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2013-12-23张高斌郭建茂宁建东樊成岗
张高斌,郭建茂,宁建东,樊成岗
(1.万荣县气象局,山西万荣0442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为了应对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日益严重的干旱可能引起的冬小麦减产,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分析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重要。由于降水减少的原因,麦田土壤湿度已有变差的趋势;同时,进入21世纪,小麦产量徘徊不前[1-3],极大地影响了粮食安全供应。鉴于许多学者对作物产量进行研究[4-6],笔者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气象条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找出影响小麦产量的光温水关键因子,得出预报方程,它将为小麦生产精确估产,合理安排灌溉、人工增雨服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概况与研究方法
万荣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十年九旱,干旱为主要自然灾害,素有“干万荣”之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大县。年降水量400~600 mm,但分布极不均匀,小麦生育期间仅200 mm左右。当地土层深厚,蓄水保水性强,夏季休闲期蓄存土壤水分可为小麦播前形成良好的水土环境,为构建麦田冬前壮苗打下良好的基础。图1是万荣县历年冬小麦产量及直线滑动平均产量变化情况。由图1可知,小麦产量20世纪50—70年代末小麦产量增长缓慢,70年代末到90年代增长迅速,90年代中期达高峰,进入21世纪徘徊不前。
万荣县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次年5月底至6月初收获,全生育期251 d(表1)。
表1 万荣县小麦发育期平均日期 月-日
1.1 资料来源
1957—2008年气象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资料室,2009—2011年资料来源于万荣县气象局。小麦生育期资料为1980年恢复农业气象业务后的全部观测资料。1951—2011年全县小麦产量资料来源于万荣县统计局。
1.2 研究方法
粮食单产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2大类。一般来说,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等因素引起粮食单产的趋势增长,而气象条件的变化引起粮食单产的年际波动。将粮食单产分解为3部分,即y=yt+yw+ε。式中,y 为粮食实际单产,yt为趋势产量,yw为气象产量,ε 为随机误差。由于ε 所占比例小,忽略不计。本研究利用年滑动平均法计算出趋势产量yt,用实际产量y 减去趋势产量yt可得气象产量yw。
1.2.1 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方法[7-8]将线性回归模型与滑动平均相结合,将小麦产量的时间序列在某个阶段内的变化看作线性函数。随着阶段的连续滑动,直线不断变换位置,后延滑动,反映出产量的历史演变趋势。依次求取各阶段内的直线回归模型。各时间点上各直线滑动回归模拟的平均值,即为其趋势产量。只有当滑动时段足够大的时候,趋势产量才能消除短周期波动的影响。本研究滑动时段值取11 a。
1.2.2 逐步回归方法[9]将全部自变量中按其对y 的作用大小、显著程度大小或者贡献大小,由大到小地逐个引入回归方程,而对那些对y 作用不显著的变量可能始终不被引入回归方程。另外,已被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在引入新变量后也可能失去重要性,而需要从回归方程中剔除出去。引入一个变量或者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变量,每一步都要进行F 检验,以保证在引入新变量前回归方程中只含有对y 影响显著的变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产量与有关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本研究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方法求得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也参考了其他方法(多项式,3,5 a滑动),并对气象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2);由于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也对1981—2011年的气象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3)。由相关分析可知,7月中旬高温少雨对产量形成不利,可能此时正值麦地深翻期,高温少雨可能引起土壤严重失墒;9—10月为小麦备耕播种至出苗期,此时低温阴雨天气有利于出苗,可避免灼苗,也利于积累充足的底墒,对产量有利;11月上旬进入分蘖期,阴雨天气对产量有利,但11月下旬充足阳光和适宜温度有利于形成壮苗,一般日照时数要求大于50 h;刚进入越冬期(12月中旬)温度太高,可能容易引起后期冻害,也不利蹲苗,对产量不利;1月高温对产量不利(1981—2011年资料),2月中下旬(返青期)阴雨天气对产量有利,但3月上旬(返青期后)阴雨天气对产量不利,可能影响地温上升,特别是当雨量大于7.5 mm;5月上旬日照长对产量有利,5月下旬日照长对小麦灌浆有利,6月上中旬降水(特别是当降雨量大于20 mm)可能影响灌浆,引起小麦烂场。综合分析,9—11月降水有利于形成充足的底墒,小麦播种出苗、分蘖始期、返青期遇阴雨天气对形成产量有利,11月下旬和3月上旬却相反。建议生产上在小麦返青期干旱情况下,有条件可以浅灌或喷灌,避免深灌,2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干旱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增雨,但要避免在3月上旬增雨作业。拔节抽穗期(3—4月)降水量一般可达40 mm,加上当地土层深厚,可以充分利用冬前土壤贮存水,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10-11]。同时分析显示,2月中下旬降水有弱的增多趋势。茎秆质量与春季拔节前和拔节抽穗期的土壤湿度的相关性明显[12]。对特殊年份产量分析可知,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主要得益于9—11月降水较多(169.1 mm)、11月上旬降水较多(21.2 mm,历史第5)、11下旬日照时数中等(57 h)、2月中下旬降水21.0 mm(历史第2)、3月上旬无降水、5月下旬日照时数较多(104.8 h,历史第4)、播种至三叶期积温较少的气象条件的综合配合。1987年大减产主要因为当年9—11月降水较少(81.0 mm),11月上旬无降水,11下旬日照时数为18.3 h(历史倒数第3),3月上旬降水量较多(10.7 mm),5月日照时数为161.8 h(历史最少),5月下旬日照时数为46.2 h(历史倒数第2),6月上中旬降水较多(83.7 mm,历史第3),诸多气象条件对产量不利。
