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体育服务管理的社会支持*——基于安徽省残疾人体育调查
2013-12-25郎海波陶宏军
郎海波,李 毅,陶宏军,江 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230601)
安徽省现有残疾人口358.6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85%,涉及全省五分之一家庭的1 200 多万人口[1].残疾人在公共体育资源分配、体育生活质量、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都是社会支持、社会保障给予重点帮扶的特殊群体.在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换时期,这一弱势群体已由过去的隐形状态逐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事关我国社会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课题组围绕这一社会现实问题,对安徽省残疾人体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并就残疾人的自身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六个方面的多个具体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建立残疾人体育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丰富残疾人体育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任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淮北片的蚌埠、阜阳、亳州;合肥片的合肥、巢湖、六安;江南片的芜湖、安庆、池州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在九个地市的城市和乡村中,随机走访确定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此调查大部分在本校学生寒暑假回家时进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3.同时,课题组又从合肥、安庆、阜阳三个地区的城乡社区中选取部分残疾人家庭、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服务志愿者作为实地访谈的调研对象.
表1 安徽省残疾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disabled respondents in Anhui Province
表2 安徽省城镇和乡村残疾人调查对象的分布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disabled respondents in Anhui Province
表3 安徽省残疾人调查对象年龄结构分布Table 3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disabled respondents in Anhui Province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全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人资和社保部、教育部、安徽省残联、安徽体育局等网站查阅有关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等法规文件31篇,中国知网查得前人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57篇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在实地调研中,从不同地区残疾人管理机构中获取有关残疾人体育活动和组织机构的相关资料,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2.2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1)按社会学对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首先确定了两种调查问卷初稿(一份为残疾人调查问卷,一份为残疾人家庭调查问卷),用邮寄的方式聘请5位专家和学者对问卷初稿内容进行效度检验评价,依据专家意见修改问卷内容和结构.然后向城乡社区残疾人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20份;向残疾人家庭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30份.由问卷信度检验结果表明:r=0.917,问卷信度一致性较高.
(2)根据残疾类型选择了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言语残疾、多重残疾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残疾人作为调查对象.聘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向城乡残疾人发放问卷3 600份,回收2 917份,并确认有效问卷2 492份,有效率为85.4%;向城乡残疾家庭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并确认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为81.7%.
(3)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设计服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并采用实地调研进行专题访谈.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views、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比较分析判断影响现状的成因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受教育程度
表4 安徽省残疾人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Table 4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the disabled respondents in Anhui Province
在被调查的2 492名残疾人中(见表4),未上完小学和未上过学的有1 259人,占50.5%,其中乡村残疾人就占其中的68.4%.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影响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认识.46.1% 的残疾人认为自己运动能力低,29.5%的残疾人认为缺乏体育兴趣,24.4%的残疾人认为体育锻炼对自己作用不大.
2.2 残疾人体育参与方式和场所选择
从体育活动参与率的调查中发现(见表5),有近50%的残疾人从不参与体育活动.不参与体育活动的残疾人中,城镇占43.8%,乡村占56.2%.说明城镇与农村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都很低,需要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表5 安徽省城乡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频率情况Table 5 The frequency of the disabled persons’participation in sporting activities
被调查的各类残疾人选择的体育活动方式如表6所示.受外部环境因素制约,有42.5%的残疾人选择家中,22.8%的残疾人选择康复中心,19.6%的残疾人两者都选,仅有13.3%的残疾人选择社区或公园,选择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的只占1.8%.残疾人体育参与方式和场所选择,主要是利用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以残疾部位康复训练为目的的身体练习活动方式,多数残疾人是把家中和康复中心作为体育活动的首选.除此之外,因生理上的缺陷不能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残疾人,只能通过观摩比赛、阅读书籍杂志、看电视等,以达到调节心态、培养情感、丰富生活的目的.
表6 安徽省各类型残疾人选择体育活动方式情况Table 6 The means of the disabled persons’participation in sporting activities
2.3 经济收入的影响因素
安徽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有较大差距.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为4 491元,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34.6%;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为2 084元,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49.6%.残疾人的经济来源:约有23.1%靠领取基本生活费或离退休金维持生活;靠家人或各类福利院扶持供养的占67.2%;有8.4%的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还有1.3%的人是靠保险或财产性收入维持生活[2].
