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领导力
2013-12-20贺善侃
■贺善侃
(作者系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人性化领导”的实质,是关怀下属、重视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眼睛向下”是“人性化领导”的一大特色。
一个世纪以来的领导学理论,经历了从眼睛向上的、以伟人领导观作指导的领导方式,向眼睛向下的、以平民领导观作指导的领导方式的转换。领导行为理论把尊重和关心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典型的伟人领导观的领导特质理论。这是领导力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人性化领导”
西方领导行为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又可称之为“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员工导向的领导者重视人际关系,他们总会考虑到下属的需要,并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相反,生产导向的领导者更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主要关心的是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
这里的“员工导向”,即“人性化领导”。“人性化领导”的实质,是关怀下属、重视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眼睛向下”是“人性化领导”的一大特色。领导方式能否被职工所接受,取决于职工对领导方式的认识和拥护程度。只有大多数职工认识到,这种领导方式能给他们带来近期或长期的利益,他们才会乐于接受这种领导方式。
好的领导方式应当是激励性的,而激励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领导方式能否满足职工的需要,或者能否向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者的宗旨在于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形成良好领导方式的基础。
在“人性化领导”理论上跨出更重要一步的,是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提出。在变革型领导理论看来,重视下属的根本意图,是为了提升被领导者的民主意识、道德责任感和个体素质。无疑,这是“人性化领导”的最高境界,不仅下属的生活、工作热情、个人利益等要受到重视,而且其全面素质和潜能都要受到重视。
变革型领导的四大要素,正是“人性化领导”最高境界的典范:一是魅力或理想化影响,包括榜样、认同、仿效、使命感;二是鼓舞干劲,包括高期望值、激励和团队精神;三是智力激发,包括创造、革新、质疑;四是个人化关系,包括支持性氛围、个别需求和个体发展。
因此,“人性化领导”具有四大特点:教育性,即帮助组织成员学习;批判性,即帮助组织成员审视当前状况,质疑过去的解决问题方式;道德性,即鼓励组织成员自我反省、提升民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变革性,即以提升人们的意识水平、进行组织变革为领导目标。
领导方式上的人性化
“人性化领导”是柔性领导力的展现。所谓柔性领导力,即以非强制性方式,唤起被领导者的心理响应,变领导者的意图和组织目标为被领导者的自觉行为。
柔性领导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效用的发挥不是依靠职务权力,不是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和科层组织,而是依靠人的心理过程,依赖于调动下属主动性、激发下属潜力和创造精神,因而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
领导方式上的人性化,是柔性领导力的首要特征。柔性领导不依赖于规章制度,尊重下属的心理,注重激发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具体领导活动中,不走非此即彼的极端,不把问题公式化,力戒对号入座、生搬硬套;而注重以人为本,力求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探寻解决问题的最满意方案。
“人性化领导”主要依靠非职务影响力发挥作用。职务权力和非职务个人权力的区别在于:职务权力的影响,受时间、空间、任期、地域、任职部门等限制,非职务的个人权力则不同,它来自领导者内部的因素,如个人的品德、精神、思想和业绩,因而不受上述因素的限制。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对后世的影响,并非来自于他们手中的权力,而是来自他们的崇高人格、卓越思想和崇高精神。
职务权力的影响靠行政命令来施展,对下属来说,这种影响是外来的,带有强制性,是刚性的;而个人权力的影响力来自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和言行,是内在的、自觉的,是巨大的感召力、向心的凝聚力、磁石般的亲和力,是柔性的。
职务权力的影响效果,仅是使人敬畏、服从,是暂时的;而个人权力的影响效果是使人心悦诚服,是持久的。
如何提升非职务影响力
影响力是检验领导力是否真实存在的最显著标志。实质性的领导力不是以职务权力的形式而存在,影响力才是实质性的领导力。提升非职务影响力,是实施“人性化领导”的基本途径。
首先,构建和谐团队是提升影响力、实施“人性化领导”的基础。任何影响力都是双向的,领导力存在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双向的交流与影响过程中。为此,要提升影响力,必须注重团队建设。
领导者应该随时注意从下属对领导活动的反馈中获得信息,关注下属对领导活动的评价,构架上下级之间平等沟通的桥梁,及时根据下属的意见调整领导目标、步骤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下属产生什么样的领导。领导力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造就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合力。
其次,开发诚信领导力。领导者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号召力、凝聚力,也即体现为领导的非职务影响力。诚信的力量也是一种柔性的力量,可信度铸就影响力。有了可信度,就有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一个不被信任的人,无论用承诺还是威胁的手段,都是很难产生影响力的。可信度来自于领导者由内而外的气质和风范,尤其是领导者言行一致、身先士卒的高风亮节。领导者本人是否具备正直诚信的品质,是领导者能否取得追随者信任的关键因素。
只有下属和公众感到领导者确实是值得信赖的引路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下属才会“亲其身,听其道”,凝聚在领导目标旗帜下,实现组织高绩效和变革。
另外,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提升影响力的前提。领导者的品格、才能等特质越突出,越高于追随者,就越能激起追随者敬佩的心理,越能博得追随者的信服,其威信就越高,说话也越有人听。
就人际导向型领导魅力而言,领导者越是深入追随者,越是贴近追随者的心理,与追随者的沟通越是密切,其魅力也就越强,影响力就越大。
在此,产生影响力的途径是不同的,影响力对领导力的作用途径也是不同的。个人魅力产生于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水平距离,水平差距越大,影响力越大;人际导向型魅力产生于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接触,接触越紧密,心理距离越小,领导力越强。
有学者就此提出,“领导者=领导与群众间的水平距/领导与群众间的感情距”的关系式,即:领导者的威信与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水平距的大小成正比,与领导者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的大小成反比。领导者的威信,来自于领导者和群众之间“水平距”的最大化,和“感情距”的最小化。
由此可见,提升影响力、实施人性化领导的有效途径在于:一方面要加强领导者个人品格修养,提升领导者的知识、才能、道德水平,力争在个人特质方面高人一筹,要有令人信服的远见卓识、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和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则要树立牢固群众观念,练就熟练的沟通技巧,拉近与追随者的心灵距离,诚实、正直、和蔼、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