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域优势,以“学术大中华”的姿态面向未来——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王焱教授
2013-12-23文图中国医药导报刘志学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2013年3月20日至23日,由中华医学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由欧洲PCR、美国心脏病学会等30多家国内外专业学会及心脏中心协办的亚太地区最大、世界第三大的介入心脏病学会议——第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据了解,数千名来自国内外心血管病学与放射介入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另据记者了解,在这次学术会议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王焱教授在出任国内主席团成员的同时,还以多个分论坛、卫星会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多场学术讨论,并在会上作了《心脏介入医生应关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复杂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与介入治疗策略解析》两场学术报告。此外,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上,王焱教授还出任了大会执行主席,而且,在那次会议上,医学界提出了“学术大中华”的崭新理念。针对这一理念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本刊记者对王焱教授作了深入采访。
三大平台托起“学术大中华”愿景
采访一开始,王焱教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学术大中华”这一理念产生的背景。
“那应该是去年年底的事儿了。”王焱教授回忆说:“2012年11月31日至12月2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和厦门市心脏中心、亦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主办并承办的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第五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客观地讲,那次大会是目前国内港、澳、台参会医生最多的大型心血管专业国际交流论坛。在那次大会上,两岸四地及海内外心血管界精英再度聚首。我们基于临床危重疑难病例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并重点展示了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和规范化诊疗方案。那次大会的内容十分丰富,共设8个分会场,8个卫星会,同时还开了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之先河——首次在我国台湾地区设立了分会场……”
王焱教授继续回忆说:“在那次学术会议上,我们通过70多场次、700多人次的专题学术讲座、报告及现场同步直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台湾地区振兴医院、香港地区伊丽莎白医院及内地厦门心脏中心心内科的介入专家,与国内外心血管名家联袂进行的20多台精彩的手术演示,由此展现了当今心血管领域学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那次大会上,既有心血管病进展教程,也有海峡两岸专家共同交流的海峡高峰论坛,更多的是通过现场实时手术直播,大会专家、参会代表同导管室的手术专家们实时交流沟通,共同讨论手术策略以达成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展示目前最新的治疗理念、手术策略及手术技巧,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常言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大会还特别关注了临床护理这个领域,首次设立了海峡两岸心血管护理论坛。此外,还有从‘两岸四地’征集、并经过精心遴选的146例疑难复杂病例在大会上进行讨论交流……”
出任那次学术大会执行主席的王焱教授兴奋地介绍说:“‘学术大中华’的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酝酿而成的。那次大会本着‘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交叉融合,缩小指南时间差距,共同提高临床水平’的宗旨,实际上是打造了三个广阔的平台:一是海峡两岸四地互补交流平台,二是海峡两岸四地老中青三代专家指导培训平台,三是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普及提高平台。在这三大平台的支撑下,在那次会议上,继续实现了‘两岸四地’医界同仁共聚首,形成了‘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的‘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基本形态。因此,在那次大会上,担任那次大会主席的杨跃进教授,对业已形成的‘学术大中华理念’作了详细阐述,并呼吁‘两岸四地’医界同仁继续践行这一愿景。”
据王焱教授介绍,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第五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云集了“两岸四地”该领域的学术大家,仅出席开幕式的专家就有陈灏珠、杨跃进、陈秋立、林幸荣、常敏之、张铭清、康涛、赵国彬、何世华、蒋忠想、程俊杰、洪丰颖、卢长林等多位教授。
设立“姜必宁奖”,专家“传经”惠及后学
据王焱教授介绍,那次大会上提出的“学术大中华”理念赢得了“两岸四地”诸多专家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各路大家纷纷向与会代表“传经送宝”,让与会的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获益匪浅。
