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2013-12-23裴海霞
裴海霞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班上有些学生爱听教师讲解,有些学生喜欢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有些学生喜欢与别人热烈讨论,有些学生则偏爱自己独立学习.这实际上就是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在学习方式上的表现.所谓认知风格也称为认知方式,是指个人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在学习中就表现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中的差异.差异并不是差,而是一种财富.学生的差异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就目前研究较多的认知风格主要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等.这些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成为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心理变量.因材施教一方面意味着发挥不同认知类型者的特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弥补认知风格上的缺陷.
一、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从个体在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看,个体的认知风格可以区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两种.这两个概念最早由威特金于1954年提出.后来的研究发现,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风格.具有场独立型风格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和干扰,他们倾向于对事物独立作出判断.具有场依存型风格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加工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为参照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从他人处获得标准.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鉴别出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针对不同的认知风格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偏爱不同的学科.威特金等人的调查发现,场独立型学生对自然科学、数学等强调认知能力的学科感兴趣,而场依存型学生对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艺术等以人为对象的专业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类型,有针对地来激发兴趣.其次,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两类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也影响着不同认知类型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最后,师生之间认知风格的匹配关系明显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也表现出来不同的解题能力.场依存型学生由于对事物有较大的依赖性,易受表面信息结构的影响,克服隐蔽能力差,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受一些附加因素的干扰,往往只抓住了几个与某类典型解法相似的条件进行机械地解答,不能分析题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择其关键成分进行解题.这类学生在常规方法的使用上可能比较扎实,在一般常规题的练习中不会有问题,但解一些结构较复杂,隐蔽性较强的题目时,则会处于劣势了.相对而言,场独立型学生则能较好地克服隐蔽干扰条件,在解题过程中善于对条件与问题进行剖析,从习惯的固定的解题方法中摆脱出来,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变换新思路以符合当前解题任务的要求,发散性思维较场依存性者要强一点.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不同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充分了解,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消除场依存性同学在这方面的劣势.在布置与讲评习题时,要精心挑选,并尽可能地多给场依存性的同学一些巧妙的提示,帮助他们发现题目的关键所在,从不同角度多运用各种解题方法,使之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解题时能多一些变化,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二、冲动型和沉思型
根据学生对问题作出反应的速度,可以把学生区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冲动和沉思涉及到个体在不很明确的情境下对自己解答的正确性进行思考的程度.错误率和反应时间反映出了这方面的个体差异.具有冲动型风格的学生解决问题速度快,但容易出现错误.而沉思型学生则相反,虽然速度比较慢,但错误少.两种认知风格各有优缺点,并无好坏高下之分.冲动型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据优势,而沉思型学生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成绩更好.另外,阅读领域的研究还表明沉思型学生更善于鉴别文章的前后矛盾之处,而冲动型学生更擅长快速浏览文章.如何针对冲动型和沉思型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呢?自我指导式训练将有助于教师尽量降低这两种认知风格的负面影响.自我指导式训练教给学生利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我对话来监视自己的思维.
三、具体型和抽象型
根据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时所采用的概念水平的高低,可以把认知风格区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一个抽象型学生,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定型),能够容忍场景的模糊度并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而具体型学生则能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否则很容易偏见,这一领域的有关研究表明,抽象型学生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如归纳法或发现法)下会表现得更好,而具体型学生在结构化教学方法(如演绎法和讲解法)之下成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