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头跳车出现的原因和处治措施

2013-12-26刘莉萍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桥头跳车

刘莉萍

【摘 要】在公路建设中,桥头出现的跳车现象已成为公路的多发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本文对桥头跳车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新南路施工中处治措施进行简述

【关键词】桥头跳车;原因;处治措施

1.引言

所谓桥头跳车是由于公路桥头及伸缩缝(桥头引道)处的差异沉降或伸缩缝破坏而使路面纵坡出现台阶引起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 。它不但影响行车速度、安全与舒适,而且会造成伸缩缝的损坏,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目前,桥头跳车已经成为公路的一种普遍病害,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

2.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有不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就公路路况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 ,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桥台是混凝土浇筑、整体性好、质量易于控制;而台背的回填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选材上有人为性,压实作业面小、死角多、压实质量不好控制。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工艺上都会给桥头跳车留下隐患。

3.桥头跳车处治措施

3.1设置桥台搭板

3.1.1台背回填

在施工时桥台要做好排水工作,桥台、侧墙要预留泄水孔,这样有利于将渗入桥台的孔隙水排出。回填材料要选用内摩擦角较大、透水性好、强度高、易压实的砂砾、石渣回填,如果有条件,可采用石渣和边坡开挖的碎石土回填。在回填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台背回填范围和工艺进行。在通常情况下,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自台身起顶部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不小于2m、且与路基相接处按1:1设置台阶。用12t~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t~2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选用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0cm。严格按“三分法”(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施工,压实度要达到95%以上,对于机械夯实碾压不到、作业面小、有死角之处应及时采用人工补充夯实。

3.1.2桥台搭板

台背回填结束后设置桥头搭板,搭板宜设计成变截面式。桥台搭板设置使柔性路堤过渡至刚性桥台上,可以减少桥头沉降差,改善行车条件,设置搭板是解决桥台跳车的重要措施。桥头搭板采用C25混凝土浇筑,一般厚度设计为30cm,长度设计为5m~15m(大于8m时宜设计成两段或三段式搭板),桥头搭板应设置较大的纵坡i2, 若路线纵坡为i1,则搭板纵坡应符合10%≤i2- i1≤15%,以保证在台后长度方向上的沉降分布较均匀,并逐渐减少。搭板的近台端搁在桥台胸墙顶面或其牛腿上,远台端一般搁在枕梁上。搭板下应设置一定厚度,长度要长于搭板30~50cm的级配碎石垫层或是水泥稳定碎石垫层,作为过渡层。设置过渡层后可以取消枕梁,可以避免枕梁沉陷引起搭板破坏。

搭板的长度,厚度,埋置深度,搭板的强度和配筋等都要严格按设计、技术规范施工,避免搭板在荷载的作用下出现裂纹、破坏。

3.2浇筑粗粒式贫混凝土

现代施工中出现一种新的施工工艺,采用粗粒式贫混凝土浇筑台背回填区,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10~C15。这种工艺省去了台背回填土和搭设搭板的施工,对台背回填区基底设置排水设施后,直接用粗粒式贫混凝土浇筑至基层顶面。但对粗粒式贫混凝土的试验配合比要求比较严格,配合比的好坏会影响施工的工艺和施工质量,所以要对水灰比进行认真的调配。浇筑混凝土施工要使混凝土密实,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台背回填区与路基衔接处做成斜坡或分跳台台阶过渡。粗粒式贫混凝土浇筑台背回填区施工简便,可以直接用夯实机械压实,整体性好,透水性好、强度高、易压实,成型后基本不会产生压缩变形,台背回填区不会产生沉降。对桥台跳车处治效果显著。

3.3施工后桥头跳车的补救措施

尽管在设计、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桥头跳车,但施工后由内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还是有可能出现病害导致跳车现象,常用的方法是对台背回填区进行灌浆。这种方法在不破坏公路,不封闭交通情况下能又快又省的进行处治。浆体主要由水泥、水、少量外加速凝剂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浆体要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较快的固结性。探测到台背回填体的下沉情况后,控制一定的注浆压力,向土体灌浆,封堵土体的松散孔隙,使土体整体性增强,强度增高,弥补沉陷。

4.应用

甘肃省庆阳新堡至南梁二级公路建设中,项目办根据具体情况经多方面考虑决定处治桥头跳车采用的是回填材料选用内摩擦角较大、透水性好、强度高、易压实的砂砾回填。台背回填长度为顺路线方向底部按台高,且与路基相接处按1:1设置台阶。每层的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严格按“三分法”(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施工,压实度达到95%以上,对于机械夯实碾压不到、作业面小、有死角之处采用人工补充夯实。设置9×8×0.35米的桥头搭板,有效防治桥头跳车病害的发生。

5.结束语

引起桥头跳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设计、施工单位的有关专家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种现象仍然无法根除。我们还须狠下功夫,相信通过建设者智慧,处治的方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寻求出更经济有效的措施来消除跳车现象,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桥头跳车
大兴安岭林区公路桥头跳车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道路桥梁防治跳车措施浅析
高谏公路桥头眺车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浅析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于维护公路桥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浅谈桥头跳车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桥头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与分析
公路桥头跳车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刍议桥头跳车的病害处治方法及技术
公路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