王焱教授介绍说,厦门心脏中心在那次大会演示的完全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BDS)植入手术为国内第一例该类手术,体现了现代材料学的最新成就与介入技术的完美结合。完全可吸收支架在支架完成使命后完全吸收消失,患者无需长期服用特殊药物,代表了支架治疗未来的方向。同时,厦门心脏中心还演示了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手术。这种手术创口极小,手术时间短,降压效果可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在“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导引下,海峡两岸的专家在那次大会上共同认为,大家应该展开更多的合作,建立起符合华人实际情况及国情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荣民医院常敏之教授则在大会上十分谦逊地介绍说,我国大陆地区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台湾地区的医师学习。最近几年内地心血管领域发展迅速,海峡两岸在学术发展上逐渐形成了“国际化、同步化”的趋势。常敏之教授还认为,“大中华地区”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因此,在“学术大中华”理念的导引下,海峡两岸的专家应该展开更多的合作,建立起符合华人实际情况及国情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
来自香港地区的蒋忠想教授强调,医学技术的提高,离不开医生的培养。香港地区的医学生毕业后,还要完成6年的心脏科实习,经考试合格后才可以成为心脏专科医生,但这时还不能从事介入手术,还需要3年的介入培训,成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后,才能单独进行介入手术。应该说,在香港,一名PCI医生的学习历程很长,但相对来说,是比较规范的。
在那次会议上,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唐熠达教授指出,要跨越试验和实践的鸿沟,从医学证据的获得到医学实践改变的普及,似乎总存在着看不见的屏障。现代医学确实取得了很大进展,新药、新技术和新理念层出不穷,但医学的整体目标是维持公众健康,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成果,消除健康差异,而不是追名逐利。在心血管病发病率直线上升的情况下,对于高科技的依赖使得检查和治疗费用节节攀高,高额的医疗支出迫使我们重新分配现有的医疗资源,为治疗决策选择新的价值体系。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吴永健教授在会上谈到,在冠脉介入心脏病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旋磨技术虽然历史悠久,但依旧是处理严重钙化病变的最有效和安全的手段之一。面临中国巨大的病人群体,尤其是严重的钙化病变群体,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普及并规范旋磨介入技术,为广大病患服务,是介入医师面临的大问题。有鉴于此,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的中国冠脉旋磨俱乐部应运而生,并在会议期间顺利启动。旨在推动旋磨技术在国内合理规范地使用,同时也为国内开展旋磨治疗的同道们搭建一个平台,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中国旋磨俱乐部的成立,将是中国严重钙化病变治疗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平台上,将会聚集越来越多的智慧的中国介入医师,为更好地给广大严重钙化病变患者服务,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大会执行主席,王焱教授回顾说:“我在那次会议上主要强调了医生应该‘学指南、懂指南、用指南、守指南’的观点。因为当前临床试验层出不穷,国内外心血管病诊治指南不断在出台和更新,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心血管诊疗技术发展不平衡,指南对一些临床问题并未明晰,因而造成指南与实践尚存在‘间隙’。因此,要在医生、专业协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加强推动指南的贯彻落实是关键。其中,医生是指南的具体执行者,是落实指南的最关键环节。只有医生充分认识到各种诊疗指南的科学性与重要性,才有可能有效推动指南的贯彻和落实。各级学术组织团体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在心血管医生中加大相关指南的宣传力度,使医生真正做到‘学指南、懂指南、用指南、守指南’……”
王焱教授接着透露说:“上述各位专家带来的各种行业信息及最新技术信息,为与会的年轻医生们带来了一道道丰盛的学术大餐,体现了‘学术大中华’的理念已经得以切实的践行;而且,那届大会也尤其注重鼓舞年轻医生的研究兴趣,为此,会议特别设立了‘姜必宁奖’。经过严格评选,最终折桂者是来自台湾地区台北荣民医院的王岡陵医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程翔教授。评选结果揭晓后,分别由杨跃进教授和林幸荣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随后,王焱教授又介绍了“姜必宁奖”的设立背景:这个奖项由台湾地区阳明大学荣誉教授、台北荣民医院总医院医疗专业顾问姜必宁教授创立的财团法人心脏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设立,其宗旨是希望鼓励青年学者研究工作,石中琢玉,沙里淘金,从奖励中挖掘该学术领域的“金童玉女”,选拔人才,使他们荣登“奖坛”!
回首过往,与“大中华”同道相约未来
据记者了解,与“第四届海峡心血管病学论坛暨第四届GAP-CCBC心血管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同期举办的第五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习惯上被业内简称为“厦门会”。那么,作为中国南方地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回顾5届以来的发展历程,王焱教授有哪些感悟呢?
