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流价值观 增强文化创造力
——成都“百姓故事会”调研报告
2013-12-21联合调研组
联合调研组
弘扬主流价值观 增强文化创造力
——成都“百姓故事会”调研报告
联合调研组
按照成都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百姓故事会活动的总体部署,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百姓故事会活动。经过努力,百姓故事会活动开展已初步取得成效,这是一项延续性的活动,因此总结其近一年来的做法与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调研中,课题组发现百姓故事会存在缺人才、缺故事、缺经费,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相对较低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宣讲团队,挖掘精品故事,扩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参与,打造活动品牌等措施建议。
主流价值;文化创造力;百姓故事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百姓故事会活动的总体部署,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传播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养、展示成都精神”为目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系统推动,组织开展了基层现场故事会、广播电视远程故事会、百姓故事会PK赛、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百姓网络故事会等五大板块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百姓故事会已成为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范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载体,成为了激励全市人民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思想利器,成为了成都市增强文化创造力的代表。现将百姓故事会开展近一年所取得的成效、具体做法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通过对现场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进一步的展望。
一、开展“百姓故事会”取得的成效
一是“百姓故事会”是传播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的平台。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宣传,广泛开展“百姓故事会”系列活动。通过讲述平常百姓的感人事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入老百姓的价值观中;百姓故事会立足寻常百姓,以最通俗易懂的故事传播社会主义道德观。截至目前,《百姓故事会》月刊已印发8期、共16万册,全市整理挖掘身边真实感人故事1000余个。据统计,全市百姓故事会共发掘推出49名典型人物入选“中国好人榜”。百姓故事会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通过歌颂“孝、忠、义”、“真、善、美”,为老百姓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百姓故事会通过发掘故事主人公,在百姓生活中立标杆、树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老百姓中传播、渗透。据调查,在促进道德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面,78.1%的人认为非常好或者比较好,只有7.8%的人表示不好或者不清楚。根据马歇尔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物质、生理需求达到满足以后,将会产生精神层面的需求。近年来,成都市人均GDP有显著提高,老百姓解决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从近年来大规模的出境游足以看出成都百姓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百姓故事会的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老百姓作为观众,聆听、观看各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还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同时,老百姓还可以作为参与者,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丰富自己文化生活的同时,又能感染他人。可见,百姓故事会已经成为了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平台。
二是“百姓故事会”是展示成都精神的窗口。在寻常百姓的平凡生活中,百姓故事会是老百姓了解学习身边好人好事的主渠道和新视窗。调查显示,在提升城市文明方面,65.5%的人认为百姓故事会的帮助很大。百姓故事会以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讲述,来拓宽百姓的精神视野,提升百姓文明素养,向外界展示成都精神,内容雅俗共享,显现出巨大的魅力。百姓故事会深入渗透百姓生活,以尊重他人,关爱儿童,孝敬老人,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等为主题的感人事迹,成为百姓故事的鲜活内容;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明礼诚信等社会主义道德修养,作为百姓故事的实践主题,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百姓故事会以“继承优秀传统,传播历史文化,品味百姓生活,讴歌人间真情,倡导城市文明,颂扬时代精神”为主旨,与富裕、民主、和谐、文明的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的行为典范,提升了成都百姓的文明素养。