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草本花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2013-12-23齐宇晴李新玲张彦妮李凤
齐宇晴 李新玲 张彦妮 李凤
(1.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2.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
草本花卉多为1-2年生,种类繁多、繁殖容易,同一种花卉又有多种品种和类型,株形、花形丰富多彩,并且病害少,适应性强,所以它们在庭院及城市绿化方面是极有价值的花卉,是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花材[1,2]。本文主要研究了4种草花的核型,其中石竹属于石竹科石竹属,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观赏期较长,而且含有皂苷、糖类及维生素、生物碱等,营养丰富,既可茶饮又可入药[3]。观赏椒又名五色椒,属于茄科辣椒属,花期为全年,观赏椒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不仅可以在其新鲜时直接食用,还可以腌制成泡菜,因此,好时椒的种植有助于解决北方冬季蔬菜种类少的问题[4]。裂叶花葵是锦葵科花葵属的草本植物,盛开花径10 cm左右,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5]。凤仙花属于凤仙科凤仙花属,不仅供观赏,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药用植物。此外,凤仙花对氟化氢反应灵敏,可以用来监测氟化氢污染[6]。
目前,国内外关于草花的生活习性、繁殖技术、栽培方法、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草花的细胞学研究基础理论比较薄弱,绝大多数草花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还没有被广泛研究。对草花技术开发,特别是增强其适应性、抵抗病虫害、新品种选育等工作缺少理论支持和发展后劲。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是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7],对草花染色体的研究可以从细胞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研究草花不同科属种之间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8],同时,对草花的抗病虫害育种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用的石竹、裂叶花葵、观赏椒和凤仙花的种子均来自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2 方法
选成熟的种子放在培养皿中加厚滤纸、水与少量的杀菌剂,21℃处理24-36 h,将发芽种子置于8℃下进行48 h低温处理,芽略有增长,然后将种子转入22.5-23℃条件下,处理12 h,使芽迅速生长。将上述处理的根尖剪下1 cm左右,立即放入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中处理24 h,再用Carnoy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固定24 h,水洗后放入1%的醋酸洋红中染色。常规压片法压片,并在Lecia DM6000B型显微镜下观察,选取图像清晰、中期染色体分散较好的细胞用Lecia DFC480采集图像。参照李懋学和陈瑞阳[9]的标准进行染色体计数和测量,得到核型数据;参照Levan等[10]的标准进行染色体类型分析;按照Stebbins[11]的分类标准进行核型分类;核型不对称系数按Arano[12]的方法计算,比值越大越不对称。
2 结果
2.1 石竹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选择30个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观察计数,其中29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条,占细胞总数的97%,因此确定石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图1),观察中未发现染色体有随体。石竹的7对染色体中有6对是中部着丝点,一对为近中部着丝点,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2 m+2 sm。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13-5.33,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29,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率为0,核不对称系数(AS.K%)为54.84%,根据Stebbins(1971)的分类标准,判定其核型为“1A”型(表1)。
2.2 裂叶花葵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选择30个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观察计数,全部30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14条,占细胞总数的100%,未发现非整倍性变异现象和多倍体现象,因此确定裂叶花葵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图2)。裂叶花葵的7对染色体中,具近中部着丝点的是第2、3、4、6对;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是第1、5、7对,裂叶花葵的核型中没有带有随体的染色体,其核型公式是2n=2x=14=6 m+8 sm。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5.04-8.62,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7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有3对,核不对称系数(AS.K%)为64.97%,根据Stebbins(1971)的分类标准,判定其核型为“2A”型(表2)。
图1 石竹的染色体中期相和核型
表1 石竹核型参数表
图2 裂叶花葵的染色体中期相和核型
表2 裂叶花葵核型参数表
2.3 观赏椒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选择30个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观察计数,全部30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4条,占细胞总数的100%,因此确定观赏椒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4(图3)。观赏椒的12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其核型公式为2n=2x=24=24 m。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5.24-11.28,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2.15,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率为0,核不对称系数(AS.K%)为53.30%,根据Stebbins(1971)的分类标准,判定其核型为“1B”型(表3)。
