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以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2013-12-19林小宁
林小宁,顾 筠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提出了“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的总要求。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也应围绕该目标进行。PLC应用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并应用PLC是机电类专职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2010年,PLC应用技术课程被列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实践,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材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建设成果。
一、课程建设理念与思路
课程建设应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项目、任务的学习为课程设计思想与原则。在整个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中,坚持改革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通过一体化教材、任务单等资源建设和网站建设,使课程资源系统化;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互动、实体实训和网络虚拟实验相结合等,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
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应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课程建设目标是实现以下两个转化。
第一,“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与改革上,本着课程应是“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体”的理念,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首先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对企业职业岗位调查,将生产实际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归纳、整理,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
第二,“学习领域”向“行动领域”转化。教学过程中,将学习领域的教育内容,根据学习情境开发出工作任务单,再现企业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单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实现由学习领域向行动领域的再转化。
总体上,课程开发人员首先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教学人员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带领学生实现学习领域向行动领域的再转化。
二、课程建设内容和侧重点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从事PLC的相关职业岗位需求旺盛,如PLC开发,PLC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维修等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学生有工作技能,还要求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课程建设内容上结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展开知识体系,将与每个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目的。所以,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与思路,通过对不同工作任务学习目标的分析,形成了以学习目标划分功能模块、以任务为教学载体,即每一模块以学习目标为导引,模块内容体现为若干个工作任务。
PLC应用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PLC控制功能实现”,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中应以此为主线,精心遴选模块和任务,努力覆盖PLC基本知识范围,力求做到体系完整。同时,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将“技能训练”与“理论支撑”作为侧重点。
表1 教学内容的模块与任务划分
按照工作任务类型及对PLC认知的过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将课程内容划分为4个模块,共13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任务;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递进;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逐步减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逐步增多,工作难度逐步加大。形成了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三、课程教学实施模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封闭型→开放型→开放创新型”三个层面的教学实施过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素质。
1.教学方法的运用
(1)封闭型教学层面。尽管现在强调教学要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但应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从封闭学习引向开放学习,封闭型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然,此处的封闭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学生听。该方法特别适合某门课程的第一次教学,通过问题的提出、举例、解决方法、师生语言上的互动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知道通过课程学习,将来能做什么。
例如,在第一次教学中,提出如何控制一盏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从前续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引入采用PLC如何进行控制,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为课程内容的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2)开放型教学层面。在这一层面,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示范、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的讲授逐步减少,工作难度逐步加大,实现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加强,教师的主导逐步减弱。最后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变为引导学习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任务内容,提出任务目标,讲授与本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下发工作任务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训练。
(3)开放创新型教学层面。在这一层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主导作用进一步减弱。最后实现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例如,教师根据任务内容,提出任务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搜集、学习、整理,并进行讲解,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单要求完成任务训练。
此外,课程还建设了比较完善的网上资源,学生课后可以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进行仿真训练,解决实体实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任务实践。在开放及开放创新层面任务实施过程总体如表2。
表2 任务实施过程
教师通过活页教案,对工作任务的能力目标、任务载体、咨询内容及实施过程进行掌控,学生通过工作任务单明确工作任务及目标要求,通过资讯内容制定工作计划,设计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并进行线路安装和程序设计调试,参照相关工艺标准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指导教师终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的实施完全在准工作环境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室进行。
3.基于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
依据PLC应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对学生学业的考核,采取基于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1)学习表现及职业素养评定:通过出勤、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精神等表现给予评定。(2)知识点的掌握评定:通过问题的回答、课堂作业/测验、课后作业等表现给予评定。(3)实训操作技能的评定:通过任务完成情况,以小组为单位给予评定。(4)综合考核评定:以个体为单位,以实际操作的方式给以评定。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PLC应用技术课程形成了目前基于工作过程,以模块划分知识结构,以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出版了基于工作任务的特色教材,建设了较为完善的课程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多方位互动。随着“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需要在微课程的建设上进一步探索。
[1] 郑发泰.基于“主导—主体”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53-55.
[2] 季翔.高职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50-53.
[3] 刘铁生,涂毅晗,刘中明,等.基于工作过程的PLC控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68-70.
[4] 关悦,董宇.浅谈一体化教学方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49.
[5] 赵瑞林.基于工学结合的PLC课程改革及实践效果[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64-65.
[6]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