“百姓故事会”坚持从百姓点滴生活入手,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感动人心的真人真事,用最生动的实践筑造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堡垒,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载体,是对成都城市精神的生动诠释。成都百姓故事会,每期推出的“百姓故事王”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普通百姓到人民公仆,从学校学生到授课教师,从车间工人到企业老总,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震撼心灵;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信念、一种精神,这些故事、这些人无不展示着成都市的精神面貌。成都市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除了要有国际化的硬件设施外,国际化的城市精神也不可或缺。城市的建筑可以拆除,但是一座城市的故事不会消失,故事展现的精神也不会磨灭。据调查显示,有81.6%的人认为《百姓故事会》很好地展现了成都精神,可见百姓故事会正是有效展示成都市精神的窗口。
三是“百姓故事会”是成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成都市3300多个村 (社区)开展百姓故事会活动累计27000余场次,累计500多万人次参与。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的测评,居民对活动的知晓率达83.95%,参与率达81.57%,支持率达97.18%,可见百姓故事会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百姓故事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挖掘精品故事,培养了一批写故事的好手,涌现出一批讲故事的能人,让广大城乡百姓在娱乐和享受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百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在广大城乡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百姓故事会深入阐释真善美,源于百姓生活、心系百姓诉求、又服务于百姓,把描绘和谐友好百姓生活蓝图的白纸和画笔交给百姓。百姓故事会区 (市)县联动,部门之间互动,以基层现场故事会为基础,按照条块结合、以区 (市)县为单元,以村 (社区)为细胞,每月开展一场百姓直接参与的身边人讲身边事的现场故事会,还采用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多种形式讲故事,每一种形式都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可见百姓故事会已经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
四是“百姓故事会”是增强文化创造力的代表。百姓故事会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以老百姓为服务对象,属于群众文化活动范畴。据调查,成都电视台《百姓故事会》节目平均收视率0.63,最高收视率1.52,在成都地区同时段节目中收视率排名第一;成都全搜索《百姓故事会》网站故事会资源库收集故事总量达18402个,网站总点击浏览85余万次;新浪、搜狐、凤凰网、网易、雅虎、腾讯等门户网站广泛报道,百度搜索“成都故事会”词条达118万条;中央电视台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过专题报道,录制专题节目,香港文汇报报道了《成都百姓故事会讲得风生水起》,地方电视台《百姓故事会》节目的收视率超越了其他节目的收视率,偏远地区还采用广播的形式准时给当地百姓讲述故事。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百姓准时收听故事会的参与率达98%,同时百姓故事会还与当地各种文化习俗、节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群众的参与度相当高。调查显示,有34.4%的人对百姓故事会的内容非常满意,52.3%的人比较满意,可见成都百姓故事会已经成为了具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代表。
五是“百姓故事会”是激励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思想利器。成都要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做强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动力引擎,就要深入贯彻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除了硬实力支撑,软实力也很重要,而软实力的主要部分是文化大繁荣。百姓故事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五大兴市战略”,紧扣“交通先行”、“立城优城”战略、“天府新区”建设、“北改”工程等重大主题,以讲故事形式解读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了解政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党委、政府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中,二环路改造等重大项目中以二环工地为家的“时间超人”张守跃,睡在车上、吃在板房的“筑路狂人”康金龙,工地上的“百度”谢志军,工程幕后的巾帼英雄王冬梅,在二环工地上奔走的孕妈妈郑苦苦,磨破嘴皮的“联络员”江涛,将埋怨留给家人、将满意献给二环的“拼命三郎”熊欢,一天接200个工作电话、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工作狂”李果生等的故事得到广泛颂扬。这些故事都彰显着城市建设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感动和激励着这座城市的所有干部群众。同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解读政策,让百姓知晓了解成都市建设的方向及动向,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成都市的建设发展就有了稳定的根基,才能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引擎。调查显示,63.1%的人认为“百姓故事会”在围绕“五大兴市战略”上做得非常好或者比较好。