表2 1957—2011 年气象产量与有关气象因子相关较好的因子
表3 1981—2011 年气象产量与有关气象因子相关较好的因子
2.2 气象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
用SPSS统计软件,利用相关较好的气象因子(表2,3),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次要因子,建立气象产量与关键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13-15]。1957—2011年气象产量与有关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y=-685.684+3.258x1+22.039x2+4.858x3-3.152x4-11.522x5。x1为9—11月降水量,x2为2月中下旬降水量,x3为11月下旬的日照时数,x4为6月上中旬降水量,x5为3月上旬的降水量。1981—2011年气象产量与有关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y=-739.088+11.742x1-7.194x2+22.818x3+1.943x4,其中,x1为11月下旬的日照时数,x2为6月上中旬降水量,x3为11月上旬降水量,x4为9—11月降水量。
2.3 趋势产量的计算和2012 年冬小麦产量的预报
2012年全县小麦平均产量为3 225.0 kg/hm2,为进入21世纪后丰产年。本研究利用调和权重法计算趋势产量。用1957—2011年资料对产量预报,2012年趋势产量2 092.57 kg/hm2,气象产量为677.38 kg/hm2,预报2012年产量2 769.95 kg/hm2,与实际相差455.05 kg/hm2。用1981—2011年资料对产量预报,2012年趋势产量2 092.92 kg/hm2,气象产量为884.49 kg/hm2,预报2012年产量为2 977.41 kg/hm2,与实际产量相差247.59 kg/hm2。说明这2个预报方程对产量预报具有一定准确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3 结论
万荣县冬小麦趋势产量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增长迅速,90年代中期达高峰,进入21世纪产量徘徊不前。利用多种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分析其与1957—2011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月资料和旬资料的线性相关性,同时结合1981—2011年的冬小麦发育期平均值,分析了它们与产量的关系,找出相关性明显的关键气象要素,分析了它们与产量的关系,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关键气象要素与气象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上年9—11月、2月中下旬和上年11月上旬的降水量、上年11月下旬的日照时数,并建立回归方程,利用调和权重法计算下年的趋势产量,进行产量预报。这些可为小麦生产的精确估产,合理安排灌溉、小麦生育期评价、人工增雨服务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抓住关键期人工增雨将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小麦观测资料以及作物分蘖情况、有效茎数、小穗数、作物长势、土壤湿度、卫星遥感资料进行产量综合预报。
[1]张高斌.万荣县麦田土壤水分相关分析以及对产量因素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2]张高斌,郭建茂.山西万荣县近52 a气候特征及其与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土壤湿度的关系[J].干旱气象,2011(1):94-99.
[3]王计川,刘秀英,茅彧,等.山西省近23年干旱灾害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9):12-14.
[4]张利华,张永强,仲维建,等.徐州地区小麦产量预报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8-18700.
[5]李伟英.菏泽地区出口花生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J].山东气象,2001(1):27-28.
[6]曲静.调和权重法在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11(5):109-110.
[7]中国气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旱灾害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8]温晓慧,温桂清,薛敏.用直线滑动均值做作物趋势产量预报[J].黑龙江气象,1994(1):19-20.
[9]冯定原,夏海峰,李湘阁,等.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
[10]山西运城地区气象台.关于“麦收八十三场雨”的调查分析[J].气象,1978(10):25-26.
[11]詹志明,刘军臣,巍东岚.旱涝对豫东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1999,20(4):9-14.
[12]张高斌,郭建茂,吴元芝,等.万荣麦田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陕西气象,2011(6):1-4.
[13]朱秀红,李秀珍,姚文军,等.基于SPSS的日照市小麦产量年景预测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95-297.
[14]朱秀红,郑美琴,姚文军,等.基于SPSS的日照市茶叶产量预测模型的建立[J].河南农业科学,2010(7):31-33.
[15]刘政,孙艳.SPSS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北疆棉蚜年发生程度的预报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815-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