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护理专业信息化水平的思考与探索

2013-12-26杨南南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学护理高职

【摘 要】提高护理专业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当前高职学院护理专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护理教师信息化教育中存在差距: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亟待加强;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亟待构建。提高高职学院护理专业信息化水平有如下对策:加快医学背景与信息背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尽快尽好地改善办学条件;制定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

【关键词】护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推进,护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护理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护理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项目,作为大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承担着为医院护理队伍输送人才的重任,如何完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护理专业信息化程度,以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现代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就提升护理专业信息化水平问题进行探索。

一、提升护理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紧迫性

(一)医院护理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

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信息系统首次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管理机制等并列,被称之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医院信息化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医院信息化革命的冲击下,护理管理也随之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利用计算机网络准确迅速处理和储存各种护理信息,把护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护理管理的实效,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护理信息处理成为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如病人护士工作站系统可输录病人基本信息,进行入院、出院、转院处理,可处理病房医嘱,自动生成各种治疗单和相应的检验标签,实现护理转录医嘱过程自动化;护士长可应用护士排班子系统,进行及时合理的排班,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而新近出现的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借助掌上电脑,确保护理工作执行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ICU等病房数字化监护仪器的普遍使用也要求护理人员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和监护,能读取相关信息数据。特别近几年国外在医疗卫生服务外包方面,护理信息化程度提高之快令人惊讶。因此,信息技术在医院护理尤其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国外及我国香港、台湾护理信息学教育形势逼人

90年代,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陆续有护校和护理学院开设独立的护理信息学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至21世纪初在发达国家的护理学院,护理信息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有一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师资队伍,涉及硕士、博士与本科教育,成为护理本科教育与护士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1992年美国护士协会(ANA)正式将护理信息学作为护理的一个专科实践领域。除有上述3 种学位教育外,还设有3种资格认证:护理信息师(informatics nurse)、护理信息高级实践护士(informatics nurses specialist,INS)和护理信息学专家(nursing informaticist)。美国的护理专业学会、信息学会以及各大学都很重视护理信息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年会。

南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巴西于21世纪初开始引进护理信息学教育。与此同时,在亚洲,韩国、日本、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开始积极推动护理信息学教育。台湾地区目前还没有开设护理信息专业学位教育,但是他们的医学信息学的教育已有多年,部分护理人员进修医学信息学位,带动了护理信息学的发展。2006年,台湾地区成立了护理信息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了一批护理信息种子人才,有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信息学的研究与应用中。

(三)提高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

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发展护理信息化教学,既是推动院校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前进和护理教育发展步伐的客观需求,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高职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卫生职业院校也找不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往往出现一些错误导向,用普通教育的惯性思维办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现代化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陈旧,没有反映现代护理人才素质要求,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目前大中专院校的护理课程中,有关医学信息学的课程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护理专业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医学信息学方面的内容,毕业后必须经过医院对其进行重新教育和再培训,方能适应岗位需要。同时,临床上还有许多资深护理人员也从来没有接受过护理信息化的教育,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医院护理信息化的作用,推进护理信息化难度更大。因此,广泛培养具有信息学知识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护理专业信息化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教师信息化教育中存在差距

第一,意识不行。表现之一:教师只重视信息硬件设备的投入,而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含义,更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的特色,即只注意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忽略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表现之二:“技术至上”主义。我们很多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教育建设中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使信息化教育落入了“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窠臼”,扭曲了“信息化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完善和发展”这一意义,延缓了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第二,能力欠佳。表现之一:知识储备不够。有些护理教师和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临床教师由于教学和工作任务繁重,进修学习机会少,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技术接触少,加之主观上对自身要求不高,最终导致信息学素质低,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表现之二:资源利用不足。护理教师由于掌握的网络知识有限,甚至对一些领域从未涉及过,所以没有充分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而用,为己所用,利用率不高。表现之三:综合素质不高。教师除了应具备全面的信息技能外,还应有较高英语水平和信息检索美学、心理学等知识。有的护理教师在英语方面基础较差,有的在幻灯制作上缺乏美感,有的不注意与学生交流等,总之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补充和提高。

(二)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模仿甚至照搬高等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或者是高等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尚未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护理专业信息化课程建设应根据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信息化,应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形成信息化专业课程特色。

教材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的物质载体,缺乏这一载体,必将影响到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效果。由于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专业的不断细化,加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必然要求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也应当具有其特殊性。如何使教材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仍然是目前乃至以后很长时间内应当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虽已有医学信息学教材,但适用于护理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还是一片空白。有必要为广大护理专业学生建立新型课程。

