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时机探讨

2013-12-23邢恒珍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发展期鼻唇口角

邢恒珍

(夏县人民医院,山西 夏县 04440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往往受到限制。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分3 期,1 ~7 d为发展期,8 ~15 d为静止期,>15 d为恢复期[1]。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常可产生瘫痪、肌挛缩或联带运动等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容貌和面部机能,而且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但对治疗的最佳时机存在争论,本文为探讨是在发展期针刺治疗效果好,还是发展期过后才可行针刺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收治的172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 ~2011 年夏县人民医院针灸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72 例的病历资料。病程:1 ~7 d 84例,8 ~15 d 62 例,15 ~30 d 11 例,1 ~3 个月15 例;病情:轻度22 例,睑裂扩大约2 mm,无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2 mm,皱额力弱,睑闭合稍不全,吹哨能力稍差;重度54 例,睑裂扩大>3 mm,下睑外翻,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3 mm,皱额不显额纹,睑闭不能,流泪,不能吹哨,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中度96 例,病情介于轻、重度之间。病程小于7 d为A 组,病程大于7 d为B 组。

入选病例均为急性发作,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和噘嘴等动作。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 味觉减退或消失。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入选病例均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其他神经病变。

1.2 治疗方法

取穴:风池、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足三里、内庭等。随症选穴: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乳突部痛加翳风;颏唇沟歪斜加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不同病期施以不同针刺手法。发展期:病邪初袭机体,尚停留在表,针刺宜浅,刺激量宜轻,取穴宜少;静止期:此期表邪渐入内,邪正相争,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故应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皮下透刺为主,配合刺血、拔罐,加强疏通气血的作用,促进经络功能的恢复;恢复期:虚实夹杂,邪去正亏,治宜益气、养血、通络,主要采用补法,取穴宜少,针刺部位宜深。均留针30 min,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休息3 d,继续下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患侧面肌功能恢复,外观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患侧面肌部分恢复,外观大体对称;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患侧面部外观不对称;无效:治疗10 次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 组痊愈82 例,痊愈率为97.62 %;B 组痊愈75例,痊愈率为85.23%。两组比较,χ2=8.92,P <0.05。见表1。A 组痊愈的82 例中,第1 个疗程治愈40 例,占48.78%;而B 组痊愈的75 例中,第1 个疗程仅治愈2例,占2.67%。两组比较,χ2=67.79,P <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痊愈?病例所用疗程比较 例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1 岁,于2010 年7 月8 日下午就诊。主诉7 日早晨起床感觉左面部有牵紧感,耳后疼痛,8 日漱口时流口水,照镜发现口眼歪斜,来诊。查:左眼不能闭合,眼裂扩大约2.5 mm,流泪,左侧皱额力差,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偏歪约2.5 mm,示齿困难。诊断为中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3 次后,左眼睑即可闭合2/3,流涎好转,治疗6 次后基本恢复正常,唯口角稍斜,治疗10 次后完全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4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风邪侵袭经络,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氧、水肿、受压、血循环障碍,经脉失于濡养,弛缓不收而发病。此病发展期病邪尚浅,正气未衰,面神经正处在急性炎症水肿期,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给予面部穴位良性轻刺激可以使患处局部琥珀酸脱氢酶、乙酸胆碱活性增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神经突触的联接随之增强,肌肉的活动性升高,从而增强面神经周围肌纤维和面神经支配的肌肉纤维收缩[2],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组织的抗感染力,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促进炎症和水肿的吸收,增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消炎、消肿,减轻骨管内外对神经的压力,松懈组织粘连,缩短面神经受压时间,阻止病变发展,进而增加面神经恢复的概率,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本资料结果显示,A 组痊愈率高且疗程短,明显优于B 组。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时机在发展期。在发展期针刺可及时控制病情,多数患者不需再经历静止期、恢复期。

A 组有2 例未痊愈,其中1 例曾到小诊所进行多次电刺激;另1 例求愈心切,自寻多种治疗,配合差。2例未痊愈者可能与早期面部刺激过于频繁,使局部组织呈持续充血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炎变神经的水肿,不利于恢复有关。《素问·刺要论》中说:“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度”,“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即为此。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恢复,不但要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还要配合正确、科学的针刺手法。

[1] 王子臣.“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 例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2,22(77):453.

[2] 杨 晖.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126 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4):30.

猜你喜欢

发展期鼻唇口角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视角与口角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两代人的不同
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我国天然气进入大发展期
把握最佳发展期,让地理不再艰涩——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二章为例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