二、“百姓故事会”活动的经验做法
“百姓故事会”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大胆创新。随着“百姓故事会”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区县也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工作机制,使“百姓故事会”成为各区县的一项常规工作。各区县相继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工作督查机制、讲故事交流机制、讲故事PK赛机制等。
一是组建各级工作团队,为活动全面持续开展提供组织保障。“百姓故事会”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化局负责,区 (市)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组织推动。为实现“百姓故事会”在成都全域广泛覆盖和持久开展的目标,建立了专门工作团队,编制包括各区 (市)县、各乡镇(街道)和各村 (社区)活动负责人在内的“百姓故事会工作团队联络手册”,形成宣传文化系统工作团队、基层故事会工作团队和媒体故事工作团队,锁定工作人员,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各区 (市)县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完善区 (市)县、乡镇 (街道)、村 (社区)三级工作团队建设,成立了以区 (市)县相关县领导为组长、副组长,以各区 (市)县、乡镇 (街道)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百姓故事会工作领导小组。各区 (市)县根据自身情况在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推进组、工作指导组、故事编写组、理论研究组、工作督查组、宣传报告等专门的工作组,确定每个工作组的负责人和成员,保证了各工作组有人专事、各司其职、为解决故事源和故事员的问题,各区 (市)县按照市委宣传部统一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壮大故事创作者和讲述者队伍。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分别成立“百姓故事家协会”、“百姓故事家俱乐部”,挖掘、整合故事人才资源。新都区面向社会征集优秀故事作品、故事员,并对全区300余名故事员和作协会员进行培训。金牛区、郫县分别利用属地内高校和部队优势,发展大学生故事员、军人故事员,进村 (社区)讲故事。市文化馆组建了百姓故事会专家巡讲组和创作组,巡讲组由知名作家、学者、民俗专家、表演艺术家、节目主持人等组成,现已开展巡讲活动220余场。
二是建立工作信息常态报送机制,准确及时掌握基层故事会工作动态。百姓故事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常态工作,活动的组织、开展与推动,涉及市委宣传部、区(市)县、乡镇 (街道)、村 (社区)等各级工作团队。为了加强各层级之间的沟通,确保工作信息通畅,在各级工作团队间建立工作信息常态报送机制至关重要。市委宣传部及时建立工作信息常态报送机制,通过印制下发《成都“百姓故事会”月工作安排表》,要求各区 (市)县每月定时报送《成都“百姓故事会”村 (社区)活动情况月统计表》与活动开展信息简报,及时收集掌握全市故事会工作动态,统筹推进活动开展。各区 (市)县编制《“百姓故事会”村 (社区)活动开展情况督查表》,对相关单位故事会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查,掌握基层故事会开展情况。除了各区 (市)县每月定期报送信息以外,市委宣传部还每月召集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成都传媒集团等召开工作推进会,定期通报活动进展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活动推进中的问题。各区 (市)县每月召集区级相关部门、各乡镇 (街道)开展故事会工作推进会,定期通报各基层打分排位和活动进展情况,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工作信息常态报送和工作推进会等机制的建立,确保做到每月各村(社区)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督查,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为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三是定期组织专家评议,为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建言献策。成都市委宣传部建立的百姓故事会专家评议机制是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成都市社科院成立“百姓故事会”专家阅评小组,每月组织专家对全市基层现场故事活动、成都电视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远程故事节目,成都全搜索网络故事会进行质量阅评,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把百姓故事会打造成成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献计献策。按照成都市要求,各区 (市)县每月要向成都市报送一张基层“百姓故事会”活动录像光碟,并由成都市社科院组织专家,对20个区 (市)县的光碟拍摄质量按照优、良、中三个等级进行评审,并提出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市委宣传部通过通报评审结果,对各区 (市)县的工作进行表扬或批评,一定程度上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如高新区肖家河“情景故事会”就获得百姓故事会影像专家评议组高度评价,打出了优+的等级,这无疑对高新区的工作是一个极大地肯定和鼓励。与此同时,每次的专家评议都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建议故事会形式要多样和喜闻乐见,建议重视对“百姓故事会”现场讲者的培训和选拔,建议故事会在选材上要注重广泛性和针对性,等等。各区 (市)县根据专家评议的结果和意见,总结经验,同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专家评议机制的建立客观上为百姓故事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库,使专家的聪明才智也注入到基层文化宣传工作中,为百姓故事会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
