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思考和对策
2013-12-26雷巧莉
【摘 要】目前我国旅游已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者数量激增,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日益增多,成为社会的热点,。本文从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概念入手,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对策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采取举措助推旅游发展。如今,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一,出境旅游消费量全球排名第一,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伴随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近来,我国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弱化行为更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1.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界对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研究,使用到的术语主要有“不雅举止”、“不文明行为”、“道德弱化”、“非道德行为”等。如李萌等认为“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游客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点)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田勇认为“旅游非道德行为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言行表现出的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 胡传东认为“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表现的介于正常、适当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对旅游地资源、环境、居民、其他游客,甚至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比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胡传东的界定。
“文明”具有区域性,其实很多“不文明”行为并非游客素质低下引起的,而是因文化差异而起。“不文明行为”的概念过大,而“非道德行为”和“不雅举止”机械地把旅游行为生硬划分成两个对立面,过于绝对。因此,旅游者的行为更倾向于道德范畴,使用“道德弱化”更为准确。
2.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表现
一些游人在旅游景点随意攀爬、乱刻乱画、乱丢垃圾等道德弱化行为,成为旅游的不和谐音符。2006年国家旅游局、中央文明办就归纳整理并公布了较普遍的旅游者道德弱化相关行为,如违反规定拍照、录像等。从构成要素来看,旅游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据此可将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分为六个方面:
2.1 “吃”方面
如在餐厅猜拳行令,赤膊袒胸;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食用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
2.2 “住”方面
如入住房间不讲卫生留脏迹,上厕所不冲水;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等。
2.3 “行”方面
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在车船、飞机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等。
2.4 “游”方面
如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等。
2.5 “购”方面
如购物结账时插队加塞,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
2.6 “娱”方面
如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参加娱乐项目不按照规定排队等候,喜欢扎堆、插队等。
3.旅游者道德弱化原因的分析
旅游者道德弱化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3.1旅游者道德弱化的内部因素
3.1.1 好奇心
追新、求异是人的天性,越是新奇的旅游景物,越能吸引游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游客大多喜欢“零距离” 接触旅游吸引物,比如触摸古代壁画、雕刻等,往往容易产生道德弱化行为,从而对景观、资源和他人造成消极影响。
3.1.2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盲目跟风导致热点景区出现“井喷”,就是典型的旅游从众行为。如果部分游客在游览中出现了道德弱化行为,其他游客很可能纷纷效仿,导致更大规模的道德弱化行为。
3.1.3 公共意识缺乏
中国是农业国家,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养成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普遍心态。公共意识和共精神的缺乏,使得人们在游览时更注重自身的“方便”、“尽兴”,而较少考虑他人感受。旅游团队是临时组织的团体,游览地是旅游者惯常环境之外,故而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大。
3.1.4 人权意识淡薄
近代中国曾长期处于资源短缺的状态,客观上造成了国人“挣抢”的行为方式。加之文革期间 “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导致国人自我“人权”意识的淡漠和缺失,同时也忽视他人人权。尽管这一时期早已结束,其影响却无法快速抹除,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能被彻底涤清。
3.1.5 封建特权意识残余
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深严的等级制度至今还影响着国人心态。一些旅游者“主奴意识”严重,认为自己既付了出团费,就可肆意行为,消费过程中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无理取闹,提出非分要求,对旅游服务人员呼三喝四、无视旅游景区的规章制度,动辄以投诉相威胁。
3.2 旅游者道德弱化的外部因素
3.2.1 “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准则
“顾客是上帝”是服务性行业宗旨,但有些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却误解了这一宗旨,为了经济利益,对游客无原则的迁就和满足,也助长了某些旅游者的不良行为。比如有些餐饮企业,为吸引客源,满足一些游客口腹之欲,而烹饪国家禁止食用珍稀野生动物。
3.2.2 旅游产品的短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蓬勃发展,大众化旅游时代已经来临。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旅游供给,长期以来国内旅游需求都大于供给,旅游产品短缺严重,尤其是黄金周期间更是如此。很多景区在节假日都出现井喷情况,今年国庆四川九寨沟景区就发生了游客大规模滞留事件。
4.提升旅游者道德的对策
旅游者的道德弱化涉及面广,因而对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改良和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旅游企业、学校的通力合作。
4.1 社会舆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意识
社会舆论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社会环保组织等机构和组织要用好社会舆论来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意识,批评反对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
4.2 政府要提供有力而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针对我国游客在旅游过程出现的道德弱化现象,国家旅游局、中央文明办于2006年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今年新颁布、实施的《旅游法》也对游客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但还不够全面细致。政府和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针对游客道德弱化行为的管理制度、条例条款的制定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留死角。其次,这些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强有力的保障,否则再完善的条例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意义。
4.3 旅游企业要加强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旅游企业在游客的组织和接待中,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旅游景区不但要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供游客使用,还应在安排旅游活动项目时有意识地增加相应的内容,使旅游者能寓教于乐,乐于接受。
旅游企业还要注重培养旅游从业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具有高尚的情操及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旅游从业人员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游客出现道德弱化行为时也会适宜地引导,减低和规避不良影响。
4.4 学校等各级教育机构要加强旅游教育
中国的旅游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大众化旅游时期学生游客越来越多,从长远看今日的学生旅游群体必定是今后旅游的主体。国家教育系统应考虑把旅游教育纳入课堂,例如在思想道德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旅游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胡传东.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推拉因素与形成机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6—100.
[2]邱剑荚.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新世纪的道德建设[J].长春大学学报.2001,(2):83—86.
[3]唐玲萍.旅游者道德感弱化倾向的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6):20-21.
[4]贾发现.旅游者道德弱化的深层原因分析及启示[J].科学教育家,2008,(8):134-135.
[5]田勇.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旅游道德的塑造[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5—16.
作者简介:
雷巧莉(1981-)女,广西横县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