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代码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2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双重代码意象

李 真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双重代码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Paivio, Sadoski 和Goetz等人提出开创性的双重代码理论(DTC),它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提出人有两套表现系统: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Paivio认为这两套系统同时独立而又相互运作,从而,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和习得效率。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注意这两种不同的表现系统[1]463-484,[2]79-82。语言系统可以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语言的储存。而非语言系统专门处理图像或者叫做“像图片”的信息,这一类信息的排列是连续的,图画式的,Paivio把它们叫做意象,这一类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加系统全面[3]105-106。

二、双重代码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在“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三个英语阅读模式中,我们最常运用的是“相互作用模式”,即阅读时读者所具备的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的相互作用。笔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象会使得读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更直观。如在理解这样一段文字 “One day, a poor boy, who was trying to pay his way through school by selling goods door to door, found that he only had ten cents left. He was so hungry that he decided to beg for a meal at the next house.”时[4]33,读者头脑中出现连续的画面:一个贫穷的小男孩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但是只赚到极少的钱,由于太饿了,决定向下一个房子的主人乞讨一顿饭。由于脑海中画面的出现,营造了故事发生的真实场景,读者对材料的理解会加深,记忆也就更加持久,同时对正在处理的语言更加感兴趣,印象更加深刻,因此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也就更好。在非语言系统即意象情感反应等作用下,学习者加深了对词汇的记忆及阅读材料的理解[5]52-53。

三、意象教学研究的实验

实验目的:检验使用意象对提高阅读理解是否有效。

实验对象:幼教专业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共40人,分为两组,一组20人。

实验材料:来自于《灵通高职高专英语·读写译教程》中的文章。此书非本专业现用教材,保证学生没有接触过该教材,以保证实验的客观性。

参考成晓光的实验步骤[6]15-18,实验过程如下:

1.笔者挑选出两篇文章,A篇题目是: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B篇题目是:Illiteracy. A篇共3段,308个字, B篇共4段,312个字[7]34-35。笔者按照自然段分别印刷并分页。每份A篇文章共3页,按序订起来,每份B篇文章共4页,也要按序订起来。

2.第一次阅读

第一组20人阅读A篇,第二组20人阅读B篇。第一次阅读时只让被试者尽快阅读,以阅读理解为目标,并告之读完后根据记忆尽可能详细地把文章内容写出来。对参试者第一次阅读的原始报告,笔者做出如下分析。

表1 第一次阅读的平均阅读时间、报告字数与正确的意义单位的数量

从统计结果看,两篇文章的阅读时间和正确报告的意义单位的数量相近,由于第一次阅读被试的两组都只是以理解为目的,所以,结果只能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当,而且只受学生本身的语言因素的影响,而非意象。

3.第二次阅读

参试者进行第二次阅读时,两组学生对两篇文章交换阅读,第一组(理解组)20人阅读B篇,参试者重复第一次阅读的步骤来进行阅读理解。第二组(意象组)20人阅读A篇,参试者被要求在每读完一段即一页以后都要形成相应的意象。两组参试者同样要在读完后根据记忆尽可能详细地把文章内容写出来。笔者具体分析如下。

表2 第二次阅读的平均阅读时间、报告字数与正确的意义单位的数量

从统计结果看,两组阅读的平均用时都超过了第一次阅读,而此次意象组阅读的平均用时更是远远大于理解组,这是因为意象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形成意象,如在读完第一段后读者脑海当中形成婴儿牙牙学语的画面、幼儿阶段模仿语言的画面、还有学习英语时的景象。意象组的参试者们说这些意象帮助了她们的记忆。由此表明,不同读者在英语阅读上的差异除了受到读者本身的语言因素影响之外,意象的影响更大。读者在阅读中保持头脑中形成连贯的图像和画面就是充分利用了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表现系统。

三、双重代码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双重代码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可知,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的输入和储存,还要引导学生更多地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输入,特别是鼓励学生使用意象信息,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要将双重代码理论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背景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阻碍阅读理解程度最大的往往是文化背景知识,即非语言因素。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访问得知学生认为阅读材料作者的信息、历史环境、社会风俗习惯、已有的生活体验等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教授“The Unique History of Ping-Pong”一文时,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猜谜游戏(先说几个单词,再根据学生的反应说句子),让学生猜测所描述的体育项目,从而导入乒乓球运动这个话题。此设计激活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已有知识,同时教师检测了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当学生读到“In about 1800, an American producer of sports goods invented a game, which he called indoor tennis.”时[2]150,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想像和画面,由于在已有的背景知识中对tennis有所了解,所以能很快想象出在1800年左右,这个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发明了怎样的一种体育运动,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前身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帮助学生形成意象

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形成意象。比如,可以先把文章分为几段, 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读, 在读完每段之后思考读过的内容,以便在脑海中形成意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广泛使用。在课堂内外,教师均可以运用两者营造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意象。基于多媒体技术下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呈现形式集声、像、图、文于一体,能形象生动地展现阅读材料中出现或是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人物、事物、场景等,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

(三)帮助学生体验阅读材料,引起情感反应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意象的形成和对语篇的情感反应紧密相连,因此,在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情感因素更加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注意语篇本身对自己情感产生的影响,有效利用积极的情感反应,以更准确的捕捉语篇所阐释的主题思想,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语篇。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小组讨论和表演的形式,把意象转化为实践。比如,学习“Scars of Love”一课时[8]121-122,要求分小组讨论对文中的母亲救孩子的故事进行表演。表演引起了表演者和观众的情感反应,学生能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在故事的结尾,记者采访受伤住院的小男孩问他是否能展示他的伤痕时,小男孩先展示了腿部被鳄鱼攻击留下的伤痕,接着自豪地展示胳膊上母亲救他时留下的抓痕。通过表演,学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当小男孩展示胳膊上的伤痕时还能“with obvious pride”, 因为那是“Scars of Love”,代表母亲对他的爱和不放弃。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体验,能揣测人物内心活动,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对表演的部分记忆更深刻。

总之,双重代码理论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传统的英语阅读过程不同,双重代码理论更强调意象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时充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系统,鼓励学生保持头脑中形成连贯的图像和画面,产生情感反应,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与记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SASOSKI M, PAIVIO A, Goetz E T.A critique of schema theory in reading and a dual coding alternative [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91(26).

[2] 杨小燕. 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 PAIVIO A.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dual coding approach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4] 韩 旭.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5] 曾凤英.双重代码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2).

[6] 成晓光.双重代码理论与英文阅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7] 韩 旭,黄 硕.灵通高职高专英语·读写译教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6).

[8] 韩 旭.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双重代码意象
抚远意象等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行政法上的双重尊重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