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神化痰方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39例*

2013-12-25张天华刘静生刘晓彦赵庆华徐敬江

中医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安神病程病例

张天华,刘静生,刘晓彦,赵庆华,徐敬江

(开封市中医院刘学勤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河南 开封 475000)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失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若滥用安眠药物可造成药物依赖,而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较好的疗效。2012年4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安神化痰方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3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刘学勤名医传承工作室及脑病门诊就诊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23~65岁;病程3个月~10 a。对照组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22~64岁;病程2个月~10 a。发病因素:两组精神情志因素占70.18%,无明显诱因29.8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1]和《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痰热内扰型失眠诊断标准。主证: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入睡,晨醒过早,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 h,有反复发作史。兼证:胸闷,心烦,泛恶,嗳气等。次证:头重目眩,口苦。主证3项,或失眠加另1项主证、次证2项,即可诊断。

2.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症状标准: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醒后再难入睡,醒后不适,或日间困倦;具有失眠及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严重程度:对睡眠时间、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和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失眠每周至少发生3次,病程达1个月以上。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年龄18~75岁,知情同意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3.2 排除病例标准

躯体或精神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失眠者;同时服用可能引起失眠的药物,及停药不足1个月者;最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药物研究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安神化痰方,药物组成:姜半夏10 g,夜交藤30 g,陈皮12 g,茯神20 g,炒枳壳12 g,竹茹10 g,合欢皮3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甘草6 g,炒枣仁30 g,琥珀9 g。采用广州一方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每剂分2次冲服,每次200 mL,早晚各1次,温服。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由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3020974,每片1 mg),1 mg/次, 1次/d,睡前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5 观测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PSQI评分(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质量等)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评分(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6 疗效判定标准

睡眠质量评价以PSQI评分减分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减分率=(治疗前PSQI评分-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前PSQI评分/100%。痊愈:减分率≥75%。显效:75%<减分率≥50%。有效:50%<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1.9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分,±s

8 讨 论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刘学勤主任医师认为当今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是痰热内扰心神[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过多的肥甘厚味,烟酒过度,加之今人“多虚”而崇尚“补益”,各种保健品和温补性药物的滥用,以及工作压力增加、夜生活的延长,都可导致脾胃运化受损或邪热内生,脾胃运化失司,水液精微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阻经络,经气不通,气机阻滞,郁久化热,痰热互结,随气流行,阻于心窍则心神不宁,“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或痰热阻滞气机,气机升降失调,枢机不利,阳不入阴而致失眠。如《景岳全书》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瘀而致不眠者多矣。”

安神化瘀方方中半夏除湿化痰,和胃降逆;竹茹清化痰热,除烦,且清上焦之热;枳壳破结理气,除三焦痰壅;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神宁心安神。上药合用取温胆汤之意化痰和胃,养心安神。龙骨镇惊安神;牡蛎上济心火,下养肾阴,寒以胜火清热,性平质重以制风;琥珀宁心安神;合欢皮、夜交藤、枣仁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有补有泻,有敛有散,阴阳并调,使阴平阳秘,心神安定,方能“安寐”。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1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4]张天华.刘学勤从痰热论治失眠经验[J].中医学报,2013,28(6):824-825.

猜你喜欢

安神病程病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病例”和“病历”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突触体ATR、LDH及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