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健脾散联合通络止痛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 例临床观察

2013-12-23康俊萍侯丽萍刘金福高雪灵李婧霞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类风湿脾虚通络

康俊萍,侯丽萍,刘金福,高雪灵,李婧霞

(1.柳林县中医院,山西 柳林 033300;2.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进行性、慢性及侵蚀性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失调,自身免疫过度活化,产生致炎因子而发病[1]。祖国医学属痹症之尪痹范畴,病因病机多与风寒湿有关。侯丽萍博士提出“湿、热、虫、毒”学说,强调“湿”为主的主病因在尪痹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时强调健脾化湿,通调三焦[2]。益气健脾散为侯丽萍博士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研制的院内制剂之一,通络止痛胶囊为侯丽萍博士研制的国药准字药,二者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 例均为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2009 年8 月至2010 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 例,其中男性10 例,女性50例;年龄18 ~70 岁,平均44 岁;病程6 个月~20 年,平均8 年。对照组60 例,其中男性12 例,女性48 例;年龄20 ~70 岁,平均42 岁;病程6 个月~20 年,平均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3]符合本院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的证候分型湿热阻络型分类标准。

1.2.2 西医疾病诊断标准[4]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 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

1.3 纳入标准

患者第一诊断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且年龄在16 ~75 岁之间,除外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口服益气健脾散(院内制剂号:晋药制字AZ20070142,成分:人参、茯苓、白术、香橼、山药、焦三仙、白扁豆、莲子等21 味中药)和通络止痛胶囊(国药准字:B20020266,成分:木防己、苦参、薏苡仁、半夏、蚕砂、百部、甘草、豨签草、连翘、杏仁、滑石、通草、黄柏),对照组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口服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治疗9 周为1 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疗效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9 周后对下列指标进行评估:a)临床观察指标: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b)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

1.5.2 不良反应观察指标 反酸、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

1.5.3 疗效评价标准[3]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0%,血沉或C 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50%,血沉及C 反应蛋白改善率≥5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20%;血沉及C 反应蛋白改善率≥2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20%,血沉及C 反应蛋白改善率<20%。疗效指数=(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9 周后比较两组疗效,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体征指标比较

治疗9 周后两患者的症状、体征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s)

注: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2)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 <0.05

/min对照组 治疗前16.07 ±5.8314.4 ±5.5519.2 ±5.24127.33 ±55.48治疗9 周后4.87 ±2.781)3.46 ±1.951)5.33 ±1.801)65.33 ±21.341)组别 时间 关节疼痛数/个 关节肿胀数/个 关节压痛数/个 晨僵时间治疗组 治疗前18.03 ±5.9616.03 ±6.2319.7 ±5.38129.66 ±57.5治疗9 周后3.43 ±2.011)2)2.03 ±1.401)2)4.17 ±2.011)54.67 ±19.431)

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RF,ESR,CRP,Hb 治疗9 周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RF,ESR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2)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 <0.05

组别 时间RF/滴度ESR/(mm·h -1) CRP/(mg·L -1)Hb/(g·L -1)PLT×109/L治疗组 治疗前650.66±327.0752.27±31.322.84±2.309.65±2.04450.7±145.7治疗9 周后344.8±147.001)26.73±15.961)1.62±1.0210.02±2.33358.7±98.6治疗组 治疗前650.53±351.9458.47±31.542.97±2.279.64±2.10454.7±147.5治疗9 周后307.5±163.091)17.37±11.211)2)1.15±0.991)11.88±1.991)2)345.3±103.51)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虽然不明,但从临床表现特征分析,祖国医学认为其病理产物主要为湿热毒虫,外因为风寒湿邪,内因为脾虚或肾虚,其病之本责之于脾虚或肾虚导致机体机能低下,三焦气化不畅,使人体失去了自调节、自平衡、自节律、自适应能力。再者,因脾虚或肾虚结合外邪入侵,湿热虫毒蕴结于经脉、肢体、关节等而发为痹症,所以治疗时不仅要清热解毒、杀虫通络,更要从本着手调理脾肾。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以养五脏六腑,使人体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正常。脾有护卫机体、抗御病邪之功,卫气和营气是人体抗邪的主要物质,皆依水谷之气而生,赖水谷之气而养,脾胃功能正常则营卫之气充盛,反之则营卫之气不和,抗御外邪之力低下而致外邪入内。另外,脾主运化,水液也是其运化的对象,若脾气虚弱、营卫之气不足,水液、水谷不能正常输布,导致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日久胃阳不足,不能腐熟水谷,久则营卫之气不足,水湿内停流注关节肌肉。《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且脾为生痰之源。湿有内外之分,但又相互影响,脾居中洲,为治水之脏,喜燥而恶湿,湿又易伤脾,脾伤则又生内湿,同气相求,更招外湿,故脾失健运在病程反复中实为关键[5]。在疾病传变中,脾虚导致营卫不和,气机失降,运行水谷、水湿发生障碍,表现为由浅入深的传变,从肌肤到筋骨的病理过程。现代研究成果也已证实,脾虚证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低下以及免疫调节机制紊乱等方面的问题。徐世杰等[6]认为,脾虚时可能通过下调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上调全身免疫应答而加重CIA 发病;李宏宇等[7]认为,淋巴免疫的三项监视功能与中医脾有着本质的关联,两者所反映的免疫理论实质相互一致。所以治疗痹证在应用清热解毒、通络杀虫祛邪的同时,不应忘记调脾,无论新久虚实,皆辅以健脾、调脾、通脾之法,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药物毒副作用减少,使人体达到通统和谐的“阴平阳秘”状态。

通络止痛胶囊以木防己为君,性寒,味苦,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通络,舒利关节,佐以蚕砂祛风除湿去浊,豨签草助木防己通利关节祛除湿热,薏苡仁、半夏健脾胃运水湿,杏仁、百部下气开窍,苦参祛风清热燥湿,连翘清热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滑石、通草轻滑通利引邪气下走水道,甘草调和诸药,上中下三焦同治,共奏清热利湿、健脾通络之功。

益气健脾散重用人参为君以健肺脾之气,大补元气;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渗湿健脾;佐以香橼、佛手、砂仁、白蔻仁等醒脾理气,补脾益肾。全方健脾与醒脾同用,益气与理气共施,燥湿与渗湿并举,补而不滞,利而不伤,药性平和。

本研究发现,治疗9 周后,两组均能改善RA 患者的症状、体征,且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ESR、Hb 方面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结果与之吻合。可见治疗RA 时,在辩证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健脾散和通络止痛胶囊明显优于加用雷公藤多苷片。因此治疗RA 时,无论病程长短,临证都应健脾运脾,通调中焦,以收到满意疗效。

[1] 李晓娟、胡义平.CD4 +CD25 +FOXP3 +调节T 细胞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J].现代免疫学,2009,29(7):514-517.

[2] 侯丽萍.类风湿关节炎[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中华医学会编.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侯丽萍. 风湿病的中医综合系统疗法[J]. 山西中医,2005,23(5):22.

[6] 徐世杰,肖 诚,周桂琴,等. 实验性脾虚痹症的黏膜免疫学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35-38.

[7] 李宏宇,汪 军,高铁峰,等. 脾虚与淋巴免疫相关性试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16.

猜你喜欢

类风湿脾虚通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