图3 观赏椒的染色体中期相和核型
表3 观赏椒核型参数表
2.4 凤仙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
选择30个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观察计数,其中29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条,占细胞总数的97%,因此确定凤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图4),观察中未发现染色体有随体。凤仙的7对染色体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是第1、4、5、6、7对,近中部着丝点的是第2、3对,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 m+4 sm。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87-10.31,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2.12,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率为0,核不对称系数(AS.K%)为60.78%,根据Stebbins(1971)的分类标准,判定其核型为“1B”型(表4)。
图4 凤仙花的染色体中期相和核型
表4 凤仙核型参数表
3 讨论
石竹、裂叶花葵、观赏椒及凤仙花等都是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草本观赏花卉,但目前我国对这些草花的研究仅限于生活习性、繁殖技术、栽培方法等方面,而对它们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核型是生物体最稳定的细胞学特征之一,与外部形态性状相比,核型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而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还可以根据核型分析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推测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彼此的分化历程[9]。核型相似程度往往与物种同源性和亲缘关系存在一致性,物种间在分类阶梯上越远,它们的核型差异越大[13]。Stebbins[11]认为,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核型是由对称性向非对称性演化的,核型对称性程度越高的生物,其染色体变异越小,进化程度也越低;而非对称性程度越高的生物,其染色体变异越大,进化程度越高。本研究中4种草花的染色体核型类型分别为1A、2A、1B、1B,是对称程度较高的染色体组成,因此这4种观赏花卉在进化上也都是比较保守的。由此,对这些花卉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不仅对它们的遗传和育种工作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而且对它们的演化、地理分布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的前提是要获得一张好的染色体制片,而获得好的染色体片子的基础是取材,关键是对材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成功则整个染色体制片工作便成功了一大半。可以利用药物进行预处理,如秋水仙素、对二氯苯、8-羟基喹啉等。也可以采取低温的方法进行预处理。本试验采用低温24 h,染色体长度适中,形态良好。在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冰水混合物的状态,处理时间过长,染色体高度浓缩,不利于染色体的识别。低温处理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4 结论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竹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14=12 m+2 sm,其核型为“1A”;裂叶花葵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14=6 m+8 sm,核型为“2A”;观赏椒染色体数2n=24,核型公式K(2n)=24=24 m,核型为“1B”;凤仙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10 m+4 sm,核型为“1B”。此4种草本花卉的染色体不对称系数(AS.K%)为53.30%-64.97%,属于对称程度较高的类型。根据Stebbins[14]有花植物核型进化中“对称-原始、不对称-进化”的观点,可认为该4种草花的核型进化程度较低,属于比较保守的进化类型。
[1] 刘志虎,陈江,于永武. 草本花卉繁种、制种、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 林业实用技术,2012,3:44-46.
[2] 刘宏涛. 草本花卉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2-28,70-161.
[3] 田永久. 石竹的繁殖与栽培管理[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10(9):11.
[4] 余文中,刘崇政,杨红,等. 观赏辣椒种质材料主要园艺性状差异性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0(19):7-9.
[5] 吉醒. 多姿多彩的锦葵科植物[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10(4):2-3.
[6] 潘继兰. 凤仙花高效栽培技术[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10(3):9.
[7] 侯小改,段春燕,刘素云,等 . 中国牡丹染色体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通报,2006,22(2):317-319.
[8] 杨汉民. 细胞生物学实验[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 李懋学,陈瑞阳. 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3(4):297-302.
[10] Levan A,Fredga K,Sandberg AA. Nomenclature for centromeric position on chromosomes[J].Hereditas,1964,52:201-220.
[11] Stebbins GL. Chromosomal and evolution in higher plants[M].London:Edward Arnold,1971.
[12] Arano H. Cytological studies in subfamily Carduoideae(Compositae)of Japan[J]. Botanical Magazine of Tokyo,1963,76:32-39.
[13] 陈瑞阳,宋文芹,李秀兰,等.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第3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2.
[14] Stebbins GL.植物的变异和进化[M].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