四是组织专业机构进行效果测评,查找问题改进工作。“百姓故事会”是市委确定开展的“三项活动”之一,作为市一级工作目标下达区 (市)县,各区 (市)县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及制定考核标准,以考核测评促进活动扎实持续推进。市委宣传部加强对区 (市)县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调研、打分排位,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开展效果测评,调查范围覆盖各区 (市)县50%的乡镇 (街道),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各区 (市)县也结合自身实际,聘请专业测评机构进行半年效果测评和年度效果测评。通过对百姓故事会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测评,从结果中找出各区 (市)县活动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与目标任务之间的差距,并在认真研读测评报告的基础上,查找问题,对症下药,改进工作,扎实推进活动,使百姓故事会活动不流于形式、不流于简单化和行政化。例如在测评结果出来之后,各区 (市)县根据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形式上更多采用和吸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比如地方戏剧、评书、金钱板等,注重提高故事员讲故事的技巧,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老百姓接受。专业机构效果测评是提高百姓故事会质量的有效手段,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有利于对活动开展情况的及时反馈,更有利于对各相关单位的激励和约束。
五是创新传播渠道,形成讲故事与听故事的浓厚氛围。第一,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吸引力。通过采取将“百姓故事会”植入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 “微电影”、“坝坝电影故事会”、结合各种重大节庆举办等各种形式,办活百姓故事会。第二,多种媒体联动传播,扩大影响力。现场故事会的局限性在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工作比较繁忙的上班族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力有限。而广播电视远程故事会和百姓网络故事会则不受时空限制,扩大了百姓故事会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受众中的影响。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联动,开展互动传播。《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及时追踪报道百姓故事会动态新闻,挖掘故事会中的新鲜事,感人事,向社会推荐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累计报道270余条。第三,广开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各区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横幅、宣传栏、短信、微博、QQ群等形式,广泛传播“百姓故事会”和相关活动节目预告,营造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氛围,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整合现场、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各种资源,相互配合,增强传播资源的流动性,有效扩展百姓故事会的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和传播能量。
三、“百姓故事会”工作中的不足
成都百姓故事会的生动实践,为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鲜活的精神题材。然而,通过进一步梳理,还存在着一些有待于提高的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是在故事的整体层面,表现为缺人才、缺故事、缺经费。这既是百姓故事会当前面临着的实践困境,也是百姓故事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瓶颈。一方面,故事人才不足。人才是百姓故事发展的根本。人才的缺乏,直接关系到百姓故事会的成功举办和可持续发展。从百姓故事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言,人才方面凸显出不能满足百姓故事会的实践需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故事员不足。故事员依然面临着征集范围不够广泛的状况。第二,故事员培训不足,故事骨干的形式较为传统,且单一化、固态化特征明显,远远不能满足百姓故事会继续开展的实践需要。第三,故事员和故事骨干的来源渠道较窄,保持故事员和故事骨干的可持续性难以为继。故事的质量和水平参次不齐。故事是百姓故事会的核心,如果缺乏故事,直接影响到百姓故事会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百姓故事会预期效果的实现,甚至影响到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百姓故事会的趣味性。百姓故事会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穿透力,是当前成都各个区县面临的普遍现状。各区县资金投入不平衡。另一方面,各个区 (市)县、乡镇 (街道)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投入百姓故事会活动的资金也不平衡。例如,各乡镇对“百姓故事会”活动都进行了安排部署,但有的乡镇只限于开会布置任务,对村 (社区)活动缺乏现场指导和督查,部分村 (社区)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深入开展活动,未按照“百姓故事会”的标准悬挂活动标语,也没有收集整理活动开展有关的文字及图片材料。部分村 (社区)未按照“活动经费不低于村公经费的10%”安排资金。基于多种因素,大部分地区依然面临着资金缺乏的现实困惑。
