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以绍兴为例

2013-12-21叶访春

关键词:绍兴文化产业人才

叶访春

(绍兴文理学院 医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绍兴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十六个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一直高度关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致力建设文化强市。本文以此为背景,就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问题,对高校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输送文化创意人才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文化精神的极大需求,使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迅速崛起,并展示出明显的可持续发展活力。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的文化产业缺乏作为产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开拓上的人才,特别是缺乏能创新研发出符合时代、贴近人们所需文化产品的创意人才,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已经凸显出文化创意人才的核心竞争。

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肩负使命并发挥积极作用,是其实施党中央文化战略决策、实现教育事业组织功能的使然。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土壤和归宿,高校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本质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需要。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文化产业人才,也极大地丰富现代教育的内容,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另一方面,高校是文化集聚的高地,服务知识经济社会,进行先进文化的产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大批优秀的人才资源,是自身发展的题中之义。

概言之,新兴的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与现实渴求,社会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开拓了新领域,提出了新的希望与要求,高校进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是履行时代和组织赋予使命的应然,要分化、强化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时代价值。因此,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呼应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从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看文化创意人才的短缺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

(一)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文化强市为总目标,作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总体较快增长,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要。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绍兴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名义增速年均21.4%,高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3个百分点,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2.2%,提高到2010年的3.0%。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8年末,绍兴市文化产业单位数包括法人单位和个体户共计1.48万家(个),从业人员9.91万人,分别约占全市第二、三产业全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3.7%和2.7%;目前全市共有较大规模文化产业法人单位427家,从业人员3.36万人,资产总计291.85亿元。

行业覆盖较全,内部结构趋优。目前绍兴文化产业基本覆盖各类子项。从行业构成看,近年来随着规模扩张,趋于优化。一是主体部分比重上升。从文化扩展的三个层次看,2010年绍兴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19.07亿元、外围层增加值20.88亿元,两者合计约占当年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6.9%,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核心文化充实发展,为增强地方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夯实了基础。二是文化服务业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文化服务业增加值32.06亿元,较2005年增长2.3倍,在三大行业中增长最快,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约37.6%,较2005年的该项比重提高了7.8个百分点。

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格局提升。一是以越剧为代表,艺术表演业已成为一张金名片;二是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旅游业地位相对突出。特别是在“跟着课本游绍兴”品牌成功创建基础上,统筹全城古迹资源并融入现代元素创建的全城游,成功开启了新路子;同时咸亨新天地等一批新兴文娱休闲项目建成运营,拓展了行业发展空间;三是以“两节一庆典”为基础,文化会展业日渐创出品牌。在公祭大禹、书法节、黄酒节、纺博会等重大节庆会展常规化基础上,各类文体赛事、论坛会议,如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世界荷球比赛等活动不断进驻;四是以动画制作为起点,数字动漫业渐成气候。2010年本地原创《少年师爷》成功开播,实现了该行业零的突破,为进一步推动该行业发展和打造动漫城提升了信心。

(二)绍兴文化创意人才的短缺

从绍兴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看,文化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和开拓等各个环节的创意人才十分紧缺,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创意人员总量不足。创意人才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整个文化产业的规模。由于过去把文化作为事业而非产业,人才也只有相应的注重艺术发展的和具备文学艺术方面的文化专业人才。现有的有限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销售人才资源主要是从文化专业人才转型而来,各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输送渠道与机制没建立,在文化产品设计开发、具有文化产业的资本化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各类创意人才十分紧缺。

文化创意人才层次不高。目前真正在市场上从事文化产业的绝大多数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据统计,在绍兴市文化产业99000多名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不到40%。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多偏重于技术创新,对产品需要作自主深度开发,与其它生产企业相比较,文化企业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文化产业人员的学历、能力层次远不能满足高层次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规划需求。[2]

业内结构不合理,高端创意人才缺乏。高校、政府以及社会培养机构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偏重于人才的总量增加,忽视了质量以及各种人才比例方面的提升。培养机构着重培养可以“制造创意”“完成创意”的人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方面的人才培养关注较少,以动画业为例,从事动漫游戏或其他创意加工类的人员占很大比重,而需要社会、经济、法律、金融、管理等多门类知识综合运用的开发、策划、营销等复合型人才缺乏。