对此问题,王焱教授坦率地说:“我们厦门心脏中心自200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性的心血管病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以往历届会议,我们都会邀请海峡两岸著名的专家、学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方面最新诊治和研究进展的研讨、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新技术的演示,并开设专题讲座、手术同步直播以及优秀论文交流等。归结来讲,‘厦门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探索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最佳方法,从而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降低心血管的发生率及致死率,促进人民的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同时,我们竭尽全力构建成为两岸心血管病领域临床及研究人员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以利于广大同仁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技术、新信息,建立广泛持久的合作,将两岸心血管学术交流做大做好,共同促进我国心血管病的整体诊治水平……”
王焱教授继续说:“如果要谈感悟的话,我认为,随着‘厦门会’一届接一届的影响在逐步扩大,其会议的辐射面也在逐步扩大。到了第五届时,已经由最初主要由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逐渐扩大到了东南亚‘中华文化圈’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也正是在这种影响态势下,我们及时提出的‘学术大中华’的办会理念,以期能够将‘厦门会’赋予一个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境界,在当前各种通讯技术空前发达、全球一体化理念不断在各个领域得以彰显的‘大环境’下,把国际上最先进的心血管病研究进展和会议内容结合起来,尽快与国际接轨。此外,心血管领域是医学各学科中进展最快的,每年的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参与‘厦门会’作演讲、手术演示的专家,也都非常熟悉国际心血管进展的最新动态,能够将国际上最新、最精彩的亮点传递到会议上来,能够在‘厦门会’上通过更为广泛的学术交流,造福于更多的国内外患者……”
话题回到王焱教授赴京参加的第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鉴于王焱教授还以多个分论坛、卫星会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多场学术讨论,并在会上作了《心脏介入医生应关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复杂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与介入治疗策略解析》两场学术报告,因此,记者希望王焱教授能够介绍一下这类疾病国内外的治疗进展,以及对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有哪些重要的借鉴意义。
谈及这个话题,王焱教授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可累及全身多血管床的疾患,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均可导致急性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目前国内由于学科的隔阂,心血管科医生往往对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重视不够,而其他学科的医生专注于处理本学科所面临的血管病变,忽视了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导致部分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病人不久却发生卒中或面临截肢的风险;部分成功进行了下肢血管血运重建却在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的遗憾结局。重视发现并首先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多血管床狭窄的潜在风险最大的罪犯血管,再依次解决其他的血管病变,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鉴于执业地点的因素,王焱教授把话题转向了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地区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以及当前防治心血管疾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方面他认为:“其实中国南北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的确存在着很显著的差异,这与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尽管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方面的各种差异在逐渐减小,但总体来讲,我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地区血脂异常程度没有北方严重,这跟我国南方地区饮食普遍比较清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福建地区的高血压、脑中风的发生率也较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相对而言,我国北方地区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一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上升的曲线越来越陡,这表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在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方面,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宣传控烟、倡导低盐等健康的饮食习惯等。从科普层面而言,我们每个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都不仅仅是在专业性的学术会议上,即使是在其他不同的场合,也都在不断呼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期通过努力,使更多的民众早日认识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早日把心血管疾病上升的曲线降下来,提高全民族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个人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下来。”
问及王焱教授所供职的厦门市心脏中心的学科建设情况,他谦逊地介绍说,厦门市心脏中心其实还很“年轻”,她是于2001年9月16日,经海外华侨及国际知名学者倡议、政府投资兴建,才组建起来的心脏病专科医疗机构,目前拥有120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设有病床160张,年门、急诊量13万余人次,年收住院患者5000余人次。同时我们还拥有国际一流的心血管病诊疗设备和和先进的管理流程,为患者提供高水平、人性化的诊疗服务。2008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具有开展心脏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厦门市心脏中心于2010年成为首批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中国教育基地;2011年,其心内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4月获得了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福建省先天性心脏病定点救治医院的学科地位;同时,国家卫生部还组织了对第一批国家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的复评,厦门市心脏中心凭着出色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以顺利通过;而且,经过该中心培训的学员,也全部通过了国家的资格认证考试。
采访到最后,王焱教授欣慰地说:“经过十多年的学科探索和学科建设,目前,我们厦门心脏中心业已成为海峡西岸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大潮中的一块靓丽的品牌,在与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的协作下,我本人坚定地相信,‘厦门会’以及‘海峡心血管病论坛’,在‘学术大中华’的全新理念支撑下,就像这春和景明的季节一样,必将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焕发出更大的行业影响能量和活力,必将持续搭建和巩固‘两岸四地’并逐渐扩展至全球华人心血管病学者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并造福于更多的民众。让我们以‘学术大中华’的心态和姿态,与业内同仁共同期待,在2013年以及未来的岁月里,再相约福州、厦门,相约同一个造福人类生命健康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