二是在百姓参与层面,表现为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高。百姓对活动的知晓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发现,12.3%的人从来没看过“百姓故事会”。在看过这个活动的被访者中,89.8%的人是通过电视这个渠道了解“百姓故事会”的。工作非常忙碌的白领一族,几乎不看电视只用电脑的网络一族,不允许看电视的青少年等,他们知晓这个活动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许多。因此,对于部分群体来说,对这个活动的知晓度并不高。此外,在813个至少看过一次“百姓故事会”的被访者中,每个人收看的次数差异很大,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收看这个活动的频率是比较小的,而且不是每个看过此活动的人都非常熟悉了解该活动,并没有留下较深的印象。群众的参与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除了提高“百姓故事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百姓了解这个活动之外,群众对活动的参与度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活动举办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策划,故事员有文化部门、文艺积极分子组成,故事有专门的写手打造,而完全由群众自己组织开展的这个想法还没有得到实现。百姓对活动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受访者中,92.8%的人对“百姓故事会”的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感到满意,95.3%的人对其宣传动员工作感到满意,98.7%的人认可“百姓故事会”的内容。这说明绝大部分的人对这个活动的各方面的满意程度都比较高。然而,36.9%的人对“百姓故事会”在围绕“五大兴市战略”上的工作觉得不太好或是不清楚,21.9%的人认为活动关于促进道德建设和弘扬主流价值方面做得一般或是不清楚,34.5%的人对“百姓故事会”提升成都的城市文明的帮助没有给予很高评价,22.5%的人不太喜欢或是不清楚这个活动是否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喜爱。从这几个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百姓对“百姓故事会”的组织、宣传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对于故事本身的内容也非常认可,但是活动以及故事是否完美的成为体现成都精神、提升城市文明、促进道德建设和弘扬先进价值的载体,还有待商榷。换句话说,活动举办得虽好,但是活动的升华还不够。
四、“百姓故事会”常态化的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百姓故事会这个活动各地组织力度是否到位,领导是否重视,直接反映到开展的效果上。首先,应该及时转变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不要认为这是一项务虚的工作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要认为这是一项应急的工作而仅仅短期加强重视。对于缺人才、缺故事、缺经费等困难,必须要有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针对各区域干部存在的认识偏差,应该利用每次督查和召开相关工作会议之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对市委、区委的工作部署有更深入的理解,思想逐步得到统一,提高认真组织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其次,开展一个大型活动,充足的资金准备是必须的。按照“活动经费不低于村公经费的10%”的原则,适当的还可以进行放宽和扩充,布置会场、制作标语、奖励参与人员这些事情都需要经费支持,这样活动开展起来才会更加的游刃有余。
二是组建宣讲团队。组织一场精彩纷呈的百姓故事会离不开好的故事、善于表达的故事员以及具有真知灼见的故事评委。首先,各区县应该在当地宣传部、文体局的统一组织下,多方联合,建立起自己的故事团队,即写故事的人与讲故事的人,并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来指导如何选取题材写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并且通过质朴的语言、流利的表达方式将这个故事的真谛传达出来。培训的专家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本土的故事可以找寻本土的专家帮助故事写手一起创作改编,这样更能符合当地的特色;年龄比较小的故事员可以找寻儿童方面的心理学者、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针对他们的特点组织适合他们的故事和语言。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讲坛活动或者故事员们自己的内部交流和学习,加强他们自身的创作才能和演讲才能。其次,百姓故事会已开展了多场评比类的比赛,因此故事评委也是这个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评委们在评审故事时不要过分强调故事员讲故事的技巧性,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表演者,相反应该重视的是故事本身的内容以及它所隐含着的教育感染力。在衡量讲故事的时间时也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必须有起承转合,几分钟的规定时间很难达到故事应有的效果。
