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环境保护措施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13-12-26徐艳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施工问题市政工程环境保护

徐艳

【摘 要】市政工程在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建设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但不利于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也对居民生活安全造成了威胁。本文详细分析了市政工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运用方法,以期有效加强对施工质量与环境保护的控制,实现市政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问题;环境保护

1.市政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问题

持续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需求,城市干道、桥梁、绿化、亮化等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的兴建不断在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建设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保证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调查显示,市政工程在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施工中产生的噪音、扬尘、污染及废弃物导致了附加治理费用的升高,不利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与此同时,施工对河流、地下水、大气等的污染也对居民生活安全造成了威胁,影响了市政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

1.1 破坏生态

公路、桥梁、管线敷设等工程中,通常会首先征用大面积的土地,而施工中对土地上植被的践踏、碾压、弃置等行为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系统具有重要的空气净化功能,可以创造出纯净新鲜的大气环境,而工程施工对植被的破坏,打破了区域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不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市政工程还可能导致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公路路基施工为例,开挖填筑等环节对局部地形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水土平衡状态,植被的减少又切断了表土与植被间的联系,加之一些填方边坡、挖方、弃土场等新产生的坡面未得到良好的保护,在雨水季节到来时,常被冲刷而形成冲沟。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因此都要新增5000万吨以上的水土流失,并诱发多种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

此外,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对生态的多样性造成了威胁,目前,约200个物种已经在我国灭绝,而更多的物种则处于濒危状态,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地由于土地占用、弃渣废物排放等人为原因遭到破坏,河流改道、水文条件变化,也都可能导致地区物种的消亡,而单个物种与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生态多样性的降低又进一步使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

1.2 环境污染

不合理的施工除对自然生态具有严重影响外,也对居民生活的空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首先,工程施工中常出现运输设备、吊装设备、挖掘设备以及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噪音扰民的现象。工程中通常将40dB作为卫生标准对施工噪音进行控制,但很多施工现场的实际噪声值都大大超过了40dB的标准。长期在80dB以上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会损害听觉,85dB以上的噪音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危险,此外,夜间施工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居民的睡眠质量,从而导致其出现各种其他身心健康问题。

其次,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而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渣、污水等有害物质常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使居民生活用水更加紧张。另一方面,大量的泥沙颗粒通过地表径流排入水体,使河流水文条件改变,并进一步导致河流泄洪能力下降、地下水流与数量变化、对区域生物的生存构成了潜在威胁。

再次,市政工程施工期间的扬尘污染影响着城镇环境的空气质量,在运输速度快、自然风速强的环境下,开挖、运输、装卸等过程会使材料粉尘等飞扬于空中,增加了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而施工机械尾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的排放也会加重大气污染的程度,在威胁人体健康的同时,也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

2.市政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运用

如上所述,工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通常来源于施工噪声、扬尘、废渣及废水等,因此应对其分别制定治理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 噪声防治

钢筋机械要尽量选用噪声小的机器设备。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和投入运行前要认真执行设备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机械噪声。施工现场设围墙,实行封闭式管理,避免施工人员对周边的干扰。施工现场的木工区、钢筋区等应封闭,加工材料时应轻拿轻放,以有效的降低噪声。混凝土施工尽可能选用环保型振捣棒,振捣棒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对混凝土振捣人员进行交底,确保其操作时不振钢筋和模板,做到快插慢拔,减少空转的时间。修理脚手架钢管时,禁止用大锤敲打,其修理工作应在封闭的工棚内进行;电锯操作间采用具有隔音效果的材料进行封闭;模板、脚手架支拆时,应做到轻拿轻放,严禁抛掷;装修及机电工程施工:尽量做到先封闭后施工;设立石材加工间,并设降噪封闭措施;使用合格的电锤,并及时在各部位加注机油,增强润滑;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即使在钻头处注油或水;严禁用铁锤敲打管道及金属工件。调整施工噪声分部时间。根据环保噪声标准日夜要求的不同,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分项的时间,将容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分项如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混凝土振捣扰民。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上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因施工需要场地噪声超过标准限制或因工艺等技术原因需连续施工,必须报建设部门批准,并在环保部门备案。

2.2 扬尘与废气排放的治理

施工所用的一些粉末材料不得直接露天堆放,要加盖蓬布或绿网,以防大风造成的扬尘现象。作业时要轻装、轻卸,并且应采用一些比较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来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问题。运输道路要经常洒水养护,运输水泥、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车辆必须加盖篷布,以降低道路扬尘。应加强运输车辆及其他重型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使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2.3 废渣与废水的处理

应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其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如砂、石类可作混凝土骨料,碎砖头可作回填料;而对于没有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则必须集中收集,及时清运,严禁将其乱放、乱卸或用于回填。在废水治理方面,应泥浆水、搅拌站废水等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未经处理的不得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河流中造成污染;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和粪便等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否则也不可直接排入水体;对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地面必须进行防渗处理,油料使用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因滴漏而污染水体。

3.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的固有特点使其在建设中面临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中环境效益的规划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一旦发生施工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即使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代价通常也很难恢复。因此,市政工程应从规划开始,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采取先进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努力将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吴立强, 历天数, 徐列航.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 (05).

[2] 赵艳玲, 赵艳红. 浅谈公路建设与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 科技信息, 2010, (35).

[3] 袁玉卿, 董小林.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全程环境管理[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4] 关晓宇, 侯丽丽.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好环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9).

猜你喜欢

施工问题市政工程环境保护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
试析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基坑施工对原有市政工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