在走访残疾人家庭中,有75.7%的家庭认为,家庭经济收入较少而残疾治疗开支却很大.39.9%的家庭认为,家里有残疾人直接影响到兄弟姐妹的寻偶问题;73.3%的残疾人家庭成员感到精神压抑.当调查问“你们对未来最关心什么”(可选二项)时,87.2%的人最关心最低生活保障,83.9%的人最关心医疗保障,77.5%的人最关心房屋改造,36.7%的人最关心法律援助,而对体育健身康复的关注度较低,只有8.4%的人最关心体育康复.由此可见,残疾人未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会很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是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因为疾病是残疾人未来生活中最可怕的变故.
2.4 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影响因素
2011年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安徽省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9.05万人;城镇残疾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8.33万人;城乡44.25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农村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有35.23万人,农村集中供养和其他救助救济的有41.01万人.截至2011年,安徽省城镇实际在业残疾人数18.38万人,全省农村残疾人稳定实现就业106.15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有83.84万人[3].
目前,安徽省社区康复协调员有4500人,社区建有31万名残疾人个人康复服务档案.到2010年底,累计有19.3万多人接受了社区康复服务[4].课题组调查数据也显现出一个现实问题,有83.5%的残疾人认为,由于体育康复专业的服务人员奇缺,真正以体育健身为内容实施康复训练的极其有限.
2.5 体育设施和社团组织
文献资料显示,安徽省现有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61个,建设规模在800平方米以上并投入使用的综合服务设施13个,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立省级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3处;市级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45处;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1个[5].但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能提供无障碍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如社区体育活动区或站点极少.
2010年,安徽省是全国首位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建残疾人协会为100%的省份,但建立残疾人专项体育社团组织的为数不多.课题组在城镇乡村的调查中发现,真正能为残疾人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社团组织、指导员和志愿者几乎为零.被调查的残疾人中,91.3%的残疾人从未听说过有残疾人体育组织,甚至不知道如何参加残疾人体育组织.
2.6 法律法规认知与权益保护
被调查的残疾人中,对体育法规很熟悉或了解一些的仅占16.2%.当问到“你认为在体育活动方面与其他人是平等的吗?”有74.7%的人认为不平等,17.2%的人认为没有比较过,只有8.1%的残疾人认为是平等的.当问及体育权益受到伤害是否反映或投诉,回答“是”的只有5.6%,45.2%的人回答“否”,15%的说“不知道”,不知道去哪反映或投诉的占14.5%,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1.5%,认为反映或投诉都没用的占8.2%.被调查者中没有一例认为运用法律手段能维护自身体育权益.
同时,城镇乡村残疾人户外活动时间较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残疾人有自卑感,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体育权利,如表7所示,这些是他们不愿意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接近居民,融入社区与人交往的主要原因.
表7 安徽省各类型残疾人选择体育活动方式情况Table 7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disabled persons'reluctanc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ing activities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83.01%的残疾人分布在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幸福安康与政府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息息相关.首先,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各种组织形式和制度形式,扩大残疾人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就业渠道.只有消除残疾人经济贫困,才能使他们真正有能力投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其次,政府要与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作,建设合理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救助机制,共同承担起促进残疾人增收的社会责任.再次,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贫困生活补助和重度护理补贴制度的基础上,政府要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帮助残疾人培养自救能力,缩小地区间、城乡间各类残疾人群体间的差距,为残疾人参与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奠定基础.
3.2 构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残疾人体育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对体育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仅凭政府集权式体育公共管理,难以维持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需要政府通过残疾人体育协同治理的组织形式、组织理念和组织目标的创新,实现残疾人体育参与社会支持体系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这才是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所谓残疾人体育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与市场和社会组织构建一种服务型合作关系.其核心是转移职能、调整结构、建立信任、合理定位、明确义务、分担责任,在政府积极扶持培育的基础上,以共同目标建立起与社会和经济相适应的残疾人体育协同治理的组织网络.