三是挖掘精品故事。首先,故事可以通过交换进行补充。即几个村或社区之间建立对接的纽带,一个区或镇内部建立联系或不同区与镇之间建立联系。让故事不仅在自己村 (社区)讲,也将故事与故事员带到对接的村 (社区),这样既可以解决某些地区故事素材及人员的不足,又可以使不同地区的群众了解其他村 (社区)的好人好事。其次,故事需要进行深入扩展。除了可以发现和讲述生活中、身边人感人至深的故事,如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等,还可以通过县志、地方志等地方特色开展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会,抗日英雄故事会等。甚至还可以收集不同系列的故事内容,如“最美”系列人物故事,“最感人”系列人物故事,“最可爱”系列人物故事。
四是扩大宣传力度。好故事效应要靠广泛传播,才能够普及和运用故事蕴含的时代价值、观念和文明。首先,继续做好各村、街道、社区组织的每期百姓故事会,并将这些故事制作成精美的《百姓故事会》小杂志,做成老百姓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精品,使他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随手翻阅一册内容丰富的故事书,由故事成功吸引百姓。其次,电视台的百姓故事会节目也需要发挥创意,除了已经开展的百姓故事会PK赛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台邀请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参与录制,甚至可以学习CCTV3《小品驿站》节目将故事制作成flash动画,加深大家对它的印象与理解。最后,可以成立百姓故事会宣讲团队,将讲得好的故事员与他们的故事在四川各地甚至全国汇报讲演。除此之外,一些常用的方法也不能落下,运用微电影、广播、网络、碟片、LED屏幕、广场文化等来扩大传播渠道,把广大百姓都能够接受的故事形式,结合人们普遍运用的视听手段,传播的更为广泛,把文明风范和时代风尚的主旋律唱得更为响亮。
五是鼓励群众参与。百姓故事会面向的是广大的普通百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是活动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首先,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一方面故事内容可以零距离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的方方面面,除了那些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外,为了避免故事会听众过于老龄化,讲述的话题也可以新潮一点,涉及一些年轻人喜欢的题材,好比就业、相亲等等,选题上尽量覆盖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主流话题。另一方面,百姓故事会要采用多样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单纯的“读”故事,更不是“背”故事。其次,开展时间地点灵活。比如,成都人爱跳坝坝舞,那么可以将故事会安排在晚饭后,或在寒暑假吸引学生们来参加这个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不要过于拘泥于活动开展的时间和地点,赶集时可以来听一个故事,工厂中午休息时也可以来讲一个故事。村 (社区)院内坝子、公园、茶馆、流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都是故事会开展的有利场所。最后,加强奖励机制。为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鼓舞是非常必要的。讲得好的故事员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或者发放一些小礼品,这样老百姓参与的激情会更加高涨。
六是打造活动品牌。百姓故事会要想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下一步必须将这个活动做成品牌,在整个四川地区甚至全国引起一定的反响与轰动。首先,每一期百姓故事会的开展必须要有事后的测评,不能以开展了事,而应该以老百姓的最终反馈为测评结果,并且从老百姓的直接反馈中得到最有用的信息加以改善,使得下一期的活动不会出现相同的问题。伴随着每一期的测评,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等相应的总结同时需要跟上,这样才能使这个活动开展得更加圆满,而不是活动主办方一味地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其次,要将百姓故事会作为一个品牌走向全国,讲故事用的四川方言所带来的理解困难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故事员们在四川地区讲演时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家乡话,在其他省市区县时用普通话,还可以将活动刻成光碟配备中文字幕进行说明。最后,可以建立成都百姓故事会数据库,将好的故事与故事员汇集起来,并不断拓展活动的外延。如:对孝老爱亲的故事主人公加以表彰、通过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扶那些故事中生活困难的家庭,甚至将历史传记、风土人情编入当地的课堂读本以便更多学生的学习了解等。只有这样,百姓故事会这个活动所要倡导的优良作风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扬,城市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活动开展的目的才会得到最终的实现。
【责任编辑:朱凤霞】
G127.711
A
1008-9187-(2013)02-0123-06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
成都市社科院、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联合调研组成员:王苹、陈学明、钟声、明亮、秦博、郝儒杰、刘佳、欧阳玉蕾、翁莹香、曾文明,四川 成都 6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