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探究

2013-12-20年宏伟

党史文苑 2013年2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思想道德农民

年宏伟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89)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而加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滞后,致使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这种局面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建立专门农村道德教育机构,深化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主力军。

一、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立论基础

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规范和道德准则,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

1.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是推动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人是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农村生产力能否得到进一步解放,农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优越性,还取决于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可以转变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其不断摆脱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等传统思想定式的束缚,具备现代新型农民意识,从而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及信仰教育,创造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氛围和伦理秩序的社会环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不仅追求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的宽裕,还要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乡风文明、充满活力的新风尚,这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不断推进。广大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放在新农村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具有当代新风貌的新型农民,才能促使农村文明新风尚的树立,最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3.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是建立农民文明生活方式的客观需要。马克思在阐述物质生产方式对人的生活的基础性作用时,指出生产方式 “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2]P24。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忽视,对农民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缺乏必要的培养和引导,受农村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社会旧道德、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的消极影响,广大农村低俗生活方式的死灰复燃,黄、赌、毒现象沉渣泛起,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这些封建腐朽的农村群体活动和低俗生活方式侵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伤害了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而且有损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安定秩序。因此,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关照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逐步进入到改革深水区和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引起农民思想道德状况新的变化,使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

1.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新特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特点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正逐步由封闭向开放、由传统到现代转变,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公平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并开始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与此同时,农民的责任意识逐渐高涨,权利意识得到彰显,其行为日益做到了履行责任与行使权利的统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严重,社会公德意识淡化。二是人生价值取向扭曲,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有所滋长,农民价值取向功利化。三是理想信念淡化,思想道德出现滑坡, “一些地方农村地界、房界和邻里纠纷不断;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3],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严重缺失。四是封建腐朽社会恶习沉渣泛起,农村社会风气败坏。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封建思想有所滋长,宗族、地域观念有所强化,“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重新抬头,建庙宇、修族谱、烧香拜佛、婚丧和其他喜庆大操大办在农村屡见不鲜”[4]。如此种种,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阻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2.农民思想道德变化的成因分析。在改革攻坚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民思想道德变化所呈现出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性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现象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而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5]P335首先,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了农民的道德价值取向。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农民在价值取向中发生了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义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轴心的价值观,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5]P434其次,社会转型促使农民的思想道德发生嬗变。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内在运行机制出现了新变化,而社会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从而使社会矛盾不断发生,道德失范、公平缺失等不和谐现象不断出现,加之低俗文化不断侵袭农村文化市场,农村优良的道德传统受到严重冲击,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深受影响。最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脱节。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相对滞后。一是农村干部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二是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宗族势力抬头和黑恶势力猖獗,从而导致思想道德建设遇到巨大阻力。三是一些农村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干部不仅没有起到模范作用,还出现了权力腐败、以权谋私等丑恶现象,导致公信力不断下降,道德教育难以奏效。四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失效。传统方法体系通常表现为“经验型”体系,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意识纷繁复杂的局面。粗暴的,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是阻抗心理,这势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6]。

三、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思想道德教育执行着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艰巨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农村的思想道德状况,大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1.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改进农民道德观念生长的土壤。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道德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对人们的道德行为的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思想道德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的。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许多农村地区还处于新旧杂陈状态。管子讲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却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繁荣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绵延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肃清残留在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腐朽意识,使农村的社会状态由封闭走向开放,进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农民道德情操。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针和目标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方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第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图书室、文化娱乐活动等相关设施,重点解决农民群众看书报、看戏、看电影电视、参加科学文化素质培训和文体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第二,要加强文化创作生产引导。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事关文化建设的旗帜和灵魂,体现着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要着力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多挖掘农村题材,多创作反映新农村道德建设的影视作品、地方戏曲、小品相声,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这些文艺作品中。第三,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健康快乐的文化活动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和谐乡村、培养农民健康情趣的有效手段。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从而培养农民高尚的道德情操。

3.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创新农民道德教育方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由农村党员干部具体负责,农村干部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农村干部素质的高低,在于他们能否起表率作用。在推进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加强他们的 “三观”教育。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处于非正规的状态,需要在县或者乡镇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机构专司其职,开展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道德教育。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建立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机构,这是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价值不是教育人们获得真理之类的知识,而是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的意识形态化。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但离开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将无法实现。 “一个人只有通过教化与一种意识形态认同,才可能与以这种意识形态为主导思想的社会认同。”[7]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农村干部必须因地制宜,创新教育模式,灵活运用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理论灌输。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当前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农村干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广大农民进行理论灌输和显性的或隐性的道德说教,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灌输给广大农民,才能有效地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良好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农村干部与广大农民形成良性互动,要通过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和道德示范,把道德观念广泛渗透到实践领域中,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农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农民。

[1]唐奇林,刘镇江.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范大平.当代中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4,(4).

[4]贺先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当代农民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6,(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李向军.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9,(1).

[7]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思想道德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