(三)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高职院校应具备符合职业教育需要的物质设施等条件。专业建设中,对于关系到组织专业技能教学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应当不断地加以完善,从而增强高等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不少高职院校由以前的职业中专升格而来,基础设施较差,生均资源严重不足!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强化与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分水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仅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进而影响到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实训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生缺乏自动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因而将实验实训教学变成另一种有模型、道具、仪器、设备的理论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因此,广泛培养具有信息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亟待构建

近年来国外已陆续开展了护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但对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很少。护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护士,鉴于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制订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从而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制订目标。

三、提升护理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加快医学背景与信息背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师层次。从优秀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充实到护理教师队伍中,加强教学、临床、科研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也可以从临床护理人员中挑选学历层次高、综合能力强的的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坚持在职学习。

建立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综合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由来自临床护理、基础护理、基础医学、卫生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医护英语等教研室以及临床教学实习医院的骨干教师和专家组成,在基地从事教学、实训和专题讲座等教学工作。

(二)大力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目前的状况及社会的需要,教材应以社会就业为导向,紧扣卫生行业较稳定的护士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所以应该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教材内容。

《护理信息学》已被人民卫生出版社批准列人2013年选题出版计划。本课程教材主要面向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应学科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医学信息学。本教材将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编写,融入国内先进的经验及教学成果,借鉴国外教育思想的合理部分,创立一门崭新的学科课程一护理信息学,使教材建设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就业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本课程教材主要面向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应学科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医学信息学。《护理信息学》应是首选教材。

(三)尽快尽好地改善办学条件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除了软硬件投入外,在人员培训和管理咨询方面的费用也相当大,人员、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分配比例基本上是1:1:1。而在我国,无论在硬件、软件还是人力资源和管理方面投入都很少,信息化资源在护理专业教育教学上更是无法被有效利用,而事实上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是基础,软件投入是条件,人员投入是保障。这三方面的投入缺少了任何一个或者投入不均衡,都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严重的制约。

(四)制定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完善)一系列先进的临床配套设施;突出现代护理理念,强化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面向需求,提高信息化技能;建立(完善)现代信息化教学设施;建立网络化急救技能实训中心;建立网络化急救医疗护理综合训练实验室;建立虚拟静脉穿刺系统示教实训室;建立远程护理信息化系统。

(五)完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毕业生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作为最终评价。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是否成功的最终评价,是毕业生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我们应坚持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作为最终评价的标准。我们建议修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逐步增加护理喜新会新内容,通过执业考试,推进各护理院校护理信息化的进程。

四、我们的初步探索与设想

第一,提高对护理信息化的认识。学院坚持把抓护理信息化的工作,作为提升护理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来做,在重视程度、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予以倾斜,并由护理学院出版了双月刊护理信息化动态等等。

第二,加大计算机基础技能教学。在原有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计算机技能操作培训力度、增加课时,并在护理学院护理教改实验班作为试点的基础上,在护理专业全面推进护士站等有关知识和内容的培训。

第三,编写护理信息化有关系列教材、实用大纲。对原有的计算机教材进行重编,以适应护理信息化的要求,同时,根据医院信息化对护理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又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护理信息化实用技术教材,力争把医院护理信息化的内容编入其中。

第四,抓紧培养“三师型”教师。学院拟选派一批护理专业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并深入联合办学医院加强实践培训,同时与国内护理信息化水平比较先进的兄弟院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培养一支懂护理、懂计算机操作、懂医院管理和护理实际操作流程的教学团队。

第五,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学院根据购置能力和消化能力逐步加强护理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目前,我们已经投入了专门资金,增添了300多台计算机,供护理专业专用,同时安装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等设施设备,同时引进了医院护理信息所要掌握的信息化设备的图片、影像资料作教学用,并根据财力添置医院护理信息化模拟软件,建立相关的护理信息化模拟病房。

第六,加强与医院临床护理的对接、合作。目前,我们主要与湖南、广州等省内外护理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医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护理信息化实用实习实训基地,今后将在护理专业信息化方面进行更多更深的探讨、交流与合作。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派老师去医院顶岗实践,请医院的护理骨干来学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作者简介:

杨南南(1956年—),男,汉族,湘潭人,本科学历,副高职称,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项目:

2013年度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新形势下狠抓湖南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ZD5。

猜你喜欢

信息学护理高职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芜湖市选手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佳绩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初中信息学课堂提问策略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实现真正的融合,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