3.3 建立社区多层次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迫切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层次的关爱、扶持、帮助.从现状看,残疾人参与公共体育健身活动多数选择的是“个人”或“自由组合”的形式,这反映出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与现实体育公共服务组织化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服务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多元与融合,构建以社区为主的多层次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体系,提升残疾人体育服务标准,实行社区残疾人个人健康档案登记制度,完善社区残疾人体育利益诉求与组织协调机制,这既是保障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引导残疾人体育发展走出困境,实现体育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3.4 推进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创新
政府是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在主导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实践中,一方面,要把握市场经济因素对残疾人体育的影响,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针对性的残疾人体育政策法规,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长效机制,扩大政府财政对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的影响力度,遏制在快速城市化发展中公共体育利益不均的现象.另一方面,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建立完善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持培育政策,将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如设立群众体育博彩、体育赞助、特殊税收政策[6],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那些吸纳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7],吸引、鼓励和支持社会和企业力量参与承接对残疾人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弥补和解决因政府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单一而效率不足的问题.推进多元主体合作,创新并形成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政府对残疾人体育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社会阶层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朝着均等化方向发展.
3.5 创建“残疾家庭”体育助残阳光行动
残疾人家庭成员是协助国家和政府提高对残疾人体育服务质量,维护残疾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是残疾人了解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改善生活环境、解除心理压力、掌握体育康复知识技能、传递需求信息的得力助手.世界许多教育家在论述家庭教育的同时,主张将家庭体育放在首位.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就是“家庭体育首位”的倡导者,他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家庭对残疾人的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起着最重要、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推进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的意见精神指导下,建议设立以全面推广体育助残阳光行动进家庭的“残疾家庭体育服务活动”的行动计划.一是,组建以残疾家庭成员为主的社区残疾家庭体育服务自助组织.以家庭体育文化、体育康复、缺陷补偿、医疗预防、法律维权、心理疏导等为重点内容的居家护理服务培训.通过残疾家庭成员的服务和教育,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和生活乐趣;通过残疾家庭成员传递残疾人的呼声,增进街道社区与残疾人的了解与沟通.二是,编写制作针对残疾人及家庭成员体育康复的科普读物和影像制品,满足不同类型残疾人在家庭成员的辅助下进行体育康复的需求.三是,制定残疾人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政策,确保他们能在就业、培训、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安排上给予照顾,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以减轻家庭成员在托养、护理残疾人过程中的负担,这更有利于减轻整个社会的负担.
3.6 加快残疾人社会体育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政府要利用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开设残疾身体教育学、体育心理保健和体育康复效果评估等学科专业,并通过建立省级康复人才教育基地,实施体育康复师资培养“百千万”工程计划,加快残疾体育康复教育、体育健身预防、健身效果评估和科技研发等专门人才培养.二是,要建立科研团队,设计更多适合进入残疾家庭,帮助残疾人体育潜能开发活动的器材及设备,为残疾人终身体育锻炼提供有利保障.三是,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评比表彰制度,逐步完善体育康复人员专业技术及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的晋升体系,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更多的专职专业人员、家庭、社会力量及志愿者投身到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中,共同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1]张纯和.教育改变人生[EB/OL].(2011-05-17).http:∥www.anhuinews.com/zhuyeguanli/system/004048496.shtml.
[2]新华网.安徽省建立贫困残疾人救助稳定保障机[EB/OL].(2010-03-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content_13230764.htm.
[3]2011年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5-07).http:∥www.luan.gov.cn/zfxxgk/contents.php?id=115383.
[4]2010年安徽省残疾人事业统计分析报告[EB/OL].(2011-08-08).http∥www.ahdpf.org.cn/news_how.asp?id=9384.
[5]2009年安徽省残疾人事业统计分析报告[EB/OL].(2010-10-28).http:∥www.cdpf.org.cn/sytj/content/2010-10/28/content_30316353.htm.
[6]高建萍.欧洲发达国家群众体育管理的相关经济政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40-43.
[7]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3-02-10).http:∥www.gdcl.org.cn/zwx/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