在文化产业实现阶段性发展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这无疑是绍兴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三、地方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途径

高校作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用人才的主要机构,在进一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既是责任也是机遇,理应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平台优势,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产品孵化基地和创意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适用人才,努力打造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一)更新办学理念,把培养文化创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办学理念是高校的科学发展所在。作为地方高校,要开展办学观念大讨论,抓住地方文化改革发展契机和急需文化创意人才实际,立足学校自身优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创意人才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条件成熟时,创新组建文化创意学院,有针对性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群;要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创意专业的划分,增设创意类课程,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意人才和创意管理、经营人才,在创意人才培养上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战略,既要保持创意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更要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使文化创意人才具备文化创意思维、创意表达、创意传播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3]

(二)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文化创意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新兴的文化产业,及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有赖于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不一定都是高学历和高资历的,最重要的是应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和高产出率,同时,文化创意人才还应该是多学科人才的有机综合。对于地方高校而言,高水平的文化创意师资引进面临困难。因而,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创新思路和举措。[4]一是注重内部队伍提升。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选派优秀教师到文化产业单位挂职或学习研修包括海外进修等,使教师学术视野、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真正提高;二是超常规引进。看准了就斥巨资引进,或与知名院校或文化机构合作,共同享用一些大家名师,短期、中期、中长期或长期均可,柔性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三是外聘实战型“师资”。拓宽视野,聘请文化产业单位或机构甚至民间具有实践能力和经验的人员担任客座教授等,或者通过开办文化讲坛、举办高层次文化论坛和各类前沿活动,吸引、汇聚和交汇各类人才、信息,增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教学的实际应用性。[5]

(三)优化教学计划,加强文化创意重点学科专业建设

“地方高校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地域自然资源特色和地域经济特色所建成的特色学科,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都能产生积极作用,是地高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2]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找准办学服务方向,依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及文化产业单位岗位需求,重点建设好一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学科专业。[6]

加强学科专业改造。加大投入,积极扶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建设,建立相关学科支撑平台。根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依托学校学科综合性优势,整合相关专业,精选部分课程组成专业核。这个核既能支撑专业教学体系,保证其完整性;又能兼顾相关的专业,让学生经过工作积累和自学,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迁移能力。在此框架下,设置多维度的专业方向,增强人才培养规格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精选课程及内容。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深深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大胆创意出符合地方经济,具有民族特点民族传统的作品。因此,培养文化创意人才,要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强调民族化观念,在基础课的设置上要增加一些社会学、人文地理学、宗教学等课程,把人文因素、民族精神、历史积淀等因素充分运用到基础课中,加强对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加强课程模块化建设。以岗位能力的形成为导向,根据行业岗位所需能力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归类,设置基本素质能力模块、设计创意能力模块、徒手表现能力模块、计算机表现能力模块、管理能力模块以及网络技术拓展能力模块。在这些模块课程群中,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及就业目标定位,有重点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以达到形成岗位就业能力的目的。

(四)强化实践教学,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除了在教学计划中要强化有关岗位就业内容以外,还应特别落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性环节。“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弥补学校教学中技能训练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现实工作真实场景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锻炼实际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相关专业领域市场的最新动态和需求,也可直观了解自己的知识缺陷,确定今后努力的目标,从而发展自我探索、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成为高技能型人才步伐;同时,“工学结合”也是沟通企业与毕业生的良好就业渠道。

(五)推进开放办学,探索校地、校企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模式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开放性思路和举措推进。既要发挥高校的综合办学优势,也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还需要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构建校地、校企联合培养的良好机制,共同提高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水平。[7]

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新机制,地方高校应主动联合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好一批文化创意类省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创新团队,争取若干项目进入国家级建设行列。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培训创新基地。适应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需要,积极与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办学,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直接为“动画产业基地”、“影视动漫实验园”等省市创意产业园区培养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直接面向创意重点企业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创意人才综合素质,打造培训基地。

猜你喜欢

绍兴文化产业人才
绍兴
人才云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人文绍兴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