚感情,让儿子感动得泪流满面。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以本为本,举一反三。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一次次品味他人的语言,学生自然就会更好地模仿、创

新、拓展、迁移,以致熟练地活化课文中的佳句,点石成金,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因此,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源头活水”,只要学生建立自己的“仓库”,并装满各种写作之“米”,就能从中悟出写作的门径,从而真正感受到每一次语文课堂都是快乐作文的天堂。

(作者单位 湖南省祁东县双桥镇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素材
浅谈引导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途径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于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积累与内化作文素材
培根固本,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积累之我见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情动而辞发”
浅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