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任督疏经脉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目系暴盲即时视力效果的研究
2013-12-22林柳燕郝小波王敏玲陈英雄龚辉珍陈媛
林柳燕 郝小波 王敏玲 陈英雄 龚辉珍 陈媛
目系暴盲是指因六淫外感、情志内伤等导致患眼突然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严重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对36例52眼(观察组)目系暴盲患者在规范使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加用调任督疏经脉的方法治疗,观察其即时视力提高的效果,对照组36例48眼规范使用中、西医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72例(100只眼)目系暴盲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72个数字将患者非盲法分为观察组36例(52眼),对照组36例(48眼)。
其中56例为住院患者,16例为门诊患者。观察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大63,最小12岁,平均34.8±4.62岁。对照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最大64,最小14岁,平均35.1±3.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目系暴盲西医诊断依据及中医辨证分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目系暴盲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虽符合诊断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排除。①年龄在65岁以上,合并有妊娠、严重心脏病、肺心病及精神病患者。②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或多处皮肤破损者。③不配合完整治疗操作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中医辨证论治
肝经实热证给予清肝泻热,兼通瘀滞,方投龙肝泻肝汤加赤芍、桃仁、红花;肝郁气滞证给予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方投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阴虚火旺证给予滋阴降火,活血祛瘀,方投知柏地黄汤加丹参、川芎;气血两虚证给予补益气血,通络开窍,方投八珍汤加黄芪、地龙、远志等。
2.1.2调任督疏经脉治疗
任督脉及膀胱经涂抹活血通络精油,循经推拿,根据全身辨证不同施以补、泻、平补平泻不同手法,肝经实热、肝郁气滞证加足厥阴肝经泻法,阴虚火旺证加足少阴肾经补法,气血两虚证加足太阴脾经及足少阴肾经补法。
2.1.3点按穴位
在调任督疏经脉时要注意点按以下穴位: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后溪、申脉、三阴交、光明、合谷、膻中、气海及关元等穴位,以病人能耐受为准。
每条经络疏通时间约10分钟,1次判断即时疗效。
2.2 对照组
急性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规范使用糖皮激素及按观察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针对全身病治疗,改善眼部灌注压,同时按观察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
3 治疗效果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以远视力为主判定疗效,伴有屈光不正者以矫正视力统计。显效:(1)视力大于1.0或视力进步≥4行;(2)若视力不足0.1时,或眼前手动增至0.04以上,或33cm指数增至0.08以上,或0.02增至0.1以上,或0.03~0.05增至0.2以上,或0.06~0.08增至0.4以上。有效:(1)视力进步≥2行;(2)若视力不足0.1时,或眼前手动增至0.02以上,或33cm指数增至0.04以上,或0.02增至0.06以上,或0.03~0.05增至0.08以上,或0.06~0.08增至0.2以上。无效:视力提高不足2行。
3.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3.2 结果
3.2.1两组患者治疗后即时视力提高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即时视力提高效果比较
表1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1%,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7.5%(P<0.05)。
3.2.2治疗组治疗前后即时视力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表2表明经χ2检验,P=0.004<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表3表明经χ2检验,P=0.402>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眼为人体五官之一,眼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脉者皆属于目”均充分说明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密切而且重要。脏腑及经络的功能正常,精、气、血、津液才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眼部,眼才能维持正常视觉功能。若脏腑及经络的功能失调反映于眼部,则会发生各种眼病。任督脉与人体十二正经脉总称为十四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而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任督两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任督两脉气机旺盛,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而“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张铭连[2]在络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目络瘀阻”学说,认为目系暴盲主要为患者气虚血运不畅,或脉道滞塞,从而瘀血内生,阻塞目络,目珠失养而致病。手法治疗能改善脑部的血流[3],经脉通畅则可使阴阳二气升降往返,畅通无阻,使生命保持动态的平衡,五脏六腑之精气不断通过经络转运于目,目得所养,眼部精、气、血、津液重新充盈,新陈代谢旺盛,眼部微循环状况改善,视力才会得以恢复。
目前推拿手法在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在传统的基础上,在临床上观察发现调任督疏经脉,以动作导引、经络走向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疏通相关经络不断发出对眼睛明亮的良好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灶”使“视神经中枢”兴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视力恢复。故调任督疏经脉治疗目系暴盲即时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三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11.
[2] 杨洁,张铭连.从络病理论角度探讨NAION的证治[J].中医临床研究,2012,4(9):41-42.
[3] 全爱香,赵树军,